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評論
-
2020年01月09日 2019年文學現場的個人觀察 從當代生活現場尋…當我們回望和觀察剛剛過去的2019年的文學發展時,心中會涌起諸般非同凡響的感覺。為新中國70年慶生,用自己最深情、最感人、最詩意的文字,為中國人和可愛祖國禮贊,為人民的奮斗鼓與呼,是2019年文學創作中最鮮明的旋律,當代作家將自己的熱情化為禮贊和謳歌,書...
-
2020年01月08日 2020年進入公版領域的國內外作家有哪些?按照《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的規定,作品的發表權與著作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逝世后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在1990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前提下,我國于1992年10月15日正式成為該公約的成員國。因此,在剛剛到...
-
2020年01月08日 紀念戴乃迭先生百年誕辰 在心中圣潔之地 歡喜…2019年是戴乃迭先生誕辰100周年、逝世20周年,她生前曾經說過:“我覺得我有兩個祖國。”為了緬懷這位杰出的英籍翻譯家、傳頌她偉大的品格和人文精神,推介她的優秀譯著作品,2019年年終歲末,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書店與北京青年報“青睞”一起,舉辦了以緬懷為主題...
-
2020年01月06日 紀念 | 史鐵生誕辰69周年:離去只是永生的一…史鐵生走了已經九年了。但正如他生前好友、中國作協主席鐵凝曾斷言的那樣:“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文學和精神的價值更加清晰、更加深刻地呈現出來,感染著、引領著越來越多的人,他的作品將會流傳下去,產生長久的影響。”
-
2020年01月06日 阿城:舌尖上的世俗智慧阿城“他既能畫畫、拍照,也擅寫小說、隨筆、編電影劇本,還有烹調、修護家具、組裝汽車等好手藝。”如斯全才,仿佛過著多重人生,被盛贊為“難以被化約的文藝復興人”或“坐擁世俗卻清明謙沖的智人”,乃是當代文化界傳說般的存在。
-
2019年12月29日 范小青、畢飛宇、徐則臣、張清華等名家相聚跨…當下,文學究竟有怎樣的力量?12月21日晚,在“致敬經典 寧聚青春 新華之夜”2019-2020南京跨年詩會·“大地的模樣”莫言作品朗讀會上,我們似乎找到了答案。詩會上,張清華、許鈞、何蓮珍、劉偉冬、程永新、范小青、畢飛宇、徐則臣、賈夢瑋、陶澤如、祖峰等多位作...
-
2019年12月29日 張宗剛:文學大省的散文氣象2018年,一支可觀的教授方陣,仿佛集體約好了一般,昂然邁入散文殿堂,形成奇麗的風景線。當然,在這支奪人眼球的教授方陣中,除了少許新手,更多斫輪老手。丁帆教授創作了數量可觀的散文,尤其在《雨花》開設的專欄“先生素描”;王彬彬教授的隨筆集《顧左右而言史...
-
2019年12月26日 向人類精神高地不斷邁進 ——談中國文學的世…當前,我國社會面臨偉大變革,對世界發展進程和人類前進方向的影響不斷加深。這個過程,必然孕育著代表人類精神進步方向的時代精華。而文學作為時代進程的忠實記錄者和發掘者,正在以全面加速、深入拓展的勢頭,實現著自身的世界化。新世紀以來,中國當代文學有更...
-
2019年12月22日 原創性是好作品的標志近些年,我國文藝創作迎來了新的繁榮期,各個領域成果豐厚。但是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面對全球化市場文化產品流通,原創性總體不足的問題更加突出,制約著我國文藝創作發展的美好愿景。追逐點擊量、收視率、高利潤讓不少文化經...
-
2019年12月22日 “好聲音”催生“耳朵經濟”隨著智能手機、智能音箱等音頻終端產品的不斷普及,“聲音”的價值再次凸顯,催生了新的經濟業態。有聲讀物、音頻付費、移動廣播等音頻產品和服務受到了廣大用戶的歡迎。
-
2019年12月22日 魏明倫:曲曲吟唱人間煙火魏明倫——人們稱他是“巴蜀鬼才”。從藝70年來,魏明倫在戲劇、雜文、辭賦碑文領域穿梭,尤以戲劇成就卓著。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他憑借《易膽大》《巴山秀才》《潘金蓮》《變臉》等劇作名聲大噪。一年一戲,一戲一招,變化莫測。余秋雨曾驚嘆他的創作是“一條不...
-
2019年12月22日 國家大劇院新推原創話劇,“一館一劇”紀念虎…近日,國家大劇院與廣州話劇藝術中心聯合制作的原創話劇《林則徐》在京首演。該劇由著名劇作家郭啟宏編劇,著名導演王筱頔執導。著名演員濮存昕、徐帆、洪濤、郭達、關棟天攜手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廣州話劇藝術中心演員共同演繹。
-
2019年12月19日 從“一狂”到“五狂”,提升二胡品質,展現中…王建民是近年來在我國民族器樂創作方面成績十分卓著的作曲家,在其創作的大量優秀作品中,“二胡狂想曲”被視作一個頗為特殊的“現象級”創作,更成為二胡演奏家們多次演繹、音樂學者們反復研究的對象。今年10月,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在成都舉行。金鐘獎二胡比...
