理論評論
-
2017年10月27日 王國維誕辰140周年——以西格中,盡棄前學:…2017年既是王國維誕辰140周年,也是先生逝世90周年紀念。中華書局于近日出版了王國維與胡適、梁啟超、梁漱溟、顧頡剛等人的往還書信集《國家圖書館藏王國維往還書信集》。10月21日至22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召開“2017年紀念王國維誕辰14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
2017年10月27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明了當代…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
-
2017年10月23日 我聽見了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腳步聲最近這五年,我有機會多次參加國際書展。作為一個中國作家,帶著自己的新書參與國際書展并和國外的文學界和出版界人士交流時,我有一個強烈的感受,中國的文學再也不是與世隔絕,而是實實在在地和世界產生了千絲萬縷的交流和交融。
-
2017年10月23日 許淵沖:“讓中國的美成為世界的美”身處陋室,家徒四壁,過著簡樸的生活,整日伏案勞作,許淵沖卻說自己是一個“享樂主義者”。2017年秋,北京大學暢春園,走進96歲的翻譯家許淵沖先生簡陋的住處,筆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北大30多年,就是在這間陋室,許先生翻譯了上百本中英文經典,成為“詩譯英...
-
2017年10月09日 丁帆:勘破風云 寵辱不驚——記百歲錢谷融先生一直想完整地寫一篇描寫錢先生的文章,總覺得無從下手,總是怕在文辭表達不當處冒犯了這位前輩學者,便只是在散文隨筆中略略地勾勒幾筆他在生活中的行狀與面影,即便如此,那片言只語的素描也有人喜歡,我想,讀者諸君肯定不是喜歡我的文字,而是十分喜愛和欣賞錢...
-
2017年10月09日 創意寫作芻議創意寫作是干什么的?創意寫作怎么干?在厘清何為創意寫作之后,創意寫作何為也就清晰了。一句話,就是教育寫作,或者說是寫作教育。一方面要求教師有創意地教學寫作,一方面要求學生有創意地寫作。于是,創意寫作必須承擔以下兩種角色:
-
2017年10月09日 沒有現實意義的知識必將枯萎——談文學理論的…文學理論是一套闡釋文學的知識系統,眾多觀點和命題圍繞作家、作品、讀者三個不同的向度展開,若干特殊的概念、范疇構成了文學理論的“專業”形態。許多人之所以將魏晉時期視為中國文學理論的第一個成熟季節,風韻、風骨、形與神等一批概念、范疇的集中出現是一個...
-
2017年09月25日 吳悅石:書法繪畫同源 中國文化的根在文字9月15日,“吳悅石、莫言、楊華山翰墨三人行”全國巡回展覽首展在北京開幕。展覽開幕前夕,著名書法家、畫家吳悅石接受了中新網記者專訪。他說,展覽新穎之處就在于題字、繪畫聯合創作,這在以前很少見,“其實就中國畫來說,書法和繪畫本來就是同源”。
-
2017年09月13日 數字閱讀持續走高 力求讓“深”與“淺”的閱…所謂數字閱讀也可稱為數字化閱讀,或網絡閱讀,指的是閱讀的數字化,主要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閱讀對象的數字化,其閱讀內容是以數字化的方式來呈現的,如電子書、網絡小說、電子地圖、數碼照片、博客、微信等等;二是閱讀方式的數字化,也就是閱讀的載體不再是平面...
-
2017年09月13日 林懷民:在我眼中,音樂與舞蹈無古今中外之分被外媒推崇為“總能打破西方人對舞臺時間的期待”,“靈敏地結合了東方與西方”的臺灣云門舞集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林懷民,近日攜經典作品《稻禾》亮相北京。他說:“在我眼中,音樂與舞蹈無古今中外之分,它的核心都在于講人。”林懷民于2013年編創的舞作《稻禾》,...
-
2017年09月11日 高舉旗幟 砥礪前行 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中國文藝高舉旗幟、砥礪前行的五年,在習近平文藝思想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迎來了天高地闊的新的發展階段。五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文學藝術事業的發展。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
-
2017年09月07日 賈平凹:我把一輩子文學創作秘密都公開在這里了你在寫一個人的故事的時候,這個人的命運發展與社會發展在某一點交叉,個人的命運和社會的時代的命運在某一點契合交集了,你把這一點寫出來,那么你寫的雖然是個人的故事,而你也就寫出了社會的時代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偉大的故事。這就像一朵花,這個花是你...
-
2017年09月04日 微信時代如何成為“合格的”書寫者微信時代所開辟的是人人都能書寫的所謂坦途,更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自己,真正的文學是有難度的。做合格的、對得起自己的書寫者,從根本上講,是要探索生命的根本價值與意義,把個人的觀察傳送出去,把對世界的思考保留下來,用寫作刷新生活,為建設我們的精神生態...
