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間
-
2018年10月15日 發現漢字之美(書人書事) ——寫在《漢字與中…漢字是唯一一種幾千年不曾中斷的表意文字體系,又是生根在中華大地上的自源文字。中國人不能不懂漢字,不能僅僅把國外的文字理論移植過來曲解漢字。漢字需要建立自己的基礎理論,需要尋求有效的教育途徑,需要突破西方文字理論對漢字的無視和曲解,沖破“漢字落后...
-
2018年10月12日 《水云:沈從文散文》特別紀念版出版《水云:沈從文散文》作為特別紀念版,選篇得到沈從文長子沈龍朱的認可和推薦,從《湘西》《湘行散記》《云南看云集》《燭虛》《從文自傳》中以沈從文的生命軌跡與故土情結為背景,精心收錄了沈從文的24篇散文,既有作者《湘西往事》中的回憶、《湘行散記》中的寫...
-
2018年10月08日 別讓經典閱讀毀于“標簽”《紅與黑》是“鳳凰男的逆襲”,《包法利夫人》是“愛慕虛榮的白窮美”,《英國病人》《安娜·卡列尼娜》“冠冕堂皇給婚外情公然洗白”,《廊橋遺夢》“教唆中年主婦拋棄家庭放飛自我”……最近,打開相關社交網站和視頻平臺彈幕,類似的“一句話”差評紛紛撞進眼...
-
2018年09月29日 博物學熱潮中,人文美學漸漸蘇醒從英國植物學家約翰·西布索普的博物學名作 《希臘植物志》、“美國鳥類學之父”亞歷山大·威爾遜的《美國鳥類》,到英國博物學家約翰·喬治·伍德的第一本著作《自然圖志》……日前,大型影印文獻叢書“寰宇文獻·西方博物學大系”首批12種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
-
2018年09月28日 專訪蘇州大學教授吳企明:“詩畫融通”早在戰…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吳企明年輕時就喜歡中國畫,苦于沒有深造機會,在大學被分配至中文系,常年鍾情于中國古典詩歌的研究。《詩畫融通論》就是吳企明這方面研究的一項重要成果。全書共二十四章,分三大板塊,涉及詩畫通融的基本規律和歷史進程、詩歌繪畫創作中的八...
-
2018年09月27日 《詩經》中的社會生活《詩經八堂課》是劉冬穎教授關于《詩經》的最新作品。全書以“風雅中國”之序言開頭,點出《詩經》風雅精神的優美與千年傳承。正文分八講,既有《詩經》的起源、基本概念、與當時社會之關系,又有對《詩經》三大組成部分“風”“雅”“頌”的詳細講解,最后點明《...
-
2018年09月20日 全民閱讀新觀察:跨界合作,讓閱讀無處不在“全民閱讀”在中國已倡行了12年,在國家新聞出版署于今年年初下發的關于開展2018年全民閱讀工作的通知中,“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舉措”成為推動新時代全民閱讀工作的總體要求之一。雖然讀書是一件相對私密的事情,但在生活方式、娛樂方式多元化的今天,許多...
-
2018年09月20日 《中華史詩圖文志》出版四卷本《中華史詩圖文志——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文獻集》近日出版發行。經中宣部批準,由中國文聯、國家財政部、文化部共同主辦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2011年9月啟動。
-
2018年09月14日 一個藏書人的魯迅研究劉波從二十出頭的年紀開始讀魯迅,迄今已有二十余年,他的魯迅研究看似“門外”行為,但就其用心之苦、用力之勤、收獲之豐而論,說他是專業魯迅研究者并不為過。書里所收文章,都是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寫成的,文風樸素而坦白,讀之可以感覺到作者態度嚴肅,心...
-
2018年09月14日 陳越光:一部八十年代的歷史文化記憶|新書《…本書根據歷史資料追溯了中國文化書院的創院經過及創院人物,詳細介紹了中國文化書院在20世紀80年代“文化熱”中所處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其中許多事件為第一次公布,如《梁漱溟全集》的編輯過程,我國第一本《中國文化研究年鑒》的組織編撰與出版,張岱年、季羨林...
-
2018年09月07日 繪本《洛神賦》:一個“又美又怪”的有靈世界從畫中能捕捉到中國傳統的畫風和意味,但它又分明是新的,是充滿現代感的詮釋和表達,整組作品籠罩在一種綺麗又神異的氛圍之中。這部作品葉露盈前前后后畫了三年,為了最近正式出版的繪本版《洛神賦》能呈現得更加完美,她又特地重新畫了一遍。而在此之前,她畫的...
-
2018年09月07日 我們是否真正讀懂了唐詩? 唐代文學研究專家…唐代文學研究專家陳尚君,多年來以老吏斷案般的嚴酷考證清理明代以來累疊的唐詩文本。他發現:唐詩流傳千年,歧互傳誤的情況非常嚴重。比如,李白《靜夜思》的通行文本是經過明代李攀龍修改的;《登鸛雀樓》幾乎可以確認不是王之渙所寫??
