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
-
2023年03月07日 殷墟甲骨:跨越千年的文明之約講述人: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國家典籍博物館館長 熊遠明“殷墟甲骨”專題展廳?光明日報記者?陳雪攝/光明圖片四方風甲骨?光明日報記者?陳雪攝/光明圖片?說到甲骨文,大家一定很熟悉,它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
-
2023年03月02日 明清檔案:于無聲處說歷史講述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 孫森林道光帝秘密立儲諭旨匣?光明圖片?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自古以來,中國便非常重視檔案的留存、保護與傳承。到明清兩朝,與中央集權相匹配的檔案文書系統已經很完備,設有專門的檔案保管機構,以及皇史宬、內閣大庫等檔案庫房。...
-
2023年02月23日 居延漢簡:漢代邊塞“百科全書”講述人:甘肅簡牘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 朱建軍居延漢簡《癸亥詔》?光明圖片?本次展覽中的“居延漢簡”專題,通過“有冊有典”“流沙墜簡”“居延漢塞”“大漠孤煙”“手不釋卷”五個單元,為觀眾全面展示居延地區歷次簡牘發掘成果,主要展示了甘肅簡牘博物館所藏漢代...
-
2023年02月15日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原作手跡首展新西蘭王實甫《西廂記》原作手跡。 雷建德 攝 攝?中新網太原2月6日電 (楊杰英張云)“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發現的王實甫戲曲創作手跡,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和藝術收藏價值,在中國戲劇發展史上有著里程碑的重要意義,更是海內外珍貴的元曲原作孤本。”中國古典愛情名著《西廂記...
-
2023年02月06日 中國學術“四大發現”兔年大聚首殷商甲骨文、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內閣大庫檔案集中亮相國家典籍博物館——中國學術“四大發現”兔年大聚首?殷商甲骨文、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內閣大庫檔案是20世紀初中國學術的“四大發現”。“四大發現”的相關文物,有的收藏于國家圖書館,有的收藏于各...
-
2023年01月18日 中華傳統文化是敦煌文化的根和魂作者:劉進寶(浙江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敦煌學的研究對象是敦煌文獻、敦煌石窟藝術、敦煌史地和敦煌學理論。敦煌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敦煌這個特殊的地域,吸收了東傳的佛教等外來文化后而產生的地域文化。因此,敦煌文化的特點,就在于其地...
-
2023年01月12日 邊疆考古重現古絲路上的交流傳奇(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 王笑妃)?近日,第四屆中國邊疆考古論壇在線上舉行,考古學者圍繞新疆、內蒙古、甘肅、西藏、四川,以及東北、華南地區的考古新發現作了四十多場精彩的報告。邊疆地區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周邊國家地區有著密切的互動,往往還是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
-
2023年01月05日 千年國樂 創造新“聲”原創民族音樂會《海上生民樂》。新華社發?從鈞天廣樂到江南絲竹,從寄托文人雅士志向的琵琶到悠揚四方的竹笛,綿延千年的國樂是民族文化的音樂化呈現,勾勒出源遠流長的氣韻風華,彰顯著包容并蓄的文化風骨,陪伴著代代國人歷經亙古千秋。近年來,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2022年12月29日 集中國歷代繪畫精品之大成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之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之美術圖書。回望歷代美術圖書的匯編纂輯,前人已有不少成果,如清代的《佩文齋書畫譜》,二十世紀初的《神州國光集》等。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成果漸多,出版有《中國美術全集》《中國書法全集》《中國古代書畫目...
-
2022年12月20日 走進云南省博物館 探尋七彩高原的文明足跡明代金鑲紅藍寶石冠。動脈影攝音樂家聶耳生前使用的小提琴。云南省博物館供圖戰國牛虎銅案。云南省博物館供圖?作為昆明市的地標性建筑,云南省博物館北接廣福路,西臨寶象河,東與云南大劇院相望,南接季宏路,四周景觀通透,莊重大氣。?走近博物館,這座造型獨特的建筑...
-
2022年12月15日 傳承千年歷史文脈 重現千古筆墨神韻“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是中國美術界、文博界的一件大事、盛事。“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傳承千年歷史文脈,重現千古筆墨神韻,是迄今為止同類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錄最全、出版規模最大的中國繪畫圖像文獻,是中國古代繪畫保...
-
2022年12月09日 道中華:探尋“南方絲綢之路”上的文明交往印記古老的南方絲綢之路,雖密布在崇山峻嶺間,卻是中國最古老的國際通道。南方絲綢之路聯通中國南方與北方、西南山區與東南沿海,是四川、云南、湖南、陜西等省區與緬甸、印度,乃至中亞交流的國際交通要道。南方絲綢之路何以成為各民族商貿互惠、文化交融互鑒和共榮共生...
