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瑣記(四篇)
【我們有幸還在讀書】
時光一點一點消逝了,我們還在那兒沒有動。可是,時間,它都去了哪兒?
寫下上面這一段話,我心里有些竊喜。每一次提筆(暫且用提筆)這樣文縐縐有意境的詞吧,其實都好多年不用筆了,都臨屏寫作了。)都想弄出幾個好詞來,這也是讀書人的老毛病了——美其名曰:掉書袋。用一句時髦而有些文化底蘊的話說:迂腐酸倒牙,朽木不可雕。呵呵。
說到讀書這個詞,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擠眼弄鼻。都什么年月了,“神十”都要上天了,還在那里裝模作樣地翻動枯黃的書頁,好像就你是文化人。真是屎克郎掉到蒜臼子里,裝什么蒜。
有蒼蠅偶爾在書頁上拉一點屎,就把書扔了不讀,這不是讀書人的做派。真正的讀書人哪怕是在茅坑里發現了好書,也要挽起袖子打撈上來清洗干凈端坐把讀的。當然,對于拙劣的書大可不必這么恭敬的。
讀書人毛病也不少,那不是迂腐,是真性情,是自然而然的一種生命狀態。賈平凹先生有幾句話把讀書人描摹得惟妙惟肖:讀書人上廁所時間長,那不是干腸,是在蹲坑讀書;讀書人最能忍受老婆的嘟嚷,也不是脾氣好,是讀書人入了迷兩耳如塞。吃飯讀書,筷子常會把煙灰缸的煙頭送進口里,但不易得腳氣病,因為讀書時最習慣摳腳丫子。可憐都是蜘蛛般的體形,都是金魚似的腫眼,沒個傾國傾城貌,只有多愁多病身。
當然讀書人也不都是這種形象,讀得癡迷,出得瀟灑,這樣的讀書人才是經濟實用型的人才。返回來再說,真正的讀書人,不癡迷的還真沒有幾個。1915年,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胡同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準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臺、朱砂盒,啃了多時,涂成花臉,也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么?
黃侃的經歷我們讀書人都似曾發生過。只不過這樣癡迷的讀書狀態在現今特別是年青一代身上已經不多見了,就是見了也是抱著一部言情甚或武打在被窩里點燈熬夜,這還算是讀書的。君不見萬人低頭玩手機的壯觀場面,時代變了,真讓讀書人自愧弗如啊。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社會變革的洪流一浪高起一浪,精神文明抵不過物質文明的誘惑,這趟脫鉤的列車擱淺在無名的小站經受著風吹雨打。物質豐富了,人心冷漠了。此時此刻,誰是你的精神歸宿?書,好的書。一個靈魂與另一個靈魂的邂逅是多么的幸運。書不會欺騙你,相信就靠近,不相信就遠離,每每讀得潸然淚下,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書多好。如果沒有了書,我們的心里該是多么冰冷和黑暗。
書是溫暖的,也是智慧的。在人生有限的時間里,愛好讀書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2014年2月7日,習總書記在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主持人布里廖夫專訪。在談到個人愛好時,他說:我個人愛好閱讀、看電影、旅游、散步。你知道,承擔我這樣的工作,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有一首歌,叫《時間都去哪兒了》。對我來說,問題在于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比如,我讀過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肖洛霍夫,他們書中許多精彩章節和情節我都記得很清楚。
書永遠在那兒,書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書不管你高低貴賤,只要你去親近她,她就笑靨頻頻。當你捫心自問時間都去哪兒的時候,你是否也肯定地說:工作之余,我在讀書。我們雖然摒棄了頭懸梁錐刺股那樣的讀書方法,我們雖然沒有鑿壁取光那樣的如饑似渴,可是,我們讀了嗎?
