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可以被藝術改變
首屆華僑城·安仁雙年展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舉行,由寧良工業區改造的現代化展館內展出了國內外116位藝術家的當代藝術作品。作為西南地區少見的當代藝術展,這樣的展覽對當地文化影響遠比想象中的要大。藝術家們經歷了意想不到,原本完全放開參觀的展品不得不圍上一米線,因為有的藝術品被參觀者弄壞了,但是,安仁鎮也發生著變化,當地說普通話的人越來越多。
有一種觀點認為,文藝活動總有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參加者也一樣,一些高檔的文化場所,常常試圖將一些人群拒之門外,或者說,并未打算向一些人群敞開大門。
其實,藝術本無高低貴賤之分,人亦如此,在真正的藝術家面前,每個心靈都是平等的。或者說,不同人群所能欣賞的藝術,受其生活環境影響,在城市音樂廳里會為瓦格納所癡迷的人,可能在鄉下聽不懂嗩吶手想表達的心境,但交響樂和民樂之間,并無高下之分。音樂廳里的小提琴手和鄉村戲臺上的嗩吶手,都是文藝工作者。
之所以會有人覺得,有的人群接受不了所謂高雅藝術,其實恰恰是因為,在很多地方,基礎教育中,文藝教育的內容過少,特別是在小城鎮和鄉村學校。當從來沒有人告訴你在博物館內不能高聲說話時,甚至上學階段從未進過博物館時,你自然會在第一次參觀時不小心引來側目,同理,當你看不懂美術館里的畫作代表何意時,你一定會覺得興致索然,自然而然,有的人覺得你,似乎不適合來這種場所,你自己也會這么想。
很多年前,我遇到過一個美術老師,他經常上美術課時帶學生們去旁邊的美術館。這些學生的家長中,提壺賣漿者眾,孩子們也把去美術館作為“無用時間”,老師就親自帶隊去,學生們掏不起票錢,他掏腰包,雖然一人一次只要一元,但去多了也不是個小數目。
那時候,偌大美術館里沒有一個人,一眾孩子看著那些朦朧的畫作,只有驚訝。多年以后,再次路過美術館,隊伍排了很長很長,那群孩子也變成了大人,排著隊。
人都是會變化的,會被藝術所改變,這也恰恰是藝術的價值之一。
當我們認為有些人群不遵守文藝場館公德的比例較高時,我們首先要想到,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中,有多少涉及了這些內容?當我們質疑高雅藝術有多少效果時,我們首先要反思的是,為什么在音樂美術體育課上,很少講授這些內容?
回到這次安仁雙年展本身,這樣的展會,在北京的798和中國美術館或許稀松平常,見怪不怪,但在西南各省卻很少見。
很多文化展會活動集中在京滬廣深,很多劇團的巡演也是如此。這使得地方文化舞臺往往過于單一化,除了地方戲劇和電影院以外難有其它文化活動。辦會者可能會認為,中西部省份和二三線城市受眾較少,但越沒有高雅文化走下去,越難以培養受眾群體。讓更廣大的人群能夠享受到文化事業發展繁榮的成果,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讓更多人能夠欣賞藝術,能夠被藝術所改變,首先要改變的是公眾文藝教育本身,這樣的教育,可能需要從孩子做起。但是,永遠不要否認高雅藝術帶來的改變,你覺得他只是沒有看懂匆匆而過,其實藝術的種子已經種下,只有勤施肥,才能開花結果。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