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
-
2021年04月12日 古代書論對當代創作的實踐性價值孫過庭《書譜》局部 ?對廣大書法人來說,古代書論既是蘊涵極其博大的專業寶庫,足以豐富學習者的基本認知和深層學養,又對當代書法創作極具實踐指導價值,絕非僅具抽象理論意義。要實現古代書論的現實指導價值,一個基本前提是能夠真切地把握書論的本義,盡可...
-
2021年02月21日 用壁畫表現儒家禮樂觀念 ——畫家王征的傳統…儒家禮樂圖(壁畫局部) 王征用壁畫的形式,怎么表現傳統儒家的禮樂觀念?在儒家先圣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為傳承和弘揚儒家傳統文化,這里興建了尼山大學堂和其他一系列配套設施。在尼山大學堂的禮廳里,記者看到了由畫家王征創作的大型壁畫《儒家禮樂圖》。壁畫...
-
2021年02月08日 發掘傳統文明禮儀深厚的現實內涵“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我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以禮治世,深厚的“禮”文化凝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與智慧。2月5日19:30,中華書局編輯梁彥做客中國作家網文學直播間,講解老北京傳統習俗禮儀知識,分享美食老字號的逸聞趣事。本次直播課是...
-
2021年01月25日 在傳統工藝里尋味“慢生活”中國傳統工藝設計注重“材美”“工巧”“器雅”,古人對于器物的形狀、質地、色彩的追求可謂孜孜不倦。一件器物,可以拙樸到渾然天成、不露斤斧,也可以繁復、精美到無以復加。“過去的生活,一切都很慢”,因此無論是天潢貴胄,還是黎民百姓,家里或許都會有幾件...
-
2020年12月21日 二十四節氣,用古老智慧溫潤現代生活河北石家莊第一實驗幼兒園的孩子們在手繪冬至民俗畫。新華社發山東棗莊稅郭鎮的志愿者在當地敬老院開展“暖心餃子迎冬至”活動,與老人一起包餃子、拉家常。孫中喆攝/光明圖片江蘇蘇州平江實驗學校的學生在“冬至大如年”民俗文化節上誦讀國學經典。王建康攝/光明...
-
2020年11月18日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之始是冬至,而不是立春。這是因為第一節氣的核心,是太陽和月亮的‘朔旦冬至’。就是說,在這個時刻,太陽和月亮的黃經正好相等。其他二十三個節氣,都不具備‘朔旦’的條件,第一的位子毫無爭議地應當讓冬至來承擔。”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
-
2020年10月15日 牛春梅:戲劇直播如何傳遞劇場能量?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特別行動,20家媒體同步直播,流量2472萬;連臺戲《雷雨》《雷雨·后》發布會直播,34家媒體同步直播,流量超1000萬……兩次戲劇主題直播大獲成功,讓央華戲劇總經理王可然看到戲劇直播的潛力,他于日前透露,連臺戲《雷雨》《雷雨·后》的演出...
-
2020年09月24日 曹禺在北京的戲劇人生今年9月24日是曹禺誕生110周年。曹禺是中國現代戲劇的泰斗,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時至今日,他創作的話劇還在舞臺上長演不衰,不少作品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以及歌舞劇等。在曹禺86年的生命中,有長達50年的時間生活在北京,北京與他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本...
-
2020年08月23日 林陽:題畫詩的源流題畫詩是中國畫中獨有的藝術形式,在世界藝術史上獨樹一幟。雖然詩詞與繪畫各為不同的藝術范疇,各有其特點,不可替代,但兩者相結合產生的新藝術形式,給人們更豐富的想象力與美感。 清代書畫家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說:“高情逸思,畫之不足,題以發之。”...
-
2020年07月27日 看《紅樓夢》為什么要讀古抄本?早期古抄本的基本面貌,保留了大量的脂硯齋等人的批語,因此它們對于我們研究曹雪芹的創作、研究《紅樓夢》的成書過程、探索《紅樓夢》‘迷失’的內容、整理出最為接近曹雪芹原著面貌的本子,都具有極大的價值。
-
2020年07月20日 文物里的江南故事 讓人們看到豐富的文化色階“江南”僅僅是詩意的代名詞嗎?作為文化傳承重要實證的文物里藏著答案。上海博物館正在舉辦的“春風千里——江南文化藝術展”以藝術講文化,嘗試用197件(組)文物呈現一個鮮活、多面的江南:文秀里飽含智慧和勇氣,規范中追求自由和不羈,溫雅又極富責任和氣節,...
