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清湯面——讀劉慶邦小說《清湯面》
——讀劉慶邦小說《清湯面》
認識劉慶邦老師是在2007年第三期的《小說月報》上。第一次讀他的小說,就完全入了迷,劉慶邦的小說寫的很有味道。長篇小說寫歷史,中篇小說寫故事,短篇小說寫味道。《小說月報》發表的那篇《八月十五月兒圓》短篇小說,是講述一位農村留守婦女盼望丈夫回家過年的故事。丈夫李春和四年都沒有回家過年了,田桂花面子上掛不住。村上流傳著一些丈夫不好的謠言。為了讓謠言不攻自破,于是田桂花三番五次到村長家給丈夫打電話,說今年春節無論如何也要讓丈夫回家過年。丈夫電話那邊這個理由那個客觀搪塞著,就是不給個明確的答復。這讓田桂花很失落。幾天過去,突然,丈夫把電話打到村長家,對她說,準備回家過中秋節。這讓田桂花喜出望外,等啊等,盼啊盼,八月十四終于將丈夫盼回來了。然而丈夫不是一個人回來,還多帶了一個人。這個節外生枝讓田桂花很尷尬很憤怒卻又不能表現出來……
劉慶邦的這篇小說故事情節不復雜,可以說很簡單,卻被劉慶邦寫很真實,特別人物心里刻畫非常到位精準。讀起來特別有味道。我被這篇小說共鳴了,從此迷上了劉慶邦的小說。看了文末的作者簡介才知道劉慶邦原來是河南沈丘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1972年,招工進了煤礦,當上了一位采煤工,每天下井挖煤,他不想就這樣挖一輩子煤,于是,別人下班喝酒聊天打牌,他躲在宿舍讀書學習寫作。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從此一發不可收,連續發表的作品,在當地引起不小的轟動。他被上級領導看中調入礦工報社,當過記者,干過編輯,后來調入北京,成為一名專業作家,現在是中國煤炭作家協會主席、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
煤炭行業出了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同樣身為從事煤炭行業的我,特別關注劉慶邦的小說。我的經歷和劉慶邦差不多,同樣以前是農民,招工進了煤礦在井下一線挖煤,同樣喜歡寫小說。不過我沒有劉慶邦那么深厚駕馭文字的功力,寫出那么多優秀膾炙人口的作品。理所當然繼續在井下挖煤,不服不行。我看《清湯面》是在《八月十五月兒圓》之后,那個時候我已經是劉慶邦鐵桿粉絲,他的作品我幾乎都讀過,如《玉米》《鞋》《神木》等。
讀罷小說《清湯面》掩卷而思,短短的五千字的文章。卻韻味悠長,心底涌起陣陣暖流。小說三個人物,一個事件。通過劉慶邦精心編排,小說滿滿的正能量,且非常有味道。如果換個人寫很可能會寫成為一篇好人好事的通訊報道。不得不佩服劉慶邦的高明,不愧是短篇小說之王。
這篇小說以向秀玉、喜蓮和楊旗三人,圍繞一碗清湯面構成一個完整、柔美的故事,其對心理、細節的入微描寫及細膩、樸實的敘事語言,讓人看到生命在承受苦難過程中依然會歡樂地生長和開放。主要是寫礦工遺屬向秀玉和女兒喜蓮的故事。
向秀玉就是一位在裝煤樓揀矸石的女工。她頭上包著方巾,嘴上戴著天藍色的口罩,臉上只露出一雙眼睛。向秀玉的目光是銳利的,對矸石零容忍,偽裝再好的矸石都別想逃過她的目光。對揀矸石這個活兒,她早就有了心得。煤是亮的,晶面閃耀著熠熠的微光。矸石是烏涂的黑灰色,暗淡無光。塊狀的物質從面前的皮帶上流過,她目光一掃,就把隱藏在煤塊中的矸石捕捉到了。煤是輕的,矸石是重的,哪怕向秀玉閉上眼睛,只用手稍一衡量,就可以分清哪是煤,哪是矸石。有了心得還不夠,向秀玉還做到了全神貫注,眼疾手快。心無二用,眼無二用,手無二用,倘若稍一走神兒,矸石就有可能從眼前溜走。上班期間,向秀玉心在眼上,眼在手上,心到眼到,眼到手到,稱得上是一個敬業稱職的揀矸工。這段描寫非常細膩傳神。足見劉慶邦對煤礦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敏銳的觀察力。雖然我在煤礦工作生活了近三十年,對于這樣的描寫我是寫不出來的,很慚愧。
向秀玉的男人在井下一場事故中離去。礦上照顧她們母女,安排向秀玉在礦上選矸樓撿矸石。由于向秀玉每天在撿矸樓上班,無暇照顧女兒吃午飯。于是早晨給女兒三元錢讓她中午去楊阿姨家小面館吃清湯面。吃過面,楊阿姨堅決不收錢。晚上回家喜蓮把不收錢的事情向母親講了。向秀玉告訴喜蓮,讓她明天吃飯一定把錢補上,如果不收,以后就不去那里吃飯。喜蓮把母親的話傳給楊旗阿姨,楊阿姨收了錢,但是碗里多臥了個荷包蛋。楊阿姨這樣的做法,讓母女很為難,最后母女倆商量不去楊阿姨家吃了。楊旗發現喜蓮連著幾天沒有過來吃飯,便找上門,一打聽,才知道了原委,于是動情地述說了自己男人井下出事故以后,礦工兄弟為了照顧他的生意,每天到她店里來吃飯,有人竟然給100元吃一碗清湯面。這些事情讓她們感激不已。
《清湯面》這篇小說故事情節看似簡單,里面卻蘊含著滿滿的人間真情。劉慶邦說,思想的力量大于情感的力量,不能使我感動。只有以情才能打動讀者的心,劉慶邦是這樣說的同樣也是這樣做的,他的每一篇小說都是用情去感動人。讀者會跟著情節的變化而時悲時喜,充滿了藝術的感染力和人格魅力。小說明暗兩個主題,一是兩個失去男人的女人,她們不僅溫柔善良卻不失自立自強。還有一個暗線就是警醒那些違章蠻干礦工,煤礦井下工作來不得絲毫的馬虎或心存僥幸。一旦釀成事故,妻兒老小便失去靠山,無依無靠。遵章守紀按照操作才是唯一的幸福,愿千千萬萬的礦工兄弟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
小說以樸實簡單的生活細節與細致入微的文學描寫展現了美好醇厚的人性,劉慶邦小說注重人性溫暖和美麗,充分展現尊嚴人性、美麗人性和溫暖人性。喜歡劉慶邦的小說同樣喜歡他的人,因為他給我們讀者帶來一篇又一篇震撼心靈的優秀作品。劉慶邦的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人物心理描寫,沒有30年以上閱歷社會的人,是無法達到這樣的高度的。劉慶邦的小說里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豐滿。說不定哪天,劉慶邦一不留神也捧個諾貝爾文學獎回來,這不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已經具備這個實力。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