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伴我青春行
早在高中二年級的時候,我就知道部隊里有一本很有名的文學雜志叫《解放軍文藝》。那時,我的班主任也是語文老師,他曾在一堂文學知識講座課上拋開課本評論過當時國內的文學期刊。他對《解放軍文藝》好像情有獨鐘,對這本雜志上發表過的很多有影響的作品如數家珍。可惜的是當時實在是學習任務太緊,沒有空找一本看一看。
當兵到了野戰部隊以后,每天訓練都安排得緊緊張張,而且很累,有空還要寫家信,連隊閱覽室里的各種期刊很少去看。考上軍校以后,也是一天到晚不是上課就是要參加各種活動,忙忙碌碌的。就這樣,一再地錯過了與《解放軍文藝》的相識。
軍校畢業后,沒想到自己被分配至駐鄂西北大山深處的某部。這可是一個與有著野人傳說的神農架咫尺之遙的地方,山連著山嶺推著嶺,環境惡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現在還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
分配的幾經周折與不如意,把我在軍校讀書時想到部隊大干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消磨得所剩無幾。由于當時部隊這個專業的人員緊缺,領導沒有讓我去更艱苦的連隊鍛煉而直接留在團機關。說是機關,其實也在山溝里。每天上下班吃住行都在一個小小的院子里,剛去的前幾天還有新鮮感,不到一個月便覺得生活艱苦單調得讓人難以言語,于是迷茫感隨之而來。是不是找找人調走算了?我想過多次。不能走,一定要堅持下去!自己是農家子弟,如果僅是因為怕環境艱苦而當逃兵,那種行徑會讓人瞧不起的。幸好,當時在家鄉省城工作的叔叔非常及時地來了一封信,告訴我遠離城市喧囂的地方是最好靜心看書學習的地方……
是呀,為什么不靜下心來看點兒書呢?雖然上了幾年軍校,但學的都是專業知識,非專業的書看得很少,為何不借此機會補補課豐富一下自己的頭腦呢?在叔叔的督促下,我走進了機關閱覽室。閱覽室每到周末開放,里面有十幾種報紙和幾十種軍地期刊,還有一些文學圖書和政工圖書。真是湊巧,那天放在緊靠門口期刊架上的是一本八成新的《解放軍文藝》雜志。我拿起來就看,沒想到第一篇小說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故事貼近軍營生活,文筆優美行文流暢,仿佛作者在講述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不知不覺間讓人產生了共鳴,有看頭!拿起來就放不下了,一篇,兩篇……看完小說看散文,看完散文看詩歌,看完詩歌看報告文學,看完報告文學看文藝評論,這期雜志我是一口氣讀下來的。
讀一本好書是一種高級享受,好雜志也是如此。第一回嘗到了甜頭,我便欲罷不能,找到管理閱覽室的宣傳干事,開了一張借條,把庫存的所有《解放軍文藝》雜志統統搬到了我的宿舍書桌上,我決定要大快朵頤好好享受一番。用了兩個多月的業余時間,我從那落滿塵埃還有些泛黃的雜志開始一期一期往下讀,一直讀到好像自己穿著不同的軍裝從時間隧道的那頭走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讀了這兩個多月的雜志后,我也悄悄地在發生著變化,性格變得開朗了,工作熱情高了,和機關戰友們的交流也越來越多了,原本覺得艱苦單調的生活似乎也增加了一些色彩,曾經怨天尤人的我不知不覺間不見了蹤影……
此后,我便心甘情愿地拜倒在繆斯的裙下,成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文學愛好者。平時除了去借閱新來的《解放軍文藝》等文學雜志外,自己還在郵局訂了好幾種閱覽室沒有的文學期刊。看著看著,漸漸地便覺得光看已經不過癮了,尋思自己要是能寫出一些作品在雜志上發表那該有多好。心動不如行動,大約是畢業一年以后的一個星期天,我鼓足勇氣拿起了筆。先是模仿著寫了幾篇短文,自我感覺良好,接著便拉開架式搞獨立創作。寫什么呢?先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寫起,寫自己的經歷與感受,寫身邊戰友身上發生的故事。很走運,我寫的第一篇散文《葡萄的故事》就被天津的《散文》雜志和當地的《晚報》發表,寫的第二篇散文《冬夜抵北京》也被《解放軍生活》刊登。幸運的開頭給了我無盡的力量,我的筆頭從此沒有停下。
雖然自己的習作陸陸續續在報刊上變為了鉛字,但我還是沒有膽量給《解放軍文藝》投稿。《解放軍文藝》是中央級刊物,文學藝術水準高,再說為她投稿的作家也多,光是軍內的專業作家或創作員每人每年寫一篇,她一年的用稿估計也用不完,更何況部隊里還有那么多準作家和很有水平的文學愛好者呢?像我這樣的水平,就算寄稿過去也肯定沒戲。
隨著發表文章的篇數日益增多,我想給《解放軍文藝》投稿的愿望也日益強烈。終于有一天,我將自己新寫的一篇自認為還不錯的稿子斗膽寄給了《解放軍文藝》編輯部。不出所料,稿子寄出去后便石沉大海。第一次給她投稿便杳無音信,似乎也并沒有影響到我寫作積極性,反而讓我感覺到自己寫作水平還有待提高。這以后我又多次投稿,收信人將編輯部的所有責任編輯輪流寫了個遍。
有一天終于收到了《解放軍文藝》編輯部的一封回信,是編輯王瑛老師寫的。她首先鼓勵我這個在神農架大山深處的文學愛好者,在工作之余堅持寫稿不容易,然后便對我的稿子的優點與不足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讓我按她的修改意見修改以后再寄給她。王瑛老師的來信讓我很激動,也很受教育與啟發。記得當時看完以后我立即還把這封信給機關的文學愛好者看。他們看完以后都說受益匪淺,還說燈不撥不亮,有高人點撥一下就是比自己一味埋頭苦干強百倍。后來王瑛老師還給我寫過一封信,也是談我稿子的。(昨晚我想把這兩封信再找出來看看,遺憾的是翻箱倒柜也沒有找到,可能是在幾次工作調動過程中丟失了。)
盼星星盼月亮,我的第一篇精短小說《送站》終于在1997年第一期的《解放軍文藝》上發表了。至今,我還清楚記得,那年春節我留在部隊值班沒有回家,前前后后抽空寫了好幾篇稿子,其中一篇散文《北風又香了》發表在2月5日除夕那天的《人民日報》大地副刊上,另一篇散文《鄂西北的冬》發表在3月2日的《中國青年報》綠地副刊上。樣報和樣刊收到后我非常高興,特意挑了個天氣不錯的星期天請機關的文友們吃了一頓。
業余寫作不但沒有影響到我的工作,而且還起了不小的促進與推動作用。文理是相通的,我寫材料的水平也隨之不斷提高,獨立撰寫的材料多次被上級轉發或在軍內刊物上發表,撰寫的論文也榮獲部一等獎……歲月無聲流逝,誰能想到,那時一個見到“寫”字都頭痛的人,十多年后竟然業余寫作發表了上百萬字,還出版了幾本書。真要感謝《解放軍文藝》——我的軍旅伴侶與導師,沒有她的引導與培養,現在的我不知是什么模樣!
煤礦文聯動態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廣泛深入開展文藝志愿服務活動】在2024年元旦、... [詳細]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 《“特別能戰斗”新時代煤礦工人之…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