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境界
少時讀書,覺得好看、好玩、好笑;長大一些讀書,覺得幽默、風趣、高雅;后來,在礦山井下工作,我仍如饑似渴地讀書,書常常把我帶入另一個明麗的世界。
在井下工作面、硐室、煤壁,滿臉炭黑地讀書,在別人眼里純粹是怪異,我滿眼卻是精彩、澄澈和愛意。屈子行吟,上下求索,“合百草”、“建芳馨”,用整個生命和全部才智開辟與灌溉了一片充滿神話想象、燃燒著浪漫激情的精神園圃——我在書中尋覓。斗轉星移,詩園的峰巔走來一位“楚狂人”——李白。“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鉤”,“天下無義氣丈夫為餌”,“臨滄海,釣巨鰲”,為社稷、蒼生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然則他心中時時纏繞著縷縷愁緒:“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這種愁緒釀造了多夢的人生。《紅樓夢》一部大書寫了許多“夢”,《野草·秋夜》中的小花“瑟縮地”做著“夢”,偉大的革命詩人也禁不住慷慨吟哦:“我欲因之夢寥廓”!看來,我在深邃的地心仍有一種尋求精神家園的祈求與沖動!
讀著,讀著……感覺讀書僅僅是一種游戲、愛好和嗜好。一個偶然的機遇讀到王國維的《文學小言》和《人間嗜好之研究》:“文學者,游戲的事業也。人之勢力,用于生存競爭而有余。”“文學、美術亦不過成人之精神的游戲。”不過他認為讀書是“最高尚之嗜好”,可以醫治空虛、苦痛和無聊。
我于是轉舵,開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自學。系統地讀中、外文學史,有計劃地讀中、外名作,還讀哲學、寫作、心理學、現代漢語、古代文學……11門課程耗時三年多,取得《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證。以此契機開闊了我的讀書視野,回過頭來,感覺自己漸漸進入一種神秘的讀書佳境。
有了佳境,再讀書時,對某位作家、某部作品,或某類、某時代、某流派、某國的文學就有了自己獨特的體會和理解,還能寫出讀書筆記、札記、雜記乃至日記。忽一日,猛然憶起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的一段著名言論——古今讀書、做學問,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這三段引文分別是宋代晏殊《蝶戀花》、歐陽修《蝶戀花》和辛棄疾《青玉案》三首名詞中的妙句。這三首都是愛情詞,寫得纏綿悱惻,感情極其真摯深沉。王國維認為讀書也應像愛情那樣真摯、熱烈、深沉,那樣一往情深,付出自己的全部身心。所以他借用宋詞的名句,強調一個讀書人必須高瞻遠矚,不畏艱難勞苦,具有堅韌的意志、犧牲精神和獻身精神,最終可能在有意或無意中得到大收獲。王國維的借用,符合美學原理,緊扣原句意象,十分巧妙、貼切而高明,我想,晏、歐諸公也是應允的。
人欲進入某種境界,不容易。尤其是進入讀書的至高境界,更不容易。守著孤燈,坐著,偶爾抬頭數著天上的星星,或看著瘦損的月輪,即便臥著,對著滿床秋月萬里寒云而抒懷,繼之,有意無意地潛入“先天之下憂而憂,后天之下樂而樂”那樣的人生至境。雖說客觀上是“身后田園家小近”,然而主觀上卻是達到“心清不使孕塵胎”的地步。
“境界”一詞來自佛經,又名意境。實則是:讀書要堅持不懈、堅忍不拔,才能厚積薄發,從而“頓悟”:讀書明理、明理修身、修身做人……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