-
2017年09月04日 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博物館文化體驗?據國家文物局統計,近年來,我國博物館每年舉辦展覽3萬余場,舉辦約11萬次專題教育活動,參觀人數約9億人次。“博物館熱”正悄然興起,在以年輕人為主導的群體中,博物館正逐漸成為旅游目的地的熱門選項之一。近日,博物館愛好者沈辛成攜新書《紐約無人是客》 做客...
-
2017年08月31日 馮遠征:得有人站出來告訴年輕人該怎么做“從幾年前開始,我無形中有了一種責任感,開始意識到人藝要延續輝煌,就得有人站出來告訴年輕人該怎么做。年輕人只要有收獲,我再累也值。” 今年是中國話劇誕辰110周年,不少人都在盤點、紀念和頌揚著中國話劇這百余年來的發展和成績,然而馮遠征卻表示:“中國...
-
2017年08月28日 讀經典可以培養高尚心靈品讀經典,人們可以沐浴思想的光華,感受圣賢哲人的思考。例如,孔子所強調的“仁者愛人”,一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又如,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歷來為共產黨人所推崇,百讀不厭,回味無窮。品讀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
-
2017年08月23日 劉慶邦:在哪里寫作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也有人說,寫作就是一場修行。在這浮躁又充滿誘惑的時代里,他始終以一種謙卑的態度,默默行走在眾說紛紜、眾聲喧嘩的文學道路上,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個性。他來自農村,當過工人,他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農村和煤礦。在他的小說當中,你會...
-
2017年08月23日 在與傳統的鏈接中找到“個人之辭” ——從中…中國美術館吹來“青年之風”——8月13日至31日,2017第二屆中國美術館收藏青年美術家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在首屆作品展的基礎上,今年中國美術館展覽專家委員會對來自全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青年美術家的作品進行遴選,近60件雕塑、繪畫作品入展,一如中國美術館...
-
2017年08月22日 寫作也是一種養生你的幸福,你的快樂,你的悲傷,你的痛苦,都與文字融為了一體。在別人眼里看來:你也許失去了很多。但是,在寫作的過程中,你得到的遠比失去的更多,這就是寫作過程中的幸福和快樂的具體體現,也是養生的另一種妙方。
-
2017年08月21日 《傳統里的詩與遠方》:今天,唐詩離我們很近…2017上海書展“書香中國”閱讀論壇暨解放日報第73屆文化講壇日前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舉行。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尚君,央視主持人董卿,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酈波,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四位嘉賓,在知名主持人曹可凡的主持下,同臺共論《傳統里的詩與遠方》。
-
2017年08月18日 張大春對話金宇澄:我們是在用漢字寫西方小說嗎“我們這輩人,哪怕是上輩人開始寫小說,往往是我們讀了小說,就覺得‘我也可以’,很想跟著學。”張大春提到,此前科班出身的寫作者并不多見,大部分作家都是經由模仿走上創作的道路,彼時中國傳統章回小說的傳統已被打斷,“至少在臺灣,有一個很長的時間內,在...
-
2017年08月16日 奔放寫意——齊白石的荷花題材創作荷花是齊白石比較喜愛的題材,他一生畫了不少荷花。粗略計算,應有近百幅。齊白石愛荷花,是有原因的。在1917年的一本冊頁之三《荷花》一開中他特別題句到:“出污泥而不染,余與張五皆足與此花流匹也。齊大并記。”可知,齊白石對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非常...
-
2017年08月14日 文學要有想象力的飛翔想象力是人類靈魂的基本能力,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原動力之一。在文學史上,無論中國神話中的精衛填海,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天火,都代表了人類想象力的精髓所在。憑借想象構成的神話傳說,成為世界文學的重要源頭。在中國古典小說中,《紅樓夢》...
-
2017年08月14日 吳為山:叩問天意與裹卷人氣吳為山的家學淵源和詩文修養,使他常常孤獨地思考著長天大地,但是,他并不是隱士、游俠。當他憂郁的眼神從長天大地收回,轉一個身,便能滿臉笑 容地面對熱鬧街市、多姿人間。他是一個與現代生活深深溶在一起的人,不管是親朋好友還是陌生人群的喜怒哀樂、舉手投足...
-
2017年08月08日 “人文意識”:守望和維護千年書法的“道統”概括地說,“人文”就是人的精神的外化。書法藝術理論中所說的“人文意識”,從主體上說,即是指那種自覺的向“人”(人的情感、人的精神)、社會、人本“靠攏”或“介入”的傾向。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