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時代如何成為“合格的”書寫者
微信時代所開辟的是人人都能書寫的所謂坦途,更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自己,真正的文學是有難度的。
做合格的、對得起自己的書寫者,從根本上講,是要探索生命的根本價值與意義,把個人的觀察傳送出去,把對世界的思考保留下來,用寫作刷新生活,為建設我們的精神生態發出一點光與熱。
如今許多人抱怨被微信所過分打擾,但微信時代未嘗不是寫作的好時代。我們可以成為隨時隨地的寫作者——沒有編輯,沒有跨不過去的門檻,無需征得他人允許。只要識字,就可以將自己的文字公之于天下,成為文學或準文學。但越是文學寫作的普遍性、廣泛性日益深廣,文學的珍貴性稀缺性,越是應該得到重視。微信時代所開辟的是人人都能書寫的所謂坦途,更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自己,真正的文學是有難度的。做一個寫作者容易,但怎么讓自己的書寫對得起這種便利,以及對得起有所追求的自覺,考驗將是巨大的。
書寫是自我認同的方式
文學有時是一種需要,由寫作者難以壓抑的欲望所致,比如為了愛情。有部關于智利詩人聶魯達的電影《郵差》(港譯《事先張揚的求愛事件》), 我看重的就是影片所講的,詩與愛情所導致的結果。漁民的兒子馬里奧喜歡寫詩,不喜歡捕魚,當上郵遞員后經常給流放到小島上的詩人聶魯達收發信件。這個除了腳上的霉菌,別無任何資產的小伙子不幸愛上了酒吧老板的侄女——美麗的貝阿特里切,從此陷入了巨大痛苦。馬里奧的特長就是對詩的一知半解,他告訴聶魯達, 詩是寫給需要詩的人的。在大詩人聶魯達的傾力相助下,他拼命用詩接近與討好貝阿特里切,功夫不負有心人,馬里奧憑著自己的詩和真誠贏得了姑娘的愛情。
文學歷來也是傾訴的極好途徑,同樣是展示自己作為人的價值的有力武器。寫作這件事情的起因,用英國作家奧威爾的話說,首要的是“希望人們覺得自己很聰明,希望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希望死后人們仍然記得你,希望向那些在你童年的時候輕視你的大人出口氣”。寫作更像是一種自我肯定,避免自己為日常生活的苦役所碾壓,避免在為他人而奔波的乏味勞碌中失去自我,以寫作告訴世人自己有多么出色。寫作還可以證明,生活的瑣碎與平淡并不能將你湮沒掉,寫作的過程是可以讓你漸漸恢復心中曾經有過的那些夢想的過程,通過寫作,自由地賦予個人夢想以顏色和質地。
寫作是自我認同的方式,讓寫作作為時間的朋友,陪伴你穿越時間的隧道,撿拾起時間流逝過程中的吉光片羽,讓個人感受及心中塊壘成為寫作的重要原因——不能傾訴自我、安頓自我,何談講出對世界的感受?事實上,“我”歷來是寫作最深刻的理由,我們的寫作應像奧地利詩人里爾克所說的那樣,“歸依于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現給你的事物”,用深幽、寂靜、謙虛的真誠描寫悲哀與愿望,記錄成長起來的思想以及對某一種美的信念,在對周圍的事物、夢中的圖影和回憶中表現自己。
寫作可以極大地豐富人生樣態與內容,余華的寫作始于他當牙科醫生的時候。寫作使他在做牙醫的日子里,除了能夠看到張開的大嘴,還能看到外面更加精彩的世界,開辟生活的種種可能。牙醫的生活越來越單調,而寫作的道路卻越來越寬廣,生活中有很多不能表達出來的欲望可以在寫作中實現,使生活變得更加完整。寫作對于不少遭遇自身難題和生活困境的人來講,可以幫助拯救人生,像史鐵生所說的那樣,寫作“就像冥想,夢想,祈禱,懺悔——是人的現實之外的一 份自由和期盼,是面對根本性苦難的必要練習”。或許,練習好了就可以更加從容地應對生活提出的任何難題。
書寫可以“整理”世界
寫作有時固然是為了使自己高興,滿足自己的傾訴欲。但每個人在自我之外還有一個偌大的世界,還有和自己同樣存在于世界上的許許多多人。這個世界上的美好,大自然的千變萬化、鬼斧神工,都應成為寫作的素材。文學除了傾訴,也是交流,是為了找到更多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同類。我們寫作不是為了把自己孤高地隔離起來,恰恰相反,是為了加固與人群的聯系。為此,每個寫作者都需要在關注大千世界與形形色色的他人方面傾注自己的真誠和智慧。
