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夜晚
又是一個極好的天氣,陽光從窗戶里擠進來,流竄的紫外線在書架上蠕動。借閱室里,三三兩兩的孩子在看書,他們從考場出來,直接來到圖書館,看到他們如饑似渴的樣子,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大約是八十年代中期,我們老家還很貧窮,沒有通電,家家戶戶點的是煤油燈,更不用說電視之類的家用電器了,偏僻的鄉村里看不到電視電影,就連聽戲也要趕夜路去鎮上,那是一個物質匱乏的年月,也是一個精神生活相對枯燥的年代。
記得有一次,不知是誰拿來了一本《西游記》,書本已經很破舊、泛黃,后邊和開頭已經少了好幾頁。我無聊時便捧著書在院子里念了起來,剛念了幾句,就把爺爺奶奶吸引來了。他們拿著小凳子,悄悄地坐在我跟前,爺爺操著手,低著頭,奶奶微微仰著臉凝視著我,當我發現他們圍過來時,我愣住了,爺爺說:“別停別停。”于是,我又結結巴巴地念了起來。年幼的我當時并沒有想到,我的這一小小的舉動竟給爺爺和奶奶窮困冷寂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的樂趣!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日,院中兩棵粗大的槐樹已經芬芳過了,繽紛的季節槐花在微風中勝似梨花,勝似煙花,它的清香招來過無數無數只勤勞的蜜蜂,也喂養了我饑饉的童年。現在,它枝葉繁茂蔥綠,像兩把碩大的雨傘。我就在這院中的兩棵槐樹下,為爺爺奶奶說起了書,用我們本地的方言,用我稚嫩的童音。
爺爺奶奶聽得很專注,我越發朗誦得起勁,讀到精采處,我也被感染了,情不自禁地用上了動作,我的手舞足蹈,引來了他們的陣陣笑聲,后來我才發現,他們不是笑書里的情節,而是笑我的天真,笑我笨拙的動作。有的時候,我的朗誦也能讓他們熱淚盈眶。讀那么一本厚厚的書,我也是囫圇吞棗,讀個大概罷了,因為有很多字不認識,有時念成白字,有時干脆糊弄過去,反正爺爺奶奶沒有多少文化,聽不出破綻。
再后來,五叔知道了我給爺爺奶奶念書的事,不知從哪里一下子弄來了一摞書,有《三國演義》有《楊家將》有《岳飛傳》,好像還有《紅樓夢》。那些日子我可有事做了,每天晚飯剛吃過,還沒有收拾完畢,爺爺奶奶就搬著小凳子過來了,坐在院中等著我,給爺爺奶奶說書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課,有時我想出去找朋友玩也走不了了。一天晚上,我念著念著一抬頭,呵!院子里已經圍了好多人,原來,我的那幫伙伴們因找不到我,全跑到我家里來了。面對不厭其煩的聽眾,童年的我獲得了簡單的自豪與幸福。
那年頭,煤油實在太貴了,一毛三分錢一斤,照這樣下去煤油可用不起,五叔的辦法還真多,不知又從哪里找來一個嘎斯燈,高高的桿,底坐是個缸子,里面放上好多水。這燈還真亮,每到了晚上,漆黑的鄉村唯有我們家整個院子明晃晃起來,像是放電影,這下招引來的人就更多了。我的那幫玩伴每天晚上都來,還有我家隔壁的二嫂,英英她娘,村西頭的幾位老人也來了,平時我是不認識他們的。漆黑的夜晚,一盞小小的燈火,活躍了小村,給那些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帶來了難得的精神享受。
對我國歷史人物和叱咤風云的英雄,我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了解和敬仰的。我的語文成績開始名列前茅,作文寫作和朗誦水平都有明顯提高,屢次受到老師的夸獎,曾多次被選送去鄉里參賽。記得那段日子,老師經常讓我在班里領讀,有時老師有事來不了或者是去開會,校主任也安排我帶領同學們朗讀課文。時至今日,我才認識到,那些經典書籍中的豐富內涵、深邃的人文精神,是我對中華文化和文學熱愛的起源,那些夜晚,通過誦讀讓我接觸中華文學寶庫,領悟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為我日后創作打下了基礎。
我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在鄉村,從此那些自然風物、清苦生活,都成了我人生和創作的精神財富,都孕育了詩歌寫作的萌芽。那門前的河流,村口的老槐樹,那一望無垠的玉米田,還有開滿紫色花朵的蓖麻,都被我深深地嵌進幼稚的詩行。當我用筆用心歌頌春天的清新,秋日豐盈的時候,那矗立的矸石山,勤勞的煤礦工人和滾滾的烏金,都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我的詩歌。那許許多多精靈般的文字,以詩歌的形式凝結了我的喜怒和悲歡,承載了時代的濤聲。
從此,寫詩成了我抵抗生活艱辛的利器,成為我的一種生存方式。我學會了用文字哭泣和歡笑,并能把潦草的漢字有序地排列成詩行,同時也記下我苦樂參半的人生。一張張微薄的稿費單,供我貼補家用,雖不是我的初衷和意愿,卻成了我20多年不曾放棄詩歌的原因和動力。也因此與煤礦有了不解之緣。走出了那個被河流、蘆葦、蓖麻、玉米、高粱圍困的鄉村。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那些溫馨的片段已沉湎于歲月深處,當年那個愛說書的女孩,已長大成人,走向工作崗位,坐擁書城,各種書籍應有盡有,每當閑暇看書的時候,遇到精彩的篇章,依然還是喜歡輕聲朗讀,然而爺爺奶奶已經不在了,我為他們誦讀的那段充滿快樂的日子,成了最美好的回憶。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