-
2019年12月12日 老祖宗留下個人愛人 ——大型民族舞劇《蘭花…中國東方歌舞團創演的大型民族舞劇《蘭花花》采用中國老百姓能夠看得懂的表現形式,即:由故事主人公之一的楊五娃作為講述人,用倒敘的形式,通過“相戀”“美夢”“鬧婚”“殞命”四場戲,加上序曲、尾聲,將蘭花花的愛情悲劇始末,一一呈現在人們的面前。正如魯...
-
2019年12月08日 胡可:劇作家活在自己塑造的人物身上12月4日,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劇協顧問、劇作家胡可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8歲。胡可1921年生于山東省益都縣(今山東省青州市),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文藝宣傳工作。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胡可先后創作了多幕兒童劇《清明節》、多幕話劇《戎冠秀》、...
-
2019年12月08日 魯迅、木刻與內山書店:內山嘉吉的中國情緣日本人內山完造是魯迅的生前摯友,曾長期在上海經營內山書店。他的胞弟內山嘉吉1931年夏天應魯迅要求,在上海為一批中國青年版畫家講過課,對中國新興版畫事業作過可貴的貢獻。在內山完造的影響和推動下,內山嘉吉1935年在東京也創立了內山書店,向日本知識界介紹...
-
2019年12月04日 借助文學重建日常生活 ——訪清華大學教授、…為什么要重回小說的神秘性?格非認為,“生活中有某種完好無缺的東西,我們稱之為‘神秘’。《中庸》開頭是‘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其實是說明了天地與我們人世之間的一個關聯。
-
2019年12月04日 全國詩歌座談會: 在詩歌現場,從個體生命出…“‘時’和‘事’,意味著從詩人的個人生命出發,向著廣大的民族生活、向著天下蒼生的共同命運敞開,意味著中國的詩人們對我們價值和情感的共同體、對民族的精神家園承擔著重大的責任。”11月28日至29日,由中國作協主辦的全國詩歌座談會在北京舉行,開幕式上,鐵...
-
2019年12月04日 藝人要學會“好好說話”近日,一位相聲演員用低俗語言調侃京劇演員李世濟、張火丁,在輿論場引發風波。這種“因言生事”的事情一再發生。此前,一位演員因“日本人為什么沒燒故宮”的言論,不僅自己的“人設”崩塌,也讓其作品的投資方、播出平臺損失慘重。
-
2019年12月04日 現代語境下散文詩創作的困境與機遇11月24日,《星星》詩刊和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茅臺醬香杯”全國青年散文詩人筆會作品研討會,筆會旨在為中國散文詩發現和發掘新的生力軍,為眾多的優秀青年詩人提供良好的展示平臺。據悉,本屆散文詩青年詩人代表選拔采用多形式組稿選拔,在參選...
-
2019年12月01日 為什么說漢字的演變豐富了書法藝術漢字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唯一傳承下來、并依然在使用的文字。文字之初的結構以象形為主,線條也較單一。隨著社會發展,人們交往的復雜性和審美要求不斷提高,以及使用工具的改進,字體發生了自然演變,形成了多種字體,即現在所說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隸...
-
2019年11月27日 國家劇院走進守正創新的舞劇新時代11月9日,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和南京藝術學院共同主辦、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當代舞劇研究中心承辦的《國家劇院走進守正創新的舞劇新時代——中國歌劇舞劇院近年來舞劇創作研討會》在南京藝術學院舉行。此次研討以國家院團走進守正創新的民族舞劇新時代為主題,圍繞中國歌...
-
2019年11月27日 “我們在誠實地面對世界之前,首先得誠實地面…11月20日,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導演論壇在廈門舉辦。胡玫、萬瑪才旦、鄭大圣、五百、霍猛、崔斯韋、甘劍宇、顧曉剛等導演齊聚一堂,圍繞“個性表達和時代訴求”主題展開了深入對談。
-
2019年11月27日 《故事里的中國》:架起觀眾與經典間的橋梁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了《故事里的中國》這樣一檔原創文化節目,在致敬經典的同時,傳遞兼具傳承性和當下性的主流價值觀。我認為其核心價值和獨特意義是對新中國文藝經典的再發現、再敘事和再重現。
-
2019年11月22日 茅獎作品——影視改編的寵兒茅盾文學獎每4年評選一次,至今為止已經舉辦了十界,在這十屆之中,茅獎評選出來了許多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也成為影視改編中“炙手可熱”的寵兒,如《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芙蓉鎮》、《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少年天子》、《白鹿原》、《長恨歌》和...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