寫作同樣是日益穩固人與世界關系的過程,是我們加深對人生與世界理解的過程。寫作要將“加以審視的生活”轉化為可感的文字,促使我們每個寫作者成為自覺或不自覺的生活觀察者,能夠機敏地張開第三只眼睛,始終保持對外部世界的敏感,看到自我之外值得向往的生活。生活中哪怕有一點點樂趣,也都能夠盡收眼底,組織成句子表達出來。隨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文字為普通老百姓所掌握,互聯網及微信的存在,使得人人都獲得了表達自己思想與情緒的權利,而時代的進步,使得每個人都能得到寫作者的桂冠,把自己對世界的觀察行諸筆端。這個大好機遇之所以偉大,正在于開辟了個人與世界發生關系的巨大可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強化寫作者與世界的緊密聯系。寫作不僅僅是為了吐出胸中塊壘,或許是為了消除這種“塊壘”的土壤與機制。
寫作不僅讓你參與世界之中,同樣可以“整理”世界。生活往往是以茫無頭緒的面目出現的。像是一團亂麻,寫作者要明白,想變麻為麻繩,先要擁有足夠分量和精度的麻,然后對麻去粗取精,把麻梳理、編織為繩,而不是把麻團塞給讀者。即使處于初級階段的寫作者,也要搞清楚你到底要告訴人們什么,什么是你的憂傷歡樂,你對世界的觀察方式及看待方式,你奉獻于世界什么,你要求于世界什么,你的表達是否由真誠導致有效,以及用什么形象或話語使自己所說的能夠打動人或傳播得更廣。
書寫要走向社會、打動他人
寫作者的文字雖是個人表達,但始終有一個極重要的潛在需求,就是要走向社會、打動他人,通過文字構筑的世界與受眾形成共鳴。好的文學是通往心靈的文學。人的心靈難道不是世界上最深邃、最引人入勝的嗎?文學提供來自社會、自然和人類的繽紛消息,保存下對世界,對生活個別、殊異的感受和看法。文學生生不息在于能夠為每個閱讀者帶來新的發現,呈現出世界那些珍奇、有趣的方面。文學世界是為了鏈接起更精彩的另一個世界,而不是為人間準備一些單調、乏味的景象,世界要求于每個人的,是能夠欣賞人生與自然的多彩與豐富,其中人的心靈的最復雜深邃,恰可以構成一個個秘境或險境,吸引人們在勘查中流連忘返。
登載于APP也好,上傳微信公眾號也罷,或者僅僅在微信朋友圈里上傳一些文字,文學寫作除了應遵守自身規律,更需講求微信時代的“用戶體驗”,照顧受眾日益刁鉆與復雜的“口味”。微信時代重塑與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要求文字更加感性,更加細致,或更有畫面感。傳播方式一方面使自媒體作者不再默默無聞,另一方面在倒逼內容的改變,迫使寫作者更加重視自己的表達方式,提醒他們注意,受眾更加依靠文字的親和力來進行閱讀取舍,你要想好,自己寫下的每個字都是可有可無,還是無足輕重,你是否能夠寫得更精短一些、更直接一些,你是否注意一定最大限度地避免套話,徹底告別“高光亮”式的預測及把受眾當傻瓜的無趣。
微信時代還要求寫作者具備更強烈的“熱點”思維,聚焦大眾關心的話題或社會焦點,以滿足人們對社會現在進行時的持續性好奇。合格的寫作者心中要有個“大宇宙”,有站在時代前端的勇氣,把自己和社會風云放在一起,讓眼花繚亂的時代鮮活起來,即使在回溯歷史的時候,也需帶著面向當下的疑問,讓答案的尋找引人入勝。你可以描摹寫字樓里的風云奇詭,出租屋里的勉強安身,但你要考慮人們需要什么樣“小而美”的撫慰。當時代列車呼嘯而去的時候,你為人間萬物的雜花生樹提供記錄,你為大眾提供更新更合理的外部世界的刺激。而且,好的寫作有賴于差異化的表達,但都市經驗的同質化,不可避免地在導致文學的“同 質化”。其實微信時代也是不排斥一些“非常規”的表達,有時的“逆規則”,有時的出人意表正可以收獲肯定與贊賞。做合格的、對得起自己的寫作者,從根本上講,是要毅然探入生活溪流之中,用心感悟生活,勘探活在世界上的根本價值與意義,把個人的觀察傳送出去,把對世界的思考保留下來,用寫作刷新生活,為建設我們的精神生態發出一點光與熱。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