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評論
-
2017年04月09日 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形成 需要立起四個“關…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到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要基本形成。如何用9年時間實現這個目標?筆者認為,只要把文件中的這幾個“關鍵詞”立起來,再創中華傳統文化新輝煌定有期許!
-
2017年04月05日 從天人之學看中華文化特色天人之學是貫穿中華文化數千年發展史的主線之一,荀子的在天人合一之前先要有天人相分的觀點,這和天命決定論大異其趣,將古代的天人之學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他的關于天人既相分又相合的理論,在中華思想文化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
2017年03月31日 沙龍很遠,書店很近近來實體書店成規模化批量出現,顯然不是傳統書店的復蘇,而是一種新的空間形態的建構實踐。消費精神作為這個時代的主流精神,需要找到俗世化和具體化的實現路徑,實體書店就成為其落地路徑之一。
-
2017年03月29日 以精神獨立抵御思想侵蝕文化滲透是一個熱點話題,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話題。中國歷盡坎坷,才取得國家發展的巨大成就。如今可以自信地說,我們在經濟等領域已經積累起相當雄厚的實力。但在文化領域,西方話語仍然占據優勢,我們在話語權上總體依然處于一種弱勢、守勢地位。而這恰恰可能是...
-
2017年03月23日 當文藝創作遇上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不僅出現在《終結者》之類的科幻電影之中,也開始走進我們的現實生活。綜藝節目《最強大腦》中,機器人“小度”,還有清華大學語音與語言實驗中心(CSLT)作詩機器人“薇薇”創作的詩歌令社科院的唐詩專家無法分辨,有31...
-
2017年03月20日 談談賈大山的文學追求習近平同志曾發表過一篇悼念文章《憶大山》,記述他與賈大山長達十余年的友誼,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文末這樣寫道—— “大山走了,他走得是那樣匆忙,走得是那樣悄無聲息,但他那憂國憂民的情愫,清正廉潔、勤政敬業的作風,襟懷坦蕩、真摯善良的品格,剛正不阿...
-
2017年03月20日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座談會發言摘編19日,“文化自信與偉大復興——學習貫徹《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座談會”在中央黨校召開。本次座談會主題是“文化自信與偉大復興”。 與會專家強調要從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切實把中...
-
2017年03月19日 中華文藝應該把什么樣的影像投射到人類星空?…古希臘悲劇映現了雅典人崇尚英雄挑戰命運的精神與無法戰勝自然力的心理矛盾,文藝復興呼喚了神權桎梏下人性的覺醒與復蘇,啟蒙主義文學成為人的理性自覺的先聲,浩瀚的唐詩是盛世文學留給全人類的寶貴遺產,五四新文藝則是啟喚民智救亡圖存昭示出中國新前景的激越...
-
2017年03月16日 謝惠媛: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用的三個維度當前,黨中央高度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也于近日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了相關工作。從理論上明確優秀傳統文...
-
2017年03月15日 傳統的張力——傳統文化如何進入現代生活所謂傳統文化,其實就是傳統社會的文化,它們是能夠看得見、摸得到的那一部分我們祖先的智慧結晶。但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不是同一個概念,傳統文化背后的那個精神連接鏈,才是文化傳統。文化傳統是看不見的,它充溢流淌在不同民族的從古到今的人們的精神血液中。
-
2017年03月12日 鄭煥釗:網絡文藝的形態及其評論介入當下,面對浩如煙海、層出不窮的網絡文藝,評論的失效表現得尤為突出,網絡文藝評論的失效,源于對網絡文藝文化形態的隔膜。因而,有效的網絡文藝評論,首先應建立在對網絡文藝基本文化形態必要、真實的了解基礎之上。
-
2017年03月12日 經典與時代共鳴 先人與我們同行 ——“中華經…“中華經典系列詠誦”是中國文聯組織實施的一個傳播普及國學的項目,旨在運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解讀和展現中華經典的精髓神韻,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普及。該項目自2008年啟動以來,已推出了《道德經》《詩經》《孫子兵法》《論語》《孟子》《孝經》《大...
-
2017年03月10日 藝術大師常沙娜的敦煌情:祖先的好東西夠用一…她是“敦煌守護神”常書鴻的女兒,未獲得一紙大學文憑的她曾執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十多年。昨天,86歲的常沙娜在屬于女性的節日收到一份厚重禮物。“花開敦煌——常沙娜藝術研究與應用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展覽囊括了她早年在敦煌臨摹壁畫的作品,以及眾多汲取敦...
