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中國紅色書店:紅色圣地的文化地標
8月的早晨,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的二道街開始了一天的喧囂。這里是延安的繁華地段,每天人流量超過10萬人次。如今,這里最為耀眼的是十字路口東南角一座紅色的建筑,一本翻開的石書托舉著五顆亮閃閃的紅星,背后“中國紅色書店”幾個大字十分顯眼。
這是延安中國紅色書店——紅色圣地的文化地標。
充滿紅色韻味的最美書店
走進紅色書店,一眼就看到大型雕塑《陜北農民打腰鼓》,旁邊是安塞腰鼓式樣的閱讀燈、五角星式樣的吊燈、紅旗式樣的書架書臺,以及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解放日報社、延安清涼山新華書店、延安保育院等元素,處處彰顯著紅色主題。柔和的燈光、舒適的座椅、潔凈的地板、整齊的書籍,以及來來往往的讀者,讓書店里充滿生機。
延安中國紅色書店由延安市新華書店打造,營業面積200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為目前國內較大體量的紅色文化主題書店,于2017年4月23日開業,被譽為“中國最美新華書店”。
“我們希望書店成為延安的文化地標,把紅色書籍傳遞到每個人的手中。”延安市新華書店黨委書記、總經理姚福明說,延安是革命圣地,也是新華書店發祥地,傳承延安精神、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是延安市新華書店的責任。在經濟轉型升級的大潮中,延安市新華書店抓住了文化產業發展的機遇,打造出紅色書店這個具有鮮明紅色文化特點,集閱讀、朗讀、休閑、兒童娛樂、文創產品展示為一體的文化綜合體。“既能傳遞延安精神,又能引領人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喧囂的都市建起了清靜的精神家園。”姚福明說。
到紅色書店點一杯咖啡然后靜靜地看書,或是拍攝一組文藝范兒的寫真,正悄然成為延安人的時尚生活方式。據統計,目前書店日均客流量超過2000人次,開業至今銷售額共計1492萬元,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市民學習和娛樂的好去處
65歲的姬阿姨走進紅色書店,開始認真翻看紀實文學《梁家河》。“以前經濟條件不好,但省吃儉用也要買書看。”姬阿姨拿著書對記者說,“現在,有了這么好的閱讀環境,書的種類又多,我閑了就約幾個朋友一起來看看書、聊聊天、喝喝茶,再買幾本書回去。”
閑暇時帶著兒子到紅色書店泡一天,是市民孫明霞的習慣。“以前總是羨慕大城市里有品位高、環境好的書店,現在咱們延安也有了紅色書店這么美的地方。這里的書多、氛圍好,看書、寫作業、吃飯都能在這里解決,我經常帶孩子來。”孫明霞一邊說一邊笑著摸了摸正在看書的兒子的頭。和孫明霞類似,在書店二樓的“兒童閱讀主題公園”,有很多帶小朋友來的家長,他們或蹲或坐,也在認真地閱讀。
二樓的另一個角落,延安中學幾個將上高三的孩子正在寫作業。“這里環境好、氛圍好。”“這里的牛排好吃,飲料好喝。”“大家一起寫作業,還可以互相討論。”“這里有這么多書,可以隨時查閱各種資料。”孩子們說,在假期相約來紅色書店寫作業已經成為他們重要的學習和娛樂方式。
舉辦朗讀活動近500天
在懸掛著“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橫幅的小舞臺前,坐滿了捧著書的讀者。每晚7點,這里都要舉辦“朗讀者”活動。讀小學五年級的陳俊茜熟練地幫自己和同學報了名。“我準備朗讀的是詩歌《我想》。我可喜歡這個節目了,還拉了很多同學一起來。”陳俊茜興高采烈地說。陳俊茜的媽媽說,女兒來這里朗讀已經堅持一年多了。
“紅色書店開辦以來,每天晚上7點準時舉辦朗誦活動,已經雷打不動地堅持了近500天。”書店少兒組工作人員井軍梅說,“我是1995年到新華書店工作的,那時書店破舊,來看書的人多但買書的人少。現在書店環境好、書籍種類豐富,還有各種益智產品,每天來的人絡繹不絕。”
晚上8點多,延安中國紅色書店燈火通明,讀者依然沉浸在書的海洋,享受著書的魅力。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