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莊礦“微電影”團隊創作紀實

一個夢想、兩個夢想、三個夢想山東兗礦集團興隆莊礦微電影團隊7名成員,為了夢想結成礦工聯盟,用實際行動和驕人成績詮釋了因夢想而不同的生命真諦。
由熱愛而夢想

大家誰喜歡演講?我們礦團委組織‘青春大講堂’演講活動,有愿意參加的可以報名。這是2011年9月份的一天,在生產準備隊會議室,隊文書畢建委面對15名新分來的大學生,滿懷期待之情。
隊里安排這么多安全考試內容,誰還有功夫參加什么演講。光準備安全考試壓力就夠大的了,哪里還有其他精力啊。畢建委始料未及,等來的沒想到是牢騷和抱怨聲。不過也有例外,王銀龍和高恒兩個小伙問的是演講什么內容。
不出兩天時間,他倆便拿著自己寫的演講稿找到畢建委,讓畢建委看是否符合演講主題。演講相當成功,使他們體驗到參與的快樂。
2012年3月,畢建委邀請他倆合作參加礦紀委組織的演講活動。在編排創作過程中,他們發現了自身所共有的愛好,喜歡將表演融入到演講中。于是,他們大膽設計,用情景劇的形式來表達演講主題。雖說這次僅獲得了二等獎,但他們在劇中的表演還是贏得了評委的一致認可。
共同的愛好讓他們越走越近。工作之余的交流越發多起來。從演講到情景劇,從情景劇到經典電影中的表演鏡頭,從表演到拍攝微電影的設想。
一個關于拍攝的夢想正如暴風雨前醞釀中的雷電。
由夢想而堅持

夢想一旦付諸行動,就再也不能停止。
2012年7月份,用了不到20天時間,王銀龍和高恒聯手創作出了反映自身工作經歷的微電影劇本《青年志成長》。考慮到拍攝需要時間,會影響下井,畢建委陪同他倆一起找到隊黨支部書記吳朋,在忐忑中把想法和盤托出。
沒想到吳朋的回答很干脆,給他們吃了顆定心丸。只要是傳播正能量,區隊沒理由不支持。其實,他們仨又哪里知道吳朋當時的心思呢。
1979年出生的吳朋,當時也不過33歲的年齡,面對區隊70%以上是青年職工的實際,他考慮最多的是以何種方式激發和引導青年職工,尤其是剛剛步入煤礦的大學生,能夠正確地面對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反差。當然,還有時常回響在吳朋耳邊自己大學同學的聲音:你們煤礦還經常出事故嗎?這些都在催促著吳朋思考,究竟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既可以教育青年職工認知自我、勇于擔當,同時又可以讓煤礦之外的人認識煤礦、了解安全?
三位年輕人拍攝微電影的想法讓吳朋仿佛看到了一縷曙光,這種形式或許可以把年輕職工的心吸引凝聚到一起,似曾相識的故事經歷或許會引發他們的共鳴。吳朋以老大哥的身份參與到拍攝團隊中來,為劇本提建議,協調各級關系,提供拍攝必備條件,特別是以一名演員的身份參加了演出。
吳朋的支持和帶動作用不言而喻。三個年輕人盡情舒展夢想的翅膀,沒想到困難接踵而至。
因為沒有表演和拍攝經驗,一切全憑著感覺走。這點在《青年志成長》這部微電影中體現的尤其充分。可困難阻擋不住他們夢想的腳步,他們借來照相機,開始了自己的逐夢之旅。雖然常常為鏡頭與故事情節的表現手法爭得面紅耳赤,甚至發脾氣拍桌子,也因為專業知識欠缺感覺拍攝過程太累想放棄,但畢建委關鍵時候的一句話:今天熬過去,明天會開心的笑。讓大家重拾信心與勇氣。
有了第一部微電影的積累,2013年7月,在拍第二部微電影《同心共筑安全夢》時,他們有了更加大膽的想法,要借助礦井正在推行四級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和即將實現安全生產12周年的時機,針對安全這個煤礦永恒的主題,通過把視角延伸到井下現場,貼近礦工實際,從而將師徒兩代人對安全的不同理解和共同追求演繹出來,讓大家看到一個具有先進安全理念的煤礦!
似乎上天也被他們的夢想打動,掘進二隊職工于磊的出現,使第二部微電影的拍攝水平有了質的提升。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攝影專業的于磊,曾經在新浪網奧運頻道、北京視景映畫影視文化傳媒公司實習和工作過,具有較好的拍攝和剪輯基礎,于是,他當仁不讓地成為第二部微電影的導演。為保證拍攝質量,于磊還專門從北京的同學那兒借來了價值兩萬余元的攝像機。
可拍攝困難依然不少。為拍出具有專業水準的鏡頭,沒有搖臂,他們就把攝像機架在桌子上,高度不夠,再把桌子上摞上椅子,椅子上架上攝像機。特別是在拍攝井下場景時,他們為了充分體現現場工作的真實感,竟然在井下跟了整整一個夜班,而且之后又多次下井補拍鏡頭。
為使表演達到真實感人的效果,他們熬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看過多少部經典影視作品,經過多少爭論煎熬,他們自己也說不清。他們往往在似睡非睡中突發靈感,一骨碌爬起來繼續探討,直到故事情節達到合情入理為止。為了人物和情景的需要,他們去兗州請豫劇團化妝師造型,凌晨3點到空曠的街上取景,爬十八層職工公寓頂層找視角,坐火車拍攝火車上的鏡頭后期制作,他們海選適合的背景音樂,影片無數次的修改、調色、渲染生成,后期編輯合成大都在夜深人靜時。
不過這些較之家人的不理解又算得了什么呢?參與演出的文體中心職工謝繼忠年齡比大家稍長幾歲,媳婦多次嘮叨他:都老大不小的人了,還跟小青年混什么?團隊中唯一的女士李佳,為了演好劇中50多歲的師母一角,不顧家人和朋友出力不討好的勸說,不惜讓自己變得丑陋,對著鏡子一遍遍化妝,認真揣摩人物性格和表情,有時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功夫不負苦心人,其在劇中惟妙惟肖的表演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處在熱戀中的高恒則承受著更大的精神壓力,女友對他的早出晚歸和心不在焉提出質疑,多次質問他為了一部微電影如此沒有白天黑夜的付出,是否值得?
由堅持而精彩

無需高恒回答什么,在兩部微電影相繼推出之后,引來各方關注和好評。
生產準備隊的年輕職工在觀看影片后,說雖然是身邊人演身邊事,但還是禁不住流了淚。這淚水是認同,是感動,更是共鳴。
隨后,中國煤炭報、山東衛視生活頻道、兗礦新聞、兗礦集團網、兗礦電視臺等媒體也相繼對他們的微電影作品和事跡作了相關報道。
2014年4月,微電影《同心共筑安全夢》在第四屆中國安全生產電視作品展映中,被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華全國總工會三家聯合授予特別創作類二等獎。
這還遠遠不是結束。據了解,自去年至今,這個團隊創作了包括小品、音樂劇、公益廣告等體裁的作品達29部,其中《鋼鐵旗幟》《陽光的一天》《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小老鼠上燈臺》等作品在五一、春節等文藝演出中反響熱烈。
如今,這個團隊的每一名成員都活躍在礦組織的各項文體活動中,畢建委今年更是代表礦參加了集團公司駐外開發慰問演出,獲得了集團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評和認可。
他們還有更多的精彩值得我們期待。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