在時光的陰影里,我們的大廈越來越高;在奮進的征途上,我們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在觥籌交錯之間,我們的笑容越來越燦爛。當浮躁的心安靜下來,當時光凝滯,當靈魂著陸——我們慶幸,我們還在讀書。
【讀書情結】
讀書是讀書人心目中濃得化解不開的情結,是物質之外的精神需求。郁積的塊壘可以在讀書中消解,不明的事理可以在書中釋然,真是一日不可無書讀。
讀書除了表面上的“讀”之外還需要思考與寫兩道工序。思考是消化和沉淀的過程,寫才是靈活運用發揮創造的過程,是目的,但不是終極的。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一下讀書的過程,“讀之于口,思之于心,行之于筆。”
培根有一句話說:“在學問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實為怠惰。”愛因斯坦也說:“過了某個時期之后還要讀書,就未免太分我們的心了,使我們不能從事自己的創造。任何人讀書過多,自己用腦過少,就要陷于思想懶惰的習慣。”
作家韓石山先生曾在《解放日報》“朝花”副刊上撰寫過《讀書的戒忌》一文,提出“讀書是很舒適的,沉湎于此,會消磨你的意志,毀了你一生的功業”的觀點。我卻不以為然。韓先生說的也僅僅是娛樂性讀書而已,是片面的。韓先生在說明自己的觀點之前引用了“與其坐而論道,莫如起而行之”,殊不知,“起而行之”也是讀書的后延,是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的。試想,一個文盲即使“起而行之”也是“行而不遠”的。
讀書是性情中事。讀書分學術性讀書和消遣性讀書。前者是嚴肅的,后者是隨意的,其性質不同,當然目的也相距甚遠。讀書與功利好像很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是說的這一套子事。讀書與功利靠得太近就回會把書讀歪,讀邪。讀書與功利不沾邊就會無私心雜念,就會“君子坦蕩蕩”、“無欲則剛”……能靜下心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了!世俗社會中,不講功利亦是愈來愈難!那種“頭懸梁,錐刺股”、“鑿壁求光”的讀書精神現在看來已成為神話!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名作家,在一所大學任教,他寫了許多文章,創作了半輩子,著作可謂豐實,想出一部書,出版社讓他交幾千元出版費,說這類書出來也掙不了多少錢。朋友硬是不交,至今那本書未出。他家中除了書之外別無他物,前幾天去找他,他給我一支煙,還是前幾年抽的幾毛錢一包的“琥珀”。我點上了一支,覺得很有勁。
一位美國詩人說,貧窮而聽著風聲也是好的。我說,貧窮而讀著書也是好的。讀書這一情結,將伴我終生。一路上有書,其樂無窮。
【借書之痛】
東漢時期有一位叫鐘繇的大書法家,他為了得到蔡邕的《筆法論》一書,竟然掘墳盜墓,在歷史上傳為笑談。
據說一日,鐘繇與一些當時的著名書法家在仲將韋誕府邸聚會。酒過三巡,醉意中大家開始談書論道,公推鐘繇講論書藝。鐘繇矜持不開口,把目光轉向韋誕說:“韋誕兄書名震天下,今日聚會,應首推您。”韋誕面有難色,說:“韋某不才,筆法理義,實在無可奉告,我倒有一本書,請諸位一閱。”說著拿出一本青色封面的書。
鐘繇一眼便認出是蔡邕的《筆法論》,驚曰:“想當年蔡邕于嵩山石寶研讀書法,神授天書,后寫成《筆法論》,想不到這絕世珍書今日在仲將兄的手中,能否借小弟一閱?”韋誕擺手連說:“不行,不行!此書為傳家秘寶,絕不外借。”
之后,鐘繇對此事一直耿耿于懷。幾年后,韋誕逝世,鐘繇就派人掘墓盜書,并振振有詞地說:“我一生苦練書法,仲將兄你如何忍心將此書法秘訣帶入墳墓?蔡中郎的絕世珍書是不應該失傳的!”
鐘繇對書的癡迷大有孔乙己老先生“竊書不為盜也”之遺風。大凡讀書人都對喜歡而得不到的奇書懷有此種不軌之心理,是可以理解的。
仲將韋誕也是一個好書種子,對好書愛不釋手,寧可把書帶入墳墓也不外借,是真愛書也!可以理解。我亦愛書如命,曾借給朋友一本《顧城之死》的書,誰知此老兄幾載不還,問及卻說借與某某,再問及又說不知下落矣!唉,愛書人與書的感情是可想而知的!怪不得韋誕不樂意借與鐘繇《筆法論》,蓋因愛書惜書至極也!
借書是要講究書德的。
書德不好的人是不能借與他書的,那往往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太愛書的人也不能借與他,因為他太愛書,會對你的書產生非分之想,到了這種地步,不會顧及書德了,他以為得到這本書比堅持書德更重要。鐘繇就是這一類書生。也許韋誕不借與他《筆法論》是對的。至于鐘繇最后以不道德的方式得到了這本書,那都是后話,至少韋誕在生前沒有我對于《顧城之死》一書遺失的遺憾心理。
失書之痛如喪子,至極!
鐘繇也好,韋誕也好,都是愛書人,書在誰那里也受不了冷落,怕就怕視書如糞土者把吾輩惜愛之書付之一炬或當破爛換二兩白干喝了,那卻是書的悲哀了!
【何日共賞析】
我天生一個書癡,友人多以“書蟲子”、“書呆子”戲稱,我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真叫現代人笑掉大牙。
書人愛書,天經地義。而我又常將別人做手紙用的破爛不堪的舊書刊視為寶物,在他們看來,也許是怎么也想不明白的,可我卻我行我素。
去年冬日,偶于泰山腳下一舊書攤見一舊書,是巴人先生的《文學論稿》上冊,一九五四年上海新文藝出版社版本,正文豎排繁體。我如獲至寶,把玩不已,整整三百五十二頁的厚書僅以一元錢便成交。回來后我用膠水把書脊裂開處粘膠合縫,又置于陰涼通風處晾曬半日,后匣之入櫥,終日不得外借,友人來訪也只能在我處端書欣賞。
巴人先生的《文學論稿》是一本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結合中國社會及其文學的具體情況而寫成的文藝理論書籍。其中列舉了很多實例,易于理解,特別是“引例”與“引論”,對現在的文學青年有一定的幫助。
我買的《文學論稿》上冊扉頁上有一紅色方印,曰:“楊衍霖章”,不知這位先生是哪里人,大概是原書的收藏者,他是應該有此書的下冊的,終日問詢朋友,不得楊先生之籍貫,很是遺憾。一書兩冊,我得其一,另一冊或許讓如我之書癡獲藏,那則是大幸;若被做手紙入廁而廢——嗚呼,真不敢想象它的下場!
日思雙璧合,何日共賞析?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