-
2017年03月09日 趙本夫:中國作家還是要追求中國氣派3月4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讀者見面會在上海書城舉行,作家趙本夫便攜十年磨礪的新作《天漏邑》與讀者進行交流。這位因影視劇《天下無賊》而名聲大噪的“冷門”作家說《天下無賊》還不是他最好的小說。至于新作,趙本夫用田野調查的方式,描寫了一個充滿謎的...
-
2017年03月07日 閱讀經典 涵養心靈所謂經典,就是在各個文化、藝術領域經得住時間和歷史的檢驗、葆有充沛生命活力和顯著影響力的杰出作品。也可以說,經典是天才的精神創造、是群體意識的集中體現、是時代精神的凝結與范本、是歷史洪流磨洗挑選的杰作。
-
2017年02月22日 14位作家對2017年的展望與預測一年之際在于春。邀請作家們在年初聊聊過去一年的收獲和感觸,談談這一年的計劃,展望一下對2017年的期許。 2016年底,莫言作品全編的長篇小說系列(11部長篇)已經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問世。2017年3月底,全新版的“莫言中短篇小說”系列(5冊)將出版,并在年內陸...
-
2017年02月19日 經典的書是最根本的——訪北京大學哲學系樓宇…傳統文化接通時代、接通人心,媒界與學界責無旁貸。北京出版社推出的“大家小書”叢書,由名家學者執筆,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引領人們走進中國傳統文化。本報特邀“大家小書”叢書主要策劃人之一高立志先生,專訪叢書編委之一樓宇烈先生,梳理中華傳統文化之脈絡...
-
2017年01月23日 實踐敘事學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該以怎樣的方法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這無疑是人言言殊的問題。就近三十年而言,“純文學”毋寧是一種經由“重寫文學史”思潮而被廣泛接受(尤其青年研究者)并逐漸體制化的“主導概念”。不過,盡管這一概念可在上世紀初的王國維、魯迅那里找到支持,且在1980年代一...
-
2017年01月23日 回歸,和再出發——序《清華大學學生詩詞選》清華園里詩聲朗朗。莘莘學子從不同專業、不同年級,走到一起,選修王步高教授《詩詞格律和創作》課程。這樣一個以講授詩詞格律和評點學生作品為主的文化素質課,對于一個綜合性知名大學來說,本沒有什么好過多關注的。然而,六年過去了,人們發現,不論課堂人氣和...
-
2017年01月17日 “韻”的三種形態“韻”是中國古典文論的一個重要范疇,它最初用于音樂。在《說文》里,“韻”訓為“和”,即諧音。曹植《白鶴賦》說“聆雅琴之清韻”,嵇康《琴賦》也說“改韻易調,奇弄乃發”,這些“韻”都指的是音樂的律動。蔡邕《琴賦》中的“繁弦既抑,雅韻乃揚”,則有了不...
-
2017年01月13日 段崇軒:在“小道”與“大道”之間——二○一…在對小說概念的闡釋中,從來就蘊含著“小道”與“大道”兩種說法。2016年的短篇小說,并沒有什么突破和創新,但仍不乏優秀之作,而這些優秀之作遵循的正是小說的“大道”規律。
-
2017年01月09日 藝術的中華史詩——“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入選作品展覽日前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備受各界關注。作為旨在藝術地再現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和文明成果的國家級重大文化建設項目,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此次展出的146件作品,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和雕塑...
-
2016年12月27日 當文藝評論遇上網絡時代:彈幕與題跋不同的媒介造就不同形態的文藝評論。在口傳媒介中,那是季札的“美哉! ” ,是票友的叫好;在印刷文明中,那是頁腳點評,是書報文章。那么,在今天的網絡文化中,文藝評論呈現出什么樣的新形態? 其實這是一個無限延伸的話題。一方面,網絡如何將其特有的數字基...
-
2016年12月09日 魏鵬舉:文化創新的本質是自信而多樣文化是特定人類社群的整體性價值體系、制度模式和生活方式。我們沒有能力也沒有權利對于特定社群的文化進行價值判斷,文化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這是關于文化倫理的全球性基本共識。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和而不同,文化的自信和多樣性,這正是文化的內生價值和外部...
-
2016年12月08日 傅謹:當代價值喚醒傳統魅力文藝作品如人,亦如民族,時運大不相同。《牡丹亭》問世之初,圍繞它合律與否以及文章辭藻的風格有過激烈爭論;莎士比亞在世時,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但是有關莎翁作品的價值和品位的爭辯很快消歇,他不僅成為英倫民間戲劇市場的寵兒,其作品更作為公認的歐洲乃至世界...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