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評論
-
2018年02月05日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續,而優秀的傳統文化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與精神層面的集中表達,具有深遠的意義。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形成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它們是我國珍貴的文化寶藏。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離不開文化自信,以及對文化價值的高度...
-
2018年02月02日 藝術創作:毋忘初心、毋忘遠方、毋忘大地習近平新時代文藝思想,是以文藝來為我們的民族補鈣、立心、鑄魂的思想。我們的文藝創作承擔這一使命,就應當毋忘初心、毋忘遠方、毋忘大地,保持定力、志存高遠、根植沃土,聚人民精神之光焰,鍛造卓越文品、高尚人格,做鼓舞和引領人民前行的不熄燈火。
-
2018年02月01日 嚴歌苓做客南京:讀書是充實自己的最好方式“怎么樣能夠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那讀書就是門檻最低、花錢最少的一種方式,這樣人會變的更加與世無爭一點、淡泊一點,滿足感也會多一點。”1月30日,著名華裔女作家嚴歌苓做客南京,與讀者見面并進行簽售活動,還在現場分享了自己的創作與生活經歷。
-
2018年01月29日 走向風雅:什么是中國人的風雅?在中華文明史上,風雅不僅關乎士人個體的精神養成,而且更關乎家國天下的風尚再造。它是一個從個體修身逐步向國家等宏大問題蔓延的價值連續體。在這樣一個以禮樂風雅為標識的國度,美和藝術因為對中國文明乃至國家建構的深度參與而顯現出崇高性和神圣性。
-
2018年01月29日 文藝應在時代大潮中保持定力我們知道文藝在具有商品屬性的同時也兼具審美意識形態屬性,文藝在構塑社會的經濟、政治狀態中,是潛移默化的深層力量。同時,文藝更體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文藝的格局有多大,文化的寬度和深度就相應有所依附拓展,經濟的繁榮與文化的復興就有多強烈持久。
-
2018年01月26日 為世界芭蕾注入中國力量熱巴鼓舞、弦子舞、果諧、果卓等獨具特色的藏族舞蹈,扎木聶、牛角胡、巴郎鼓等藏族彈撥、弓弦、打擊樂器……充滿這些民族元素的現代芭蕾舞劇《追尋香格里拉》,曾在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上一舉獲得銀獎—— 一邊是西方舶來的芭蕾,一邊是少數民族文藝會演,...
-
2018年01月26日 從文學到戲劇:如何以經典再創經典近來,兩部根據中國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話劇《平凡的世界》《鑄劍》先后上演。其中,一個是厚重的長篇巨著,一個是輕靈的微型短篇;一個是現實主義題材,并著力采用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一個是對歷史傳說的故事新編,并進行了大量先鋒的形式探索。這種有趣的對照,...
-
2018年01月26日 “博”還是“專”?——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由中國文聯、中國書協、中國美術館、紹興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文聯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作品展可謂是書法界與美術館業界的“開年大作”,甫一登場就吸引了各方眼球。此次蘭亭獎根據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改革要求,評獎數量和子項進行了大幅壓縮,獲獎名額不...
-
2018年01月24日 讓中華文化熱“內外同溫”中華文化主動走向世界,是要成為世界文化大格局中一個生動有力、敢擔當能擔當的有機組成部分,并為中國的和平發展創建和平、穩定、健康的多元文化生態格局。要保持這一工作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扎根“深與穩”,而且要“恒與久”。
-
2018年01月24日 讓中國曲藝更好地“走出去”文化“走出去”,是我國改革開放新國策賦予文化外交和文化貿易的新策略與新內涵,也是對外文化交流在國家整體發展格局中的新任務及新體現。中國曲藝作為中華藝術的重要門類構成和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過程中,也必然地要擔負起一份屬于自己的使命與責任。
-
2018年01月22日 用藝術規律涵養書壇生態——當代書壇現象的思考當代書壇的種種現象,反映了書壇中人的各種訴求與行為——有讓人欣慰的,也有讓人覺得應當引導的、調整的。現象紛繁是正常的,沒有現象才是不正常的,現象是用來思考的,思考使人走向深刻,有利于書法藝術的發展。
-
2018年01月22日 新中國的文學經驗、文化實踐與社會構造2017年11月18日,“新中國視域中的文學經驗、文化實踐與社會構造——首屆人文社會跨學科青年學者工作坊”在廣州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山大學青年學者羅成擔任召集人,中山大學中文系主辦,邀請了來自文學、史學、哲學、社會學等領域十余位學者,圍繞新中國的文學、文...