-
2022年12月03日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無中——淺談傳統詩詞對祖…作者:黃天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明戲曲》編纂及明代戲曲文獻研究”首席專家、中山大學教授)?在我國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到處都有好山好水。“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雅,“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野趣,“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2022年11月24日 孔子這樣建立“詩教”作者:張毅(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講師,中國人民大學古典文明研究中心基礎教育部主任,“百家講壇”《詩說先秦》節目主講人)?《左傳》記載,城濮之戰前夕,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預感此戰意義重大,因此,在出征前他與群臣慎重討論三軍元帥人選。?這時,老臣趙衰推薦了郤縠,他...
-
2022年11月16日 展示書房文化的精神內涵故宮博物院“照見天地心——中國書房的意與象”展覽線上展廳中的唐代白釉兔系罐(前)與白明陶瓷作品《線釋水》。?故宮博物院承擔著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時代重任。近期在午門展廳舉辦的展覽“照見天地心——中國書房的意與象”,別開生面,...
-
2022年11月10日 習近平總書記: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習近平總書記: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殷墟甲骨文:漢字的源頭 90多年以前??國人對商代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史記·殷本紀》??短短兩千多字的記載??而近百年后??隨著以殷墟發掘為標志的商代考古開展??將中華文明早期發展階段??最為輝煌的殷商文明時代...
-
2022年11月05日 天地同和 日月生輝——中國古代樂器賞讀作者:馮卓慧(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編者按?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音樂既是國家治理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文人修養的重要內容。它穿過歷史的浩蕩激流,見證了中華文化的生生不息。而樂器,更是中華禮樂文明的有力見證。?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編著的《天地同和——中國古...
-
2022年10月31日 人工智能如何輔助古文字研究作者:李春桃(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古籍研究所教授,“人工智能識別古文字形體軟件系統研發與建設”項目負責人)人工智能已經參與到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諸多方面,科研工作同樣如此。古文字專業雖然屬于傳統學科,卻與人工智能技術十分契合。相較于人文學科中的許多專...
-
2022年10月20日 覽翰墨風華 感書圣風骨宋拓王羲之《十七帖》冊 開封市博物館藏?書圣書風今猶盛,世間遺跡現汴京。?楷、行、草,中國書法的幾種書體娓娓道來;摹、拓、臨,古人書作得以流傳的方式一一出場。唐摹王羲之草書《寒切帖》卷、宋拓王羲之《十七帖》冊、明文徵明行書蘭亭序卷……珍貴文物徐徐展開...
-
2022年10月11日 故宮國博首次聯袂辦展 讀懂中國“和合”文化觀眾欣賞清代“中和韶樂”樂器。杜建坡攝清乾隆金胎琺瑯人物圖執壺。杜建坡攝清乾隆霽青金彩海晏河清尊。國博供圖清乾隆“御制月令七十二候詩”彩色墨(九月、十月)。杜建坡攝?從遠古時代的石器、骨器、玉器、陶器到絢麗多彩的外銷瓷、精雕細刻的漆器,從唐人繪制的...
-
2022年09月29日 感悟古人筆墨中的園林雅趣秋窗讀易圖 劉松年(南宋)東莊圖(部分) 沈 周(明)春夜宴桃李園圖 呂煥成(清)?“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東晉陶淵明的著名詩句,成為后世許多文人對園林居所追求的意境。中國古代名人雅士,常于園林之中詩酒唱和,書畫潛興。?日前,以“人·境——古代文人的園中雅趣...
-
2022年09月23日 輝煌燦爛 源遠流長——從三星堆看中華文明作者:黃劍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特約館員)數月前,三星堆考古又有新發現。相關“祭祀坑”出土的諸多文物,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再添新證。“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的三星堆遺址一次又一次...
-
2022年09月15日 讓蘇繡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山水云間(蘇繡) 姚蘭?近年來,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消費潮流審美的有機融合,包括蘇繡在內的各種傳統手工藝開始通過時尚設計以更多不同的方式和載體進入大眾生活中。蘇繡腕表、蘇繡汽車內飾以及去年王者榮耀職業聯賽秋季賽總決賽蘇繡及蘇扇的冠軍信物,無不讓...
-
2022年09月05日 撫今懷昔,武為止戈敦煌莫高窟二一七窟閱兵圖藝術常常能敏銳地感知時代,體現時代特征,反映時代精神。被譽為“唐代第一曲”的《破陣樂》及其演變歷程展現了唐朝獨特的社會氣象,承載了唐朝官方的政治、文化理念。不僅如此,《破陣樂》衍生出的一系列變體分布于郊廟樂、宴樂、雅樂、法曲...
-
2022年08月31日 秦漢字書《蒼頡篇》的流傳及其變化作者:張傳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臺副研究員)先秦秦漢時期的字書,主要不是后世一般認為的字典,其犖犖大者,實為啟蒙教材。這類蒙學類字書,最早或可追溯到周代的《史籀篇》。只是由于時代久遠且散佚亡...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