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月光
我是在讀罷《貝多芬傳》后,迷戀上一首樂曲的,并對音樂、月光、生活、自我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每當清清朗朗的月夜,勞頓一天的我獨自漫步于皎潔的月光之下,耳畔就時常回蕩起音樂巨匠貝多芬創作的那部享譽世界的名曲—《月光曲》,那旋律,如月光般的柔美、晚風般的清馨,卻又充滿了命運的苦痛、生命的頑強,沁入我的身體、在我的血管中穿梭涌動。我在品味著貝多芬的音樂帶給人間的美好之時,也在用生命品讀著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他一生與美妙的音樂相伴,卻又一生在與苦難和不幸做著頑強不屈的抗爭,我時常覺得,貝多芬的生命歷程,就是一部史詩般的交響曲。于是,每每在這美好的月光照耀下,在這部《月光曲》的旋律中,我整個的身心便一并融入到這部《月光曲》中了,跟隨著它的旋律一步步地走進心靈的月光中。
漫步在心靈的月光中,在享受著寧謐之美的同時,我時常思索著生命的哲理和真諦,用愛與被愛啟迪自我,用寬容和豁達點綴人生,用虔誠和熱情迎接明天。貝多芬是在用音樂詮釋著愛,同時也在用愛譜寫著生命的旋律、活著的音符。在現實的社會里,似乎少了些熱愛,多了些無奈;少了些執著,多了些浮躁。但貝多芬的音樂數百年來,始終像美麗的月光一樣持久地感染著每一個熱愛美、熱愛生活的人,它將愛與美融入在音樂中,讓我們一起體會從中的恒久魅力,激勵著我們永不向命運屈服,用堅強信念去熱愛、去面對、去奮爭。
苦難應該是位很好的老師,它教導我們無論命運如何的多舛,都要學會直面人生,學會從容淡定。貝多芬生活的道路非常坎坷,他出生于貧寒的家庭,父親性格粗魯,愛酗酒,經常打罵貝多芬。貝多芬十一歲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當大風琴手,十七歲喪母后,獨自一人承擔著兩個兄弟的教育責任。二十多歲時貝多芬聽力開始減弱,并逐漸失聰,只能通過書寫跟人交談,飽受了生活貧困、精神折磨的深重苦難。但是,他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難,苦難不僅沒有擊垮他,反而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他在耳疾惡化后的“無聲世界”中,堅強發出了 “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頭苦干”,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等大量史詩般的音樂華章,雖然聽不見卻始終活在音樂的世界里,雖然聽不見卻始終活在如雷般的掌聲中,貝多芬用美妙動人的音樂、昂揚奮進的樂章,把不幸踩在腳下,將苦難化為神奇。
若逢月明星稀的夜,佇立在無人的曠野,沐浴著萬千年來亙古如一的月光,吸吮著自然的空氣,所有的凡塵瑣事頃刻間煙消云散時,我便更加迷戀著這月光,迷戀著音樂,迷戀著這個清朗的世界,迷戀著這份與生俱來的堅持,也因此更加執著地堅守著心靈的月光。
或許每個人都有心靈的月光,它空靈、曼妙、莊嚴、寧靜,是心靈中永遠的處女地。步入心靈的月光,我們雖然不能像音樂天才貝多芬一樣將月光下的美譜寫為不朽的音樂篇章,但卻可以將這世俗的傲慢、冷漠、浮華擯棄,用一顆寬厚的平凡愛心譜寫一曲心靈的月光曲。置身于心靈的月光中,無論是春風得意,亦或失意悵然,所有一切的一切終會塵埃落定,回歸本真、回歸自然。
夜正長,路也正長。朦朧中我似乎聽到心靈的月光在靜靜地忠告我,要忘懷得失,要謙卑樸實,無論何時都不可自居清高、傲慢偏執,勇于直面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才能還原出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于是,在美麗的月光與自己心靈的對白中,我發現眼前的世界,一切都已經披上了銀紗,和我心靈的月光交織在一起,顯得是如此的清幽、圣潔。
心靈的月光,曾撫慰了多少靈魂的創傷,又曾理平了多少愁苦的思緒,漫步在心靈的月光中,月光依舊,音樂依舊,我心依舊。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