-
2020年07月13日 回到“原點”的傳統手工藝如何“出新”?過往聽起來似乎“老氣橫秋”的剪紙、刺繡、木雕、泥塑、面塑等傳統民間工藝,以一種不同以往的嶄新面目出現在觀眾面前,在展覽的“工藝美術區” , 80余件民間工藝作品展現了年輕一代創作者為傳統手工藝賦予的“當代審美”和“時代精神” 。
-
2020年07月13日 國風文化這樣走進青年剛過去的端午假期,“國風美食”“國風廟會”“漢服游園”等活動火爆一時,引發國內外廣大網友點贊。國風,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或生活方式,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流行元素相結合,近年來在大批年輕人中備受推崇。 與國風相關的文化消費正在逐步升溫;但與此同時,...
-
2020年07月10日 德不孤 必有鄰——《論語》在日本事實上,在日本的學校教育中,《論語》也經常被提及。圣德太子是日本著名政治家,他在公元7世紀初制定的“冠位十二階”和十七條憲法都借鑒了《論語》中的思想。
-
2020年07月09日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熱度不減視覺再出新延續了前兩季新穎的電視語言、創新的解讀方法,第三季仍是每集5分鐘的體量,讓珍貴的館藏文物從博物館走到公眾身邊,以鄰家朋友的姿態、平和近人的風格講述歷史故事,片子厚重嚴謹又有審美情趣。
-
2020年06月27日 魏晉風度,若無深情,終究是紙上涼薄魏晉風度,若無深情,終究是紙上涼薄。 深情,是魏晉風度的溫度,也是書法的內在精神,“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誠哉斯言!王獻之的《中秋帖》,一筆而成,恣意揮灑,氣勢如龍,連綿飛舞,是東晉草書的巔峰之作,歷來為世所重。梁武帝蕭衍稱之為“絕眾超...
-
2020年06月14日 古書畫里潛藏的性情北宋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里說:“說者謂右軍喜鵝,意在取其轉項,如人執筆轉腕以結字。故世之人多謂善書者往往善畫,蓋由其轉腕用筆之不滯也。”善書者所以亦能善畫,是因為王羲之通過悉心觀察鵝的轉項,體會書寫時運腕的訣竅,從而達到“轉腕用筆之不滯也”。...
-
2020年06月02日 “愿爾斯才”“與道相從”...中國千年的家風…“君家有貽訓,清白遺子孫。我亦貞苦士,與君新結婚。庶保貧與素,偕老同欣欣。”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這首《贈內》,寫于他與楊虞卿的從妹楊氏結婚之時。如敘家常般的要求楊氏與自己一道謹記祖上遺訓,同甘共苦,保持清白家風。
-
2020年05月23日 中國文化典籍在西方的影響進入20世紀,中國譯者與西方漢學家共同成為典籍西譯主體的新局面,既為中國文化西傳贏得更多的主動權和導向性,亦帶來諸多亟須反思的問題。《20世紀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域外傳播研究書系》(下文簡稱《書系》)是新世紀中國學界首度系統地對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在域外的...
-
2020年05月16日 聲失則義起——漢魏五言詩之經典化重塑在中國詩歌史上,《詩經》是四言詩的開山經典,漢魏五言詩是五言詩的開山經典,其歷史地位都是后來者難以比擬的。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經典出現在主流史述中,都很大程度地遠離了其原初形態,而呈現為被重塑過的經典化形態。
-
2020年05月05日 儒釋道與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這種家國情懷的形成,中國傳統文化諸流派都有其歷史作用。儒學強烈的家國情懷,歷來為世人所公認;而道家和佛家的家國情懷尚未被世人充分認識。例如清代思想家唐甄在其所著《潛書·性功》篇中,就曾提出“...
-
2020年05月05日 宋代美學,從來不只是「極簡」而已最近電視劇《清平樂》的上映,再次引發了有關宋代美學的熱議。之前在網上常看到有人說,“宋代極簡美學領先世界一千年”,其實這種說法太標題黨了,宋代的美學和藝術成就確實是公認的中國古代的高峰,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高峰,而且宋代美學的豐富性也遠不是一個“極...
-
2020年04月26日 大好春色,不妨跟著古人的腳步“云踏春”在古代,春游踏青是人們在春天喜歡的一項戶外活動。尤其在唐代,游春是開放的唐代社會風俗,以每年的三月初三為盛。唐代張萱著名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就記載了這一活動。畫家的高明之處在于:畫面題為游春圖,畫面中卻沒有和春天直接聯系的一草一木,而是通過駿...
-
2020年04月03日 從看熱鬧到看門道 細品國妝的美好與精深影視劇在服化道上的細節把握,直接影響作品的質感。“僅妝容一道工序,就能鑒別出作品是否具備品質劇、精品劇的基礎。”上海戲劇學院李芽副教授長期致力于中國古代化妝史的研究,“妝容展現的不僅是對人物角色的理解,更是對文化歷史的認知。古裝劇、年代劇無疑是...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