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評論
-
2016年11月30日 話劇《白鹿原》:在時代動蕩中洞見恒常陳忠實先生的小說《白鹿原》是代表了中國當代小說創作高度的杰作,它對20世紀中國農村發生的巨大變遷的深刻描寫,從一個獨特角度揭示了中國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艱難轉型,以及傳統的社會結構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質的改變。他的描寫與敘述看似只集中于白鹿原這個...
-
2016年11月24日 吳為山:中國精神的時代表現筋骨,就是愛國主義的擔當,體現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力量,這種力量注入藝術家的生命和情感之中,也充盈于藝術家的精神世界。道德,是中華傳統美德,它貫穿于人民生活之中,外化于品行,體現于價值追求,表現于作品的格調。溫度,來自于黨的關懷和信任,來自于藝術...
-
2016年11月21日 長征題材影視贏在創新《彝海結盟》《絕命后衛師》《騾子和金子》名列同時段電視劇收視排行前茅,《勇士》也在商業大片的強烈攻勢中拿下3000多萬元票房……近日,一批長征題材影視作品獲得了包括業內人士和普通觀眾在內的滿堂彩,諸如“勇士”之類的相關話題也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引起社...
-
2016年11月04日 中國音樂劇的世界強國之路建立“區域音樂劇-中國音樂劇-世界音樂劇”三者為互哺關系的視野,不僅是中國國情所要求,也是讓中國音樂劇跳脫西方中心主義局限和中國音樂劇成為世界音樂劇強國的切入點,更是中國音樂劇產業與世界音樂劇產業“接軌”的結合點。這關乎中國音樂劇的未來宏圖和愿景。
-
2016年10月26日 守住關注底層、面向現實的紀錄精神——新時期…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社會主義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明,在不同社會歷史條件下,他們共同創造和豐富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寶庫。少數民族文藝事業是中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前三十年的少數民族文藝事業發展也被拿出...
-
2016年10月24日 融入現代文化生活——四談“戲曲進校園”近年來,很多人認為作為國粹的戲曲藝術在時代大潮中逐漸喪失了生命力,并且現在的青少年已經逐漸疏遠了這些藝術,戲曲與年青一代的代溝或成為青少年與優秀傳統文化漸行漸遠的縮影。 事實上,戲曲離孩子并不遠,從動畫片《大鬧天宮》到《天書奇譚》,都包含著戲...
-
2016年10月20日 讀經典須貫穿的三條原則今天我們是否還需要讀“四書五經”這些傳統經典?如何規范和引導青少年讀經典?對此,筆者認為至少有三條原則格外重要,特別是對中小學生更是如此: 首要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人性原則。學習經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的發展、人的自覺和人的完善,這一點應該很清楚。
-
2016年10月10日 邵大箴:文化自信從何而來我國傳統文藝堅持的理論和在創作實踐中取得的光輝成果,是我們樹立文化自信心的基礎,因為它們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至今仍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對回答我國乃至世界文藝遇到的現實問題,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
2016年10月08日 有文藝,缺文化 文藝創作要提升文化品位我深感當前文藝創作出現的許多弊病,遠不只是文藝家生活積累薄弱問題,不只是脫離生活拼湊編造問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即文藝家對生活的認知、選擇和把握,對藝術的感悟、理解和呈現問題。簡言之,也就是文藝創作中的文化品位問題。
-
2016年09月26日 “書中無文”,病根在哪里?近來,常常聽人說,“書法作為藝術,它的內容其實就是書寫的形式。 ”讓我們認真讀讀這句話,單從概念上講,這句話是極端錯誤的,形式和內容是兩個根本不同的概念。按照這句話的邏輯,書寫的內容是形式,那么,書寫的形式其實也就是內容。由此推來,形式和內容是一...
-
2016年09月23日 馬銘:彩墨古篆研創理念探源什么是彩墨古篆? 所謂彩墨,指的是“彩”與“墨”,意指中國畫彩、墨并舉,墨、彩交融,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畫壇的一種現代性話語,能夠貼切地表達當下的文化感覺,是21世紀初中國心靈史的一段索引。
-
2016年09月13日 馮遠:以自覺作為彰顯自信精神在開放、交流、多元的文化大環境下,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樹立文化自信,使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共同推動“中國夢”的進程,是文化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內容。本版即日起開設專欄,約請文化大家、名家撰文研討,以饗讀者。
-
2016年09月02日 舞劇《蘭花花》:講好中國故事 跳出中國舞步從日前在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陜西省文化廳、延安市志丹縣人民政府聯合出品,中國東方歌舞團演出的舞劇《蘭花花》將于9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并參加2016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 《蘭花花》是中國東方歌舞團藝術史上的首部...
