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劍今日試鋒——評《中華古典詩詞比興轉義大詞典》
——評《中華古典詩詞比興轉義大詞典》

《中華古典詩詞比興轉義大詞典》
傅璇琮艾蔭范劉繼才主編
東北大學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作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由傅璇琮先生領銜,與學者艾蔭范、劉繼才聯袂主編的150余萬字的《中華古典詩詞比興轉義大詞典》(以下簡稱《比興大詞典》)已由東北大學出版社出版。此詞典自1986年確定選題,至2018年出書,斷續歷經三十余春秋,前后四代人付出了心血。
《比興大辭典》是漢語辭書中的新品,最大的特色是其創新性。我國的古典哲學,自古以來就有“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觀物取象”“立象以盡言”的具象類比的思維傳統,而由《詩經》開創的古典詩詞的比興手法正是這一哲學思維在文學中的體現。由《詩經》而及楚辭、漢樂府,到現當代,這一傳統源遠流長,對我國詩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南朝鐘嶸在《詩品序》中說:“宏斯三義(指賦比興),酌而用之,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可見古人對運用賦比興手法而使作品加強教化作用及美感熏陶極為重視。鑒于傳統辭書對古典詩詞比興義解釋的嚴重不足或缺漏,《比興大詞典》的問世,可說具有開創性。它填補了我國辭書編寫的一項空白,拓展了辭典編寫的新領域。
比興雖為一種表現方法,但這種方法一定要落實在關鍵詞語上面,這就產生了詞的比興義。傳統辭書主要以解釋詞的本義和常見的引申義為主。《比興大詞典》打破了詞典以字帶詞的傳統作法,所選詞目主要是實詞和短語,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歷史典故、成語、俗語,這就為比興義的分析打下了基礎。該書更重視詞在千變萬化的詩詞語境中的活用,尤其注重它的比興義。許多詞,單看詞本身似乎通俗易懂,簡單明了,但一旦置于古詩文語境之中,就會產生復雜的比興義及其它轉義,這就給今天讀者的閱讀帶來障礙。例如“白日”一詞,一般詞典只解作“太陽”和“白天”。而本詞典又增加了象征帝王;喻美婦人;喻丈夫;暗示時間流逝,感慨盛時不再;指陽世間,與陰世間相對等五個新詞義。又如“白楊”一詞,一般詞典也只有樹名和宮觀名兩個義項,而該詞典卻有許多新的解釋:(一)因白楊古代常植于墓側,亦代指墓地。這樣當我們讀到清代黃景仁《都門秋思》詩中“寒甚更無修竹倚,愁多思買白楊栽”時,就不會僅僅理解為單純的“栽白楊”而是隱喻愁苦欲死。(二)烘托悲涼氣氛或渲染感傷之情。(三)暗示傷別或懷人。(四)寶刀名。(五)又為河名、長老名等。以上兩個詞目詞義的確定,編者都查閱了數百首至數千首詩詞例句,加以佐證。論據堅實,毋庸置疑。還有,比興手法到唐宋以后多與象征、擬人、借代、對比、聯想、暗示、隱語、雙關、烘托、渲染等手法密切結合,這些均在《比興大詞典》中得到仔細的梳理與分析。
《比興大辭典》的另一特色是其對詞語轉義源頭的發掘及其語義流變的疏解。詞匯作為語言中最為活躍的因素,隨著時代的變遷其內涵也在不停地變化著。該詞典努力搜尋那些具有比興意象詞語的源頭,羅列不同義項并注互見詞目,以揭示它們的意蘊在不同時代、不同詩人那里的繼承與發展。如“凋碧樹”,該詞典指出,喻才人之死或才人經受摧殘之義始于南朝江淹《傷友人賦》中的“凋碧玉之神樹,銷紫石之靈根”之句,后世詩人紛紛效仿。唐宋以降,除上述語義之外,又由此轉而引申為“烘托離別、懷人、思鄉、悲秋”等感傷情緒。如宋人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即為烘托詞人懷人的傷感情緒。到了近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又以晏殊這首詞中的“凋碧樹”之句形容成大事者所面臨的人生第一境界。此一義,被后人廣泛征引。該詞典對“凋碧樹”語義的歷史變遷敘述可謂脈絡清晰,條分縷析。
這部詞典也是中華詩詞創作者的一種很好的參考書。它不僅提供了多種修辭手法,而且薈萃了諸多詩詞名篇佳句。一冊在手,既可減輕閱讀的負擔,又可坐收事半功倍之效。文學創作始于模仿,成于感悟,而《比興大詞典》中的詞目和語例便為詩人創作提供了范例。
《比興大辭典》的編寫者還遵循“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編寫原則,具有“三新”的特點。一是詞條新。全書總計1500余個詞條中,有部分為現當代各種大型辭書所沒有的新詞條,如白牡丹、綠肥紅瘦、明月樓、青山獨住等,均為閱讀古代詩文會遇到的詞語。這也極大地豐富了當代辭書的內涵。二是義項新。對同一詞條,各種大辭典均有各種解釋,許多義項也是相同的。《比興大辭典》卻能獨出心裁,時出新義。三是語例新,釋義的角度新。
前代學者編寫詞典,須花費皓首窮經的工夫,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尋覓搜索,爬羅剔抉,以找出相關語例,這種精神令人感佩,值得學習。而當今學者卻坐擁現代化的計算機,這給研究和查詢帶來極大的方便,使《比興大辭典》的編者如虎添翼,在新的語證的搜尋中具有極大的優勢。因而可以找出大量與其它辭書所不同的新義項以及鮮活的語證。這也是該辭書的義項之所以超過前人辭書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網絡搜索既帶來了便利,也存在許多弊端:一是仿冒古人作品,須仔細辨識。二是舛誤頻出。如舒岳祥的《效阮嗣宗一首》,各網頁均作《交阮嗣宗一首》。查《全宋詩》也是如此。但舒岳祥是宋人,而阮嗣宗(即阮籍)是三國時魏人,舒氏寫的詩要交給幾百年前的阮氏絕非可能。后經查閱四庫全書中舒岳祥的《閬風集》,是“效”而非“交”。這說明紙質版原著也不可盡信。
這部詞典,既對比興等詞目及其轉義進行詮釋,又對其中生僻字、詞進行注音、釋義,并列舉大量的可資借鑒的詩詞名句,所以兼具字典、詞典、類書的三種功能,省去了讀者查閱其它辭書的翻檢之勞。此外,該詞典也訂正了近現代一些大型詞典的某些錯誤。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