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
-
2017年05月10日 海昏侯墓馬蹄金銘文重構中國書法史?第一次見到馬蹄金上的字令人瞠目結舌,不論是馬蹄金還是麟趾金,字形結構和風格完全一致,唯美和成熟程度令人震驚,與今人的審美趨向完全一致,這一現象在書法史上尚未見記載。但是漢武帝將這一有著很強裝飾性的字體鑄造在馬蹄金上,賞賜給王侯將相,一來可以體現...
-
2017年05月04日 家譜可能是“歷史書” 說不定藏著驚天“秘密”家譜:又稱族譜、宗譜等。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的書,家譜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就其內容而言,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記載的是同宗共祖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最近,河南省圖書館吹響了...
-
2017年04月23日 說說瓦當的文化藝術價值瓦當俗稱瓦頭,指的是陶制筒瓦頂端下垂的特定部分,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圖案部分。瓦當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構件,在相當長的時期扮演著房屋建筑及其文化內涵的重要角色,蓋因瓦當不但有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還有研究價值,歷來...
-
2017年04月15日 花絲鑲嵌:中國皇家的專屬高定花絲鑲嵌工藝又稱為細金工藝,最早始于商代,西漢后期金銀制的小頭飾開始盛行。在明清時期,花絲工藝被譽為燕京八絕之一。花絲工藝用料珍奇、工藝繁復,一向是皇家御用之物,屬于宮廷藝術,同時也是我國傳統奢侈品的傳統工藝之一,現已被文化部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
-
2017年04月01日 手札,傳統文化的深情記憶龍榆生藏現當代文化名人手札展”近期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與觀眾見面。傳統學士、文人,都有一副好筆墨。龍榆生藏現當代文化名人手札的作者,是理性縝密的飽學之士,更是聞名遐邇的書法家。黃賓虹、葉恭綽、馬一浮、沈尹默、謝無量、郭沫若、葉圣陶、徐悲鴻、沙孟...
-
2017年03月31日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布局與居住文化四合院在歷史上稱四合房,顧名思義就是院子的四面都有房屋。地域不同,四合院的建筑布局與居住文化也不盡相同。北京四合院是我國傳統民居的優秀代表。北京是六朝古都,北京的四合院必然內蘊濃郁的帝都色彩。認知北京,了解北京與北京文化,四合院是一個極好入口。
-
2017年03月19日 敦煌文化遺產:盛世風采肇復興敦煌古代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主要表現在可以使公眾領略古代中國處于世界領先時期的風采;可以獲得寶貴的啟示和創新靈感。我國正在實施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深入研究敦煌古代文化遺產,可為這一發展戰略提供歷史借鑒。
-
2017年03月02日 家書:歷史與親情的交響家書是家人親友之間傳遞信息和情感的文字,書的歷史十分悠久,當兩個人或群體離開了一定的距離,就產生了傳遞信息和情感的需求,“黑夫”和“驚”的木牘是迄今為止我國所發現的最早的實物家書,也是最早的實物書信,在書信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家書是中華優秀...
-
2017年02月28日 史家的“童心”:《史記》閱讀體驗史記》沿襲了《左傳》“昭公十九年矣,猶有童心”的說法,不過,裴骃《史記集解》引東漢學者服虔對“有童心”的解釋是“言無成人之志,而有童子之心”。這恰是許多有文化貢獻的人們共同的值得肯定的資質。閱讀《史記》這部中國史學童蒙時期的杰作,是可以通過其氣...
-
2017年01月23日 明朝“吳門四家”文徵明:仕途受挫歸鄉專心藝術正是文徵明在書法上的極高造詣,使得他的風格成為后輩模仿的對象,也引領了吳門書法的發展趨勢,但這導致了吳地的書法失去了其多樣性,對于當時吳中的書畫發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明代,在書畫界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從明初以戴進、吳偉為中心的浙派,到...
-
2017年01月06日 上古時期河南芒碭山為著名采石場 黃帝曾巡視永城,處豫皖蘇魯四省交界之地,但凡這種雞鳴諸省的地方,舌尖上的美味總是很出名的。 十年前到永城采訪,我吃過一回羊腦,覺得鮮美無比,但永城人說,那東西算不得真正的永城美食。 永城飲食文化集南北之風味,融東西之特色,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永城三寶—...
-
2016年12月22日 南京城墻用的白磚 專家解讀城磚的有趣知識上月,南京城墻首次向市民有獎征集散落城磚,引起了大家探究城磚的興趣。 據估算,南京城墻建造時,共用磚約3.5億塊,其中最珍貴、最精美的,當屬一種通體雪白的城磚。以往認為,這種白磚與景德鎮瓷器取材相同。最近,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淳慶通過研究,提出...
