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正當時——華北科技學院青年教師談讀書
——華北科技學院青年教師談讀書
尊崇知識、耕讀傳家,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與優良傳統。古代經典歷經數年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西方名著遠渡重洋依然散發著的氤氳的書香,一代代文化作品經過歲月考驗留給后人采擷、取其營養。“閱讀”這畝田,放之現在,依然是每個人應該堅守的地方。
綠樹成蔭,花開滿園,讀書正當時。今天,關于讀書,華北科技學院的九位青年教師想把讀書的感受講給你聽。
“讀起來,拓展生活的邊界”——讀書是富有意義的
習近平總書記說:個人時間被工作占去之外,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在陜西插隊走了30里路去借書,有時吃飯也拿著書,經常給干部推薦書……他不止一次提到“讀書”,對他而言,讀書是習慣與愛好,更是生活方式。讀書的意義不言而喻。結合自身閱讀經歷,青年教師們這樣說。
在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代麗麗老師看來,“讀書就是一種人生的修行”。她說,“讀書的過程,是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程,是開拓自身眼界與學識的過程,是不斷修正個人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的過程讀書的過程。”讀書所給予的,遠遠大于讀書這件事本身,“讀書是一種心靈的享受”。
讀書的意義,不顯示在眼前,不出現在當下,而是像大地經歷“久旱逢甘霖”之后,萬物所呈現的那種“煥然新生”的生機活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會與你的精神、行為融合在一起,會在不知不覺改變你的生活軌跡。
“人們生活的時間和空間都有限”,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的賀鵬真老師說,在這有限的時間里人們形色匆忙,很容易在忙碌中迷失自己,而“讀書可以讓人從柴米油鹽的當下生活中跳脫出來”,在讀書中學著沉淀自己,學著“關切遠古的歷史與浩瀚的宇宙”。有時候,讓腳步緩一緩,給心一點時間,未嘗不是件幸事。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讀書能夠拓展生活邊界,觸碰到達不了的遠方,感知未曾經歷的情感,了解不可預知的未來。
“讀什么書,成什么人”——讀書內容是需要選擇的
黑德斯曾說過:書籍猶如朋友,必須慎重選擇。據統計,僅我國每年就出版數十萬種紙質圖書,其中文學作品就有上萬種,網絡文學更是不可計數。知識呈現爆炸態勢,無數選擇撲面而來,數字化的今天,我們該讀什么樣的書?
對此,青年教師給出他們的答案:讀書需要選擇,需要披沙揀金、取精用弘;讀書要因人而異、因時而進,要有所讀,有所不讀。
閱讀經典名著是為很多人所推崇的,對此教務處的師皓宇老師很是贊同。在他的讀書經歷中,《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傳》等反復看過多遍,每次都會有不同收獲。提及最近常讀的一本書——《論語》,他自認為理解雖然比較膚淺,但仍從中感受古人的智慧、處世的哲學、品德的修養。通過閱讀《論語》,師老師坦言他的生活觀、世界觀、名利觀都受到很大影響。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書海浩瀚,知識無限,在有限的時間里因人而異地選擇讀書內容,“善讀書”讓閱讀成為“悅讀”。
賀鵬真老師深以為然。她認為“要根據不同年齡、不同時期、不同需求、不同人群等有針對性的選擇有益的書目,特別是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群。”
基礎部的孫媛紅老師則分享了她的讀書故事。她說,身為家長,她最近一直在堅持給孩子講繪本,深感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特點,繪本雖然看著簡單,卻是開啟孩子悅讀大門的金鑰匙。身為老師,“要知道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學生也會心儀不一樣的書籍”,要因人而異地為學生們推薦書籍,而“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我是一個守舊的人,‘一杯香茗,一卷書,偷得半日閑散;一抹斜陽,一壺茶,愿求半世逍遙’,至今仍是我心底揮之不去的一個夢。” 魏婷老師感慨道,“你的氣質里,藏著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和愛過的人。”是啊,就如塞萬提斯所說,“讀什么書,成什么人”。
“讀書要用‘巧力’,懂得取舍” ——讀書是講究方法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讀書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有不移的恒心,還要提高讀書效率和質量,講求讀書方法和技巧,在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中提高思想水平、解決實際問題、實現自我超越。”
