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中華文化力量 繼承創新經世致用——讀《習近平用典》有感
——讀《習近平用典》有感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史書典籍則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歷史是一面鏡子,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古人留存下來的文化寶庫,至今依然啟迪我們的智慧。
近日,有幸閱讀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組織編寫的《習近平用典》一書,全書由敬民、為政、立德、修身、篤行、勸學、任賢、天下、廉政等13個篇章組成,匯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和文章中使用頻率高、影響深遠、最能體現他治國理政理念的典故135則,每則典故,采用解讀、釋義結合,對習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引用典故追根溯源的同時,并究其現實意義進行解讀。通讀全書,有種豁然開朗之感,書中的古典名句寓意深邃,極具啟迪意義,字里行間無不充滿了一個政治家在經歷了時光流逝之后的寧靜和睿智。
敬民愛民,本固邦寧。全書將敬民、為政篇放在首要位置,習總書記履新之始就將“人民”作為黨治國理政的核心價值,可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被放在何等重要的位置。習總書記引用《史記》中的典故強調要“以民情為鏡”,借由明代名臣于謙《詠煤炭》中的詩句“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抒發了自己為民效力的愿望,引用“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推崇基層干部時刻關心百姓的冷暖安危,通過《管子》中的典故道出民心與執政相輔相成的關系。同時,習總書記通過引用古典詩文名句,談安危、論治亂、道時機、講大局、明根本、抓重點,習總書記不僅在踐行經典,也不忘用經典警示領導干部要保持憂患意識、底線思維,未雨綢繆,打破思維定勢,告誡大家要察民之疾苦、去民之患、解民之憂、做利民之事、去利民之病,這樣才能贏得群眾發自內心的擁護和支持,在新時期重敘魚水情誼。
樂學致用,知行合一。莊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習總書記也從四個不同層面強調過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傳承,蘊含著做人做事和治國理政的大道理,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面對改革發展的艱巨性、復雜性、繁重性,學習對于我們每個人都顯得尤為重要。面對浩瀚的知識海洋,我們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通過研讀傳統文化典籍,固本培元,養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并且能夠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真正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整肅吏治,體用兼備。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充分體現了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展現了鮮明的“習式風格”。書中通過立德、修身、篤行、廉政篇引用韓非子、管子、司馬光、蘇軾、李商隱、顧炎武、曾國藩等人的經典名句,告誡領導干部培養和樹立六種意識:信仰意識、公仆意識、自省意識、敬畏意識、法治意識、民主意識,要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嚴格自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實現慎獨、慎初、慎微、慎友,時刻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態度,固守內心那一方凈土。
交流互鑒,繼承創新。“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從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到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正以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推行大國外交。“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不論是中華文化還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化,都是人類創造的成果,通過文化交流互鑒,博采眾長,人類思想文化才更加姹紫嫣紅,也只有認識到差別,才能真正尊重他人、堅持自己。“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世界變化日新月異,改革環境更加復雜,發展任務更加艱巨,今天的中國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創新驅動。習總書記在與青年座談、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布魯日歐洲學院演講等多個場合引用《禮記》中“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句古語,正是表明求變化、求發展、求進步的決心。作為一名宣傳工作者,我也將牢記習總書記引用的“不日新者必日退”這句古語,吐故納新,與時俱進。
習總書記多次倡導: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習近平用典》中對經典名句信手拈來、自如運用,其實正是“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的生動示范。作為普通讀者,通讀全書,我們不只是要記住幾句名言、了解幾個典故,更應向習總書記那樣,由此汲取中華文化中的豐富養分,不忘歷史,以經典為指引,繼承創新,為實現中國夢的歷史接力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