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評論
-
2015年08月10日 以名家傳戲強壯戲曲命脈名家老藝人是承載戲曲傳統的最鮮活的力量,忽視他們是對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更是對戲曲傳承的不負責任。師徒制一直是中國傳統戲曲表演藝術得以承襲和發揚的重要方式,京劇的王瑤青和四大名旦、晉劇的李月仙和謝濤、秦腔的馬蘭魚和齊愛云等,都是名家收徒傳...
-
2015年08月06日 走出對“什么是傳統”的認知誤區——兼談我們…“傳統”是把人的過去和現在聯系連接起來的那些社會因素和方式,認識傳統必須以“現在”為坐標。一說起“傳統”,通俗的理解都是把它當成“過去的東西”,以為只是過去有的才叫傳統。其實,這是一種在形式化操作中形成的非常膚淺的印象,是對“傳統”概念的誤解。
-
2015年08月03日 孫立生:曲藝傳統的“四梁八柱”在不久前的某個學術會議上,我曾提出:今天的曲藝家所需要回答的三個問題,即觀眾為何而來?如何為觀眾?如何與觀眾結緣?事實從時間上,我提出這些問題在后,自己的思考則早它許多。那是去年國慶,我陪一位半身不遂的老人到小劇場看曲藝。
-
2015年07月30日 尚長榮:做老百姓的知心人這些年來,尚長榮已記不清到底參加過多少次“送歡樂下基層”活動了。反正,只要一有時間或者身體允許,他總是閑不住,也樂得深入生活,走到人民中間,為廣大基層群眾演好戲,與觀眾同樂。寒冬臘月,在冰雪災區寒風呼嘯的廣場上,在沒有暖氣的劇場、體育館演出,手...
-
2015年07月28日 曲藝創作關注社會熱點 但多“照貓畫虎”在日前舉行的一次曲藝新人新作展演上,著名曲藝作家崔立君提出了當下曲藝創作中存在的一個新問題。他表示,互聯網時代,觀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更豐富,速度也更快了,如果現實題材的曲藝作品還只是停留在基本信息的傳遞層面,不能讓觀眾在娛樂和歡樂中理解和反思這些...
-
2015年07月28日 抗戰繪畫真實再現歷史風云由于歷史環境和條件的限制,抗戰時期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歷史場景等,無法留下任何圖像記錄,即便有一些,也不完整或不全面。雖然說攝影及紀錄影片在這方面功不可沒,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但它們同樣也有缺失和遺憾。正是在這一點上,抗戰繪畫在許多方面與它們互為...
-
2015年07月21日 濮存昕:把我們戲劇人緊緊團結在一起7月15日,在中國劇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62歲的著名表演藝術家濮存昕當選為新一屆中國劇協主席,成為繼田漢、曹禺、李默然、尚長榮之后的第五位中國劇協主席。選舉結果公布后,濮存昕表示誠惶誠恐。“這個職位的天地太大,我未必擔得起。
-
2015年07月20日 河北梆子在天津三熱三冷告訴我們什么?避免因人設戲;避免因獎設戲;避免因錢設戲。新觀眾看河北梆子沒有所謂的“新”與“舊”之別,也沒有所謂的唱腔流派之分,他們看的是故事是否符合現代思維邏輯,舞臺呈現是否精彩,演員表演是否美輪美奐,需要文本、舞美、表演共同合力。
-
2015年07月14日 沙丹:提高影像素養的緊迫性培養公眾的影像素養,需要讓公眾接近、了解、欣賞人類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這樣才能提高整個民族的影像品味,豐富公眾的欣賞趣味,形成準確的藝術鑒別力。什么叫做影像素養?欣賞文學要具備文學素養,欣賞影像也要具備影像素養;培養文學素養,需要學習古今中外的文...
-
2015年07月09日 仲呈祥:我的問學之路仲呈祥:1946年生于滬,長于蜀,求學立業于北京。曾任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中國電視》主編,國家廣電總局副總編輯,中國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
-
2015年07月06日 《永恒的刀郎》:死亡之海綻放的藝術之花日前在京上演的由中央民族歌舞團制作、新疆麥蓋提刀郎藝術團80余位演員出演的大型歌舞詩《永恒的刀郎》,讓都市觀眾領略了“刀郎藝術”震撼人心的獨特魅力。
-
2015年06月30日 數字時代下的書法三問信息化時代,一如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所說,“計算不再與計算機有關,它將決定我們的生存”。在這場新技術革命中,具有悠久歷史的書法藝術經受著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沖擊與考驗。有觀點認為,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筆墨紙硯這種古老的書寫方式沒有存在的價...