在有限的時間里,我們需要學會“善讀”,要學會把精讀與泛讀結合起來,把必讀與選讀結合起來。選擇合適的讀書方法,會達到事半功倍的讀書效果。
在代麗麗老師看來,讀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有著層次上的劃分,閱讀需要耐心細致地展開,而不是一目十行、一蹴而就,要有循環往復地精讀。讀書是需要方法的,讀書是有技巧的。
機電工程學院的馮文明老師現身說法,認為作為一名輔導員,在工作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情況,只有大量閱讀專業書籍和人文書籍才能找到問題的突破口。“閱讀管理學的書籍,我知道了什么是激勵理論,怎么管理好學生,怎么調動學生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閱讀心理學的書籍,我清楚了什么是家庭治療,如何挖掘留降級學生的成長史;閱讀教育學的書籍,我懂得了什么是反思教學,如何上好一節課……”
體育部的謝江老師則力推了兩本書——《上帝擲篩子嗎——量子物理學史話》和《世界觀——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導論》。他說,最近閱讀的書籍都是關于科學和哲學的,有的讀得深,有的則是淺嘗輒止,而這兩本書是值得去精讀的。時間和空間的真相是什么?物質和能力的本質是什么?“理論物理學研究深了,是數學,再深,是哲學”。量子理論是客觀存在的,但我們無法理解,只有從哲學的角度和高度去闡釋……
從謝老師的講述中,我們能感受到他那發自肺腑的喜愛之情,能感知他傾力向大家推薦的迫切心情。這就是真正愛讀書的狀態吧。
用對了方法,選對了書目,大概就會“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時間不會辜負讀書的心靈”——讀書要需要毅力的
習近平總書記曾借用古語“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來勉勵青年要毫不懈怠地努力奮斗。
在處處充滿壓力和競爭的現代社會,青年容易產生焦慮心理和浮躁心態,讀書容易出現“讀不下去”、“堅持不下來”等問題。讀書這件事,并沒那么容易,它是需要毅力的。
對此,我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馬順海強調,讀書是一個長期的需要付出辛勞的過程。在讀書中,很多人會遇到讀不懂或讀不下去、時間不足等問題。讀書需要毅力,要養成堅持不懈的習慣;讀書要有“歸零”心態、“空杯心理”,善于吸收書籍中的營養;要學會利用零碎時間讀書,長期堅持、積少成多。
在機關黨總支的趙曉航老師看來,讀書要從小抓起,養成堅持讀書的好習慣。“通過從小習慣性閱讀融入了正確三觀的書籍,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凈化外在環境,幫助更多的青少年逐漸樹立起正確的三觀,為社會和諧穩定盡一份力量。”從小讀到老,這對一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影響重大。
代麗麗老師說,“讀書的時候,我們能夠與世界進行心靈的對話,我們會感覺到內心的簡單的快樂與純潔,我們也會在讀書的時候找到屬于自己的心靈歸屬,或者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未知空間,從而豐富自己的大腦。”讀書,會讓人在當今社會中做到“大隱”的境界。
李東老師坦言讀書給予他很多。他說,“只有讀書,你才會明白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才有可能在工作中承擔更大的責任,你才有獲得比別人更多的成功機會,你就有了成就感;只有通過讀書,不斷提升自己,你才能在工作中有尊嚴,你才能幸福快樂”。
事有所成,往往是是學有所成;學有所成,常常是讀有所成。讀書,不僅能增長知識、鍛煉思維、加強修養,還能凈化心靈、培養情操、養浩然之氣。
馬順海指出,學校是最適合讀書的環境,書香氣是一個校園最好的氛圍。讀書無論對國家和社會發展,還是對個人都至關重要,特別對高校教師成長更是意義重大。青年教師要強化責任意識,要做到好學樂學,要傳遞讀書的態度,身體力行地引導學生、引導身邊人養成好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意識,把讀書學習變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
在讀書中學會深思謹言慎行,在讀書中立身立業立言立德。
不禁想起一則名人趣事。在楊絳小的時候,有一次被父親問道:“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么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書呢?”她回答:“一星期都白話了。”廣大青年朋友,我們多么希望你能以此為榜樣,有朝一日也能成為這樣可愛可敬的人。
讀書,永遠不晚。閱讀,生生不息。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