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檔案:于無聲處說歷史
講述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 孫森林

道光帝秘密立儲諭旨匣 光明圖片
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自古以來,中國便非常重視檔案的留存、保護與傳承。到明清兩朝,與中央集權相匹配的檔案文書系統已經很完備,設有專門的檔案保管機構,以及皇史宬、內閣大庫等檔案庫房。
明清時期,文書作為傳達政令的重要紐帶,頗受重視,當時建立了匯抄存查、文書稽查、檔案保密等完備的文書檔案制度。到清末,明清檔案屢經災厄,大量藏于禁宮的檔案屢遭劫掠損毀,部分珍檔散佚于世,如民國初年北洋政府公開售賣內閣大庫檔案的“八千麻袋事件”,令人扼腕。
新中國成立后,檔案也迎來新生。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前身故宮檔案館除將抗戰時南遷的檔案運回外,還將散落故宮各處的檔案歸聚一處,并多方征集和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的明清歷史檔案,館藏資源得以極大擴充,遠超內閣大庫范疇,形成了存世明清檔案的半壁江山。這些檔案真實記錄了明清時期的國家政務、社會發展、歷史事件,體系完備、數量巨大,是價值極高的中國古代文獻集萃。
本次“明清檔案”專題展出展品69種123件,其中一史館展品64種117件,國家圖書館5種6件,分為政令文書、古代輿圖、宮廷生活、史冊典籍等四個主題,精選珍貴檔案集中展示。
展覽中,很多珍貴檔案紛紛“開口”,為觀眾講述明清歷史風云:專門用于盛放皇帝實錄、圣訓(明代稱寶訓)的金匱內為楠木材質并飾以萬壽藤花黃綾,外裹鎏金銅皮并鏨刻云龍紋圖案,華麗精致;清光緒二十年文科大金榜,高0.83米,長19.16米,滿漢文合璧,蔚為壯觀;現存唯一一件完整的秘密立儲匣——道光帝秘密立儲匣內貯有道光遺諭,無聲言說著清代皇位承襲的秘辛;明崇禎年間的《赤道南北兩總星圖》代表了當時天文研究的最高水平,由明朝禮部尚書徐光啟及來華傳教士湯若望、羅雅谷等人合作完成,見證了中西方科學文化交融……此外,內閣大庫檔案艱辛輾轉的流散與重聚,以及近代學界翹楚、文化名流精心守護的歷程也在展覽中一一呈現。
這些珍貴檔案不僅是中國的文化遺產,也是全世界的精神財富。近年來,除了開設展陳,我們還不斷加大檔案數字化、信息化研發建設力度,開發的滿文檔案圖像識別軟件處于行業領先水平,開放滿漢文全文數據庫16個,官方可查閱檔案目錄達416萬條,上線了《清實錄》《清會典》兩個全文檢索數據庫,供國內外讀者免費使用。我們會努力用更豐富的形式,讓這份珍貴文化遺產重煥光彩。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陳雪、陳之殷、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魏瑋、韓華、解天龍、吳歆哲)
《光明日報》( 2023年02月15日 07版)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