-
2016年12月12日 中華古姓來源于圖騰崇拜 系氏族徽號或標志在姓氏出現之前,人們用什么來標示自己的家族和身份?德國東方學家馬克斯·繆勒在《獻給神話學》中說:一個圖騰,開始是一個氏族圖騰的標記,而后是部族的名字,而后是部族祖先的名字。這里的“名字”,其實就是“姓”。
-
2016年11月21日 海南古代文教發軔唐宋 或因家庭推崇教育任何社會現象,既有大環境使然,更有家庭環境在起作用,因為家庭是最基礎的社會組織,它所塑造的個體有對社會產生積極或消極的作用。 一個家庭,好的家道、家風、家教、家學,對子孫后代的熏陶是具有延續性的。 海南古代的文教,發軔于唐宋,盛榮于明清,一...
-
2016年11月09日 古代書院不設門檻無戶籍限制 多全包學生食宿費所謂書院,其實就是中國古代的高等民辦教育機構,介于官學和私學之間,集藏書與治學于一體。那么,古代書院的老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古代書院的“一把手”不叫“院長”,多稱“山長”、“洞主”。這是因為古代書院多建在環境優美、景色宜人的山上,喜歡與道觀、...
-
2016年10月31日 “胡同”一詞產生于元代 原指水井西諺曰:“神造鄉村,人造城市。” 相對于西方,北京的筑城理念更富哲思,道路的規劃也更完整精細。胡同,作為北京特殊的道路形態,因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而格外引人關注,且被寄寓了特殊的情感。 說胡同,要從井田制開始。《孟子·滕文公》說: 方里而...
-
2016年10月19日 王羲之:名門公子成書圣漢字書寫作為文人之必備,作為一種高尚藝術行為,發展到東晉時代,已經是諸體皆備,且呈現出明顯的社會教化功能的流向和氣質。王羲之時代的中國書壇文化可謂百花齊放、星光燦爛、人才輩出,繁花似錦。此時,若論書法技藝和成就,可以說,王羲之只是百家中的一家,...
-
2016年10月08日 歐陽修:“富養”出來的文人人們常說:“女孩要富養。”其實文人也需要整個社會的“富養”。北宋就是一個“富養”文人的社會,文人不但在精神上受到極大的尊重,在物質資源上也得到了優先的保障。因此,北宋的文壇群星璀璨。其中有那么幾位“全能型”的人物,嚴肅起來可以為整個民族修撰史書...
-
2016年09月26日 汪曾祺的“家常菜”汪曾祺先生在《家常酒菜》中說: 家常酒菜,一要有點新意,二要省錢,三要省事。偶有客來,酒渴思飲。主人卷袖下廚,一面切蔥蒜,調佐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顯得從容不迫,若無其事,方有意思。如果主人手忙腳亂,客人坐立不安,這酒還喝個什么勁!
-
2016年09月02日 諸葛亮首出祁山失利 嗣子諸葛喬殞命隴原三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其一生經歷,自陽都而荊襄,而巴蜀、云貴、漢中,幾乎涉足大半個中國。到了他的晚年,隨著北伐的連年用兵,在隴原大地上也多處留下了他的足跡。
-
2016年08月22日 中元節:如何回歸傳統重新出發“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兒競把清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在剛剛過去的中元節,國內不少城鎮的街頭巷尾都出現焚燒紙錠、放河燈、祭奠先人的民間儀式。相比其他傳統節日,中元節卻透著一股“寒意”,人們也習慣稱之為“鬼節”,甚至還有人認為中元節...
-
2016年07月20日 燈謎文化源頭或為人類遠古的神話燈謎這種古老文化可以說是中國人婦孺皆知,人人都有過體驗的。每個人小時候恐怕都受過燈謎文化的熏陶。在兒童時代,中國燈謎一方面是兒時游戲的重要形式,一方面也是兒童識字、接受各種社會生活知識、經受思維訓練和文化熏陶的重要形式。不管你生活在古老的城市還...
-
2016年06月15日 齊白石詩好無人知 曾自評“我詩第一畫第四”世人都知道齊白石的畫好,而不知齊白石的詩好,這是因為齊白石的畫名太響,畫名壓倒了詩名。其實,按照齊白石自己的說法:“我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 這決非齊白石的虛妄之說,而是事實。
-
2016年06月01日 元代“左榜狀元”第一人張起巖:七歲通四書五經元代是華夏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中央集權的朝代。元代把全國人民劃分為四等人:一是蒙古人;二是色目人(包括西夏、回回等西北地區少數民族);三是漢人;四是南人(指長江以南的漢人和西南地區各少數民族)。舉行科舉考試時,元代制定的政策帶有明顯的民族...
-
2016年05月27日 古人認為馬為地上之龍 唐人中李賀寫馬最多與傳說中的龍一樣,馬在華夏文化中是一種神奇的動物,被賦予許多象征和寓意,古人認為馬是地上的龍,故常將“龍馬”并稱,龍馬精神代表了炎黃子孫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自古至今,關于馬的傳說、詩詞、話本、寓言、故事、成語等比比皆是,這也從一個側面...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