-
2016年08月15日 劉厚生:關于戲曲振興的一點新想法戲曲的振興應是全面振興,從演出形態、體制、經營管理、教育培養、院團工作到藝術創造都要有改革變化,以適應新的生態環境。但是最中心的,當然是藝術創造這一環。 我感到,戲曲振興的具體化是劇種振興,而多年來我們劇種振興的整體感、整體行動上是不夠的。
-
2016年07月18日 吳毅:中國畫“象思維”再認識作為特定的文化屬系,書和畫是彼此不能分割的一個完整的藝術體系,其普及性已經在歷史長河中成為極具中國氣派和經典性的藝術。殷、周、先秦、兩漢、魏晉和南北朝時代的文字書體的變革,帶動了書畫藝術走向多姿多彩的局面,這種千古承載的文化內涵,只能說是經典,...
-
2016年07月11日 劉平:小劇場戲曲創作在保護中傳承與創新小劇場戲曲的探索與實驗始于2000年,比較有代表性的劇目是北京京劇院當年演出的小劇場京劇《馬前潑水》,該劇以新的視角重新解讀傳統折子戲《馬前潑水》的內容,引起戲劇界的普遍關注,也引起普通觀眾的濃厚興趣。由此激發了創作人員的熱情,此后出現的小劇場戲曲...
-
2016年07月11日 印青:我是怎么創作歌劇《長征》的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國家大劇院力邀國內知名藝術家組成創作團隊,歷時四年精心打造中國原創歌劇《長征》于7月1日至6日亮相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16。本版特刊發歌劇《長征》作曲印青的創作談,以饗讀者。
-
2016年06月15日 吳為山:網絡世界·文化互通近日,以“‘一帶一路’文明對話與融合”為主題的首屆中法文化論壇在京舉辦。論壇上,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提出,“互聯網+國際教育”應用在美術館、博物館業界,能夠切實讓“藝術屬于大眾”,達至“文化互通”。
-
2016年06月13日 陳涌泉:文學性是戲劇發展的引擎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編劇、導演、表演、音樂、舞美等各個方面都很重要,但“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劇本決定了戲劇的藝術性和思想性,為二度創作各個環節提供了藍圖,因而是戲劇發展的引擎。縱觀中外戲劇史,每一個戲劇鼎盛時代,都是以戲劇文學的繁榮發展為基礎...
-
2016年06月01日 鄉土電影:脈絡、困境與突圍純粹由市場決定的院線發行模式,已經成了這種記錄田野萬物、探索人性深度、充滿藝術情懷和審美理想的鄉土電影的阻力。后果是關于鄉村故事的講述,在銀幕上是越來越少了,發行渠道嚴重不暢,觀影人數嚴重下降,票房嚴重低下,自然導致產品生產能力下滑。
-
2016年05月30日 紅色經典的當下意義近年來,圍繞紅色經典展開的討論一直不絕于耳。這主要因為,作為一種特殊的歷史文化資源,紅色經典并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成為被封存的歷史,可以說,紅色經典既是歷史的,又是當下的。這體現在,紅色經典原作還在被不斷閱讀、觀看、欣賞,同時,它也成為當下文藝...
-
2016年05月24日 中國戲劇應堅守中國表達2015 年8月,首屆中國青年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在浙江杭州舉行。在兩天時間里,來自全國各地的近30名青年文藝評論工作者深入學習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 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全國戲曲工作座談會精神,以“我們的戲劇——中國戲曲如何走向未來”為主...
-
2016年05月24日 引領中國文藝繁榮發展的美學旗幟從美學的視野觀察和討論文藝,有利于準確把握文藝發展規律和文藝問題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具有宏大的美學視野,一方面用美學的視野分析、總結文藝現象和規律,另一方面用美學的高度來衡量文藝的功能、影響和意義。深...
-
2016年05月18日 吳文科:重構蘇州評彈的行業倫理,確立自身的…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兩個曲藝品種的合稱。這兩個曲種具體是何時何地在何種情況下,被以“蘇州評彈”或者更多地是以“評彈”之語為人所習慣地指稱或者說省稱、略稱、簡稱,很長時期以來,未有明確的解釋。直到2007年,周良先生在其于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
-
2016年05月16日 戲曲藝術需要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理念是理論的精髓,它統領理論,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凡在實踐基礎上總結并提煉出的正確理念,都具有鮮明的開創意義和深刻的實踐精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方法論和發展觀,不僅...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