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瓦爾登湖》
夜已經很深了,我從虛擬的網絡世界里走出來,又一次捧起了《瓦爾登湖》,走進了美國思想家、哲學家亨利·戴維·梭羅,走進了梭羅1845年春天在他老家康科得城的瓦爾登湖邊建造的那間小木屋,聽著徐遲老先生在向我娓娓道來:“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于春天,對于黎明,都有及其動人的描寫。這里有大自然給人的澄凈的空氣,而無工業社會帶來的環境污染。讀著它,你會自然的體會到一股向上的精神在不斷的將你提升、提高……”。
許久以來,每天在喧囂與浮躁中把卑微的生命運作的那么虔誠,甚至不敢走近惶恐的內心觸摸一下自己的靈魂.于是就有了在這個還沒落雪的季節里再一次捧讀《瓦爾登湖》的念頭,也就又一次想起了那些久遠的從前。記得剛畢業時,第一份工作是煤礦千米井下一個獨立的工作崗位。那時,黑暗中孤寂和恐懼常常與自己做伴,為了找尋一種排遣內心郁悶的方式,我曾經不停的讀書,沒有功利色彩的讀書也算是對自己空虛靈魂的一種慰籍。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總會莫名的給人增添一份滄桑感,徐志摩《再別康橋》的那朵云彩是那么遙不可及,《廢都》中的喧鬧更增添了人心中無盡的浮躁感。便感覺只有梭羅《瓦爾登湖》的蔚藍,才是當時的自己最渴求的寧靜。到現在也不明白為什么自己在那個年齡會對那樣的一本書感興趣,只是喜歡,讀了一遍又一遍。現在想來,那時的讀,也僅僅只是用眼睛看,告訴自己“在任何天氣情況下,在任何時辰,不論白天還是黑夜,我都希望及時改善我當前的狀況,并且還要在我的手杖上刻下記號;過去和未來的交叉點正是現在,我希望自己就站在這個起點上。請原諒我說話晦澀,因為我那種職業比大多數人的職業有更多的秘密.”帶著一種那個年齡所特有的躊躇滿志,還夾雜著些許“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總是想從作者深邃的文字里探尋一番作者的思想,讓自己在寧靜中找尋一種力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在慢慢的流逝。《瓦爾登湖》的蔚藍在自己的心底已被世俗的濁流所污染。一度遠離了書本,每一天都被電視、網絡左右著,充斥在腦際的也都是一些世俗的生活。有時便懷念起《瓦爾登湖》旁邊的那間小木屋,那湖湛藍的水便常常在心底蕩漾開來……。漁獵、耕耘、沉思、寫作,曾經是梭羅簡樸生活的全部.而我對梭羅“一個人的周圍是起伏的群山,險峻的湖岸,這些反映在他心中,他必定是一個有同樣深度的人”,如此評價別人,也讓我看見了他自己。遠離城市,遠離人群,遠離繁華和喧囂,更遠離了人心的膨脹和貪婪。這樣的人,如果不洞察出人性的本態是無法抵達瓦爾登湖的。于是我決定在某一個時間再重新認識一下梭羅,和他進行一次對話。關閉電腦,不讓心跳跟著股市的行情波動起伏。在這樣的情形下去讀《瓦爾登湖》那些詩意的文字,用自己并無多少閱歷的心境去解讀《瓦爾登湖》,聆聽遙遠的湖邊的鳥鳴聲,去體味至真至善的人性美。
深夜,當我再一次捧起《瓦爾登湖》時,“只消睜眼看看道路兩旁,破爛的棚屋觸目驚心,這些都是文明中至少沒有改變的部分”。讀到這兒,我的記憶復活了,這好像就是說我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我慶幸自己的生活信念在這里留下了慰藉,這仿佛就是從另一面肯定著我現在的簡單生活,沒有大量的錢,時光也沒有虛度,他讓我看到了我要超越的欲望以及讓浮躁的我沉寂下來的方式。“這是一本極靜極靜的書,是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只是一個人的書。必須要準備一個安靜的靈魂和一個思考的頭腦方可展開研讀”有多少人對這本書下過如此評語我已不得而知,現在的我只知道當自己對現實心存疑慮或是無法保持內心的平靜時,我就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捧起《瓦爾登湖》,用心靈面對著那一湖湛藍的湖水,屏住氣息,淡定神閑,慢讀細品,靜悟深思,走進梭羅的精神世界里,享受那份遠離塵囂的靜謐與安適,然后讓自己的生活真實一些,再真實一些。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