-
2018年01月19日 文學批評要有敢于“剜爛蘋果”的勇氣和能力魯迅先生曾將文藝批評比喻成“剜爛蘋果”,“把爛的剜掉,把好的留下來吃”。文學批評對于引導創作、引領風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尋美”,又是“求疵”,如何贊美而不失度,批評而不失態,既能發揮高屋建瓴的方向性作用,又不粗暴地充當文學創作的“...
-
2018年01月18日 守護好文學期刊這個精神家園文學領域的名刊、大刊,歷史重量是沉甸甸的。它們在相對固定的時間周期之內如約而至,以芬芳墨香與周正漢字,讓愛好文學的人們在紙面上打著照面,進行思想上的暢談與交鋒。優秀的作家,好的作品,一般來說是跳不出文學期刊手掌心的。捧著一本新鮮出爐的文學刊物,...
-
2018年01月17日 錢小芊:努力創造新時代文學的新史詩生逢盛世,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在不斷改善,隨之而來的是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趨勢。這對于我們,是機遇也是挑戰、是責任也是使命。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文學的出發點與落腳...
-
2018年01月16日 馮驥才:若不把自己的文化當一回事,那誰也救…對于中國民間文藝的傳承,馮驥才寄語年輕人稱,最關鍵要熱愛自身的文化,從熱愛自己的民族和提高文化修養開始,“若不把自己的文化當一回事,那誰也救不了。”
-
2018年01月16日 提升文藝原創力 推動文藝創新是新時代文藝發…“提升文藝原創力,推動文藝創新”是基于當下文藝創作發展狀況的總體判斷提出的,可謂恰逢其時,也是新時代中國文藝守正創新、繁榮發展、質量提升所迫切需要的。文藝原創力與創新性,既是作家藝術家創造力的標志,也體現著一個民族的藝術創造精神和整體活力。從文...
-
2018年01月15日 書法的氣質就是中國人的氣質一個人的氣質是一個人內在涵養和修養的外在體現,是內心平衡及文化修養的結合,是持之以恒的結果。同樣,書法的氣質也是數千年中華文明的結晶。書法的氣質首先來源于法度,書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
-
2018年01月15日 賈樟柯:我有很強的使命感,一定要為民族復興…賈樟柯越來越信奉“重要的不是問題是什么,而是如何解決問題”。一個突出的表現是,他越來越對共識失去興趣,也不再關心路徑之爭。在那場由許知遠扮演采訪者的對話中,他說,“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觀點能形成共識嘛,但我對這個過程一點興趣都沒有。”現場有一位年...
-
2018年01月15日 打開中國傳統表演美學的寶庫 戲劇的未來在東方這么多年下來,有一個問題是我一直思考的:什么是戲劇。做了幾十年戲劇,居然還不懂戲劇是什么。對此,我心里是高興的,這代表我對自己過去的戲劇認識是有反思的。但有一點我比較明確,導演的變革如果只在舞臺形式層面,不能解決戲劇本質問題;戲劇核心是表演,任何...
-
2018年01月10日 戲曲“熱”發展中的“冷”思考作品數量大幅增長,“現象級”佳作寥寥無幾,浮躁心態依然普遍;專業院團分化明顯,繁花之下,戲曲人“內功”亟待加強……近來戲曲藝術明顯回暖,但時代機遇不是永久福利,以文化實力重塑文化自信,戲曲復興之路方能扎實、穩進。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