-
2018年09月06日 長篇紀實文學《拂挲大地》:勾勒中國鄉村振興…邢小俊長篇紀實作品《拂挲大地》近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中國作家協會日前舉行的相關研討會上,此間評論家、作家認為該作品真實描摹了當代中國鄉村的圖景,十分難得,并具有寶貴的現實意義。
-
2018年09月03日 《中華史詩圖文志》(四卷本)出版發行8月27日,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中華史詩圖文志——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文獻集》新書首發式在中央文史研究館舉行。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出席首發式。
-
2018年09月03日 延安中國紅色書店:紅色圣地的文化地標8月的早晨,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的二道街開始了一天的喧囂。這里是延安的繁華地段,每天人流量超過10萬人次。如今,這里最為耀眼的是十字路口東南角一座紅色的建筑,一本翻開的石書托舉著五顆亮閃閃的紅星,背后“中國紅色書店”幾個大字十分顯眼。 這是延安中國紅...
-
2018年08月27日 《季羨林全集》“上線”,本土閱讀品牌走向海外掌閱獨家首發上線的《季羨林全集》共30卷,總計1200多萬字。這套《季羨林全集》收錄了季羨林一生的散文、雜文、序跋、講話、日記、書評以及翻譯作品、學術著作等,為季學、文學、語言學等多領域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珍貴資料;為普通讀者提供了優質讀物;也為傳承經...
-
2018年08月27日 穆陶《戊戌變法》:一部厚重宏闊的長篇歷史小說120年前的戊戌年,中國發生了載入史冊的重大政治事件“戊戌變法”,也稱“百日維新”。2018年是戊戌年,兩個甲子過去,為紀念這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作家出版社推出歷史小說作家穆陶耗時8年打造的長篇歷史小說《戊戌變法》。
-
2018年08月22日 李敬澤《會飲記》:打開他的精神星圖《會飲記》2018年8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了李敬澤近年來在《十月》雜志專欄刊登的系列隨筆,是繼《青鳥故事集》《詠而歸》之后的又一力作。李敬澤用親歷者的眼光,從歷史的深邃中觀照當代文學的現場,拾起落滿灰塵的書籍,在縫隙中劈開思想的天地,...
-
2018年08月20日 陳倉長篇文學四部曲首發式,致敬我們回不去的…陳倉以四種文學形式,反映大移民時代的人們,如何懸浮,如何安家,如何扎根,如何尋求靈魂的安妥,提醒人們尊重土地,熱愛土地上生長的萬物,以善良而寬容的生活,以傳統道德文明的回歸,再造一個靈魂與肉體彼此融合的新故鄉。
-
2018年08月17日 引領有態度有品質有價值的閱讀15日清晨,當第一名讀者踏入上海展覽中心,2018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正式拉開帷幕。自2004年創辦以來,歷經15年發展,上海書展已從當初的區域性書展成長為全國知名的文化品牌和全民閱讀活動示范平臺。
-
2018年08月16日 十年磨劍今日試鋒——評《中華古典詩詞比興轉…《比興大詞典》打破了詞典以字帶詞的傳統作法,所選詞目主要是實詞和短語,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歷史典故、成語、俗語,這就為比興義的分析打下了基礎。該書更重視詞在千變萬化的詩詞語境中的活用,尤其注重它的比興義。
-
2018年08月15日 “未來書店”什么樣?用“內涵”留住讀者喝咖啡、看書、買手工藝品、逛展覽、聽講座,甚至看電影……無論是為尋書,還是僅為打發時光,每一個人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未來書店已經被重新定義為“閱讀與生活的博物館”,人們徜徉其間,流連忘返。
-
2018年08月14日 《中國藝術與哲學》四卷本出版發行近日,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陳中浙教授主編的《中國藝術與哲學》四卷本叢書,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據悉,近四年來,陳中浙教授在永臨書院邀請了國內外多位研究藝術與哲學的知名專家學者,為書院的“書法與國學”高研班開設了“大國學”課程。
-
2018年08月13日 《國家相冊》(第一輯)在深圳書博會與讀者見面《國家相冊》系列圖書是人民出版社和新華社在多媒體融合產業發展上的一個有益嘗試,并在傳播學上有一定的示范意義。系列圖書是對微紀錄片的二次加工、創作、傳播,將微紀錄片中一晃而過的珍貴細節逐個展開,靜態化呈現,供廣大讀者仔細閱覽、品讀。
-
2018年08月09日 “偷拍”北京地鐵上的讀書人:當贊美和質疑從…在我注冊豆瓣十年這一天,豆瓣送了我一份驚喜:我上傳到豆瓣沒幾天的“北京地鐵上的讀書人”這個相冊,在這一天被推薦到豆瓣App首頁。十年來,我更多把豆瓣當做工作平臺和生活工具,“向北向北”一直都是豆瓣上一個不溫不火的ID。作為一個注冊十年的“非資深”用戶...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