-
2015年06月29日 信息高速路上,作家靈感在何方?“我們為什么要在這個億萬信息都唾手可得的時代討論文學靈感呢?”6月13日,在第三屆中韓日東亞文學論壇上,中國作協主席鐵凝的發言直指本次論壇主題:創作與靈感。為什么要在此刻將靈感設為論壇的重要議題之一?
-
2015年06月25日 “求好運”:中國民間故事走向世界擺在我面前的這部《一個蘊含史詩魅力的中國民間故事》厚厚的書稿,是老友劉守華先生對一個題為“求好運”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30年的追尋史。書稿中收入了他本人和好幾位世界知名學者同行就這個故事(類型)所撰寫的研究闡釋文章以及在中國各地區各民族口頭流傳的故...
-
2015年06月25日 崔凱:走市場的曲藝人也要堅持正確的藝術觀曲藝藝術,因為簡便靈活、生命力強、深受人們喜愛,所以,在文化體制改革初期,全國絕大多數曲藝團隊就進入了文化演出市場。不是所有的藝術形式都適合走進市場,有些大型綜合性藝術進入市場會入不敷出、“生活不能自理”,容易迷失方向,被動地成為“市場的奴隸”。
-
2015年06月16日 楊振武:融合發展是媒體必須打贏的硬仗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事關筑牢思想主陣地、掌握輿論主導權、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大戰略,是傳統媒體尤其是黨報媒體自覺的時代使命和應有的歷史擔當。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
-
2015年06月16日 尋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DNA”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作為一門學科并進入教材,在我國最早是上世紀70年代的事。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傳播雖然早就開始了,但相當一段時間沒有形成學科,也沒有專門的教材。馬克思主義文論教材,起初采取的是單篇講解的形式,后來覺得這樣不容易把握經典作家文藝思想...
-
2015年06月12日 中國少數民族電視劇的電影溯源與價值轉型近年以來,中國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發展速度加快,少數民族電影、少數民族電視劇也都出現了百花齊放的態勢。少數民族影像作品逐漸在國內外獲得了較為寬廣的發展空間,受眾市場的認可度也在不斷提升,而這一切發展的背后,離不開少數民族影像作品自身主體意識的強化、...
-
2015年06月10日 重視藝術家藝術觀念研究 推動文藝理論批評建設近日,“藝術觀念與藝術發展研討會”在北方工業大學舉行,與會學者結合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新時期以來中國藝術家藝術觀念譜系性研究”,就藝術家藝術觀念的梳理、研究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者認為,加強對藝術家藝術觀念的研究,是加強文藝理論批評建設的一個...
-
2015年05月26日 陳仲義:讀詩就是再做詩從差異性入手去解讀,你就會發現,原來現代詩有著那么大的誤讀空間,而且誤讀愈大,詩歌的魅力也愈大。公眾對現代詩的認知,一般停留在朦朧詩到海子階段,越往后越覺得“困惑”。海子之后的詩歌格局,探索與出軌并行、追新與偏激攜手、詩與非詩交叉、有序與混亂重...
-
2015年05月20日 馮遠:當代美術狀態與思考我們擁有數量極為龐大的一支美術創作隊伍,這些年來美術創作數量大增、展覽大增、學術成果大增、出版發行量大增,媒體包括各種網絡傳媒報道的內容、豐富程度大大增加,這是我們當下中國美術創作的現狀。藝術審美的多樣化在今天,成為一種趨勢。
-
2015年05月20日 從“漢口女人三部曲”看現代京劇地域性創作進入新的世紀,無論從藝術形式還是創作選材角度而言,古老的京劇到底如何繼承發展,特別是現代題材創作如何反映當今社會及時代變遷,一直是戲曲界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話題。戲曲是普通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京劇更以中華國粹璀璨舞臺、享譽全球,曾涌現出四大名旦...
-
2015年05月15日 戲曲教育是傳統文化的綜合課戲曲為綜合性教育,實際上綜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學、音樂、舞臺表演、美術、思想等諸多方面,因此,在傳統文化教育中的很多成分,都可以借助于戲曲教育的方式,而得以實行。時下,關于傳統文化的教育,及傳統文化如何進入學校教育體系,已成為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
-
2015年05月13日 回歸文學的現場,重塑理論的尊嚴從“五四”開始,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新文學”基本都是理論先行的,文學理論深深介入到了“新文學”品格的塑造,并支撐了文學批評。所謂的“新文學”,同時包含了三個方面,一是新的文學文本形態,二是新的文學批評方法,三是新的文學理論觀念。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