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論語》
在峰峰集團工會推薦的職工必讀書目中,我選擇了閱讀《論語》。因為很久以前曾讀過此書,但那時經常出差,天南地北地跑,讀書時難免囫圇吞棗,對這本國學經典理解上一知半解。去年底調到了黨群部門工作,剛好又逢單位組織開展“全民閱讀、書香煤海”活動,思量再三,做出了再讀《論語》的決定。
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仔細讀完了這本國學著作,有了新的領悟,感覺收獲是沉甸甸的,重讀《論語》新領悟主要有3個方面。
一是做好自己。《論語》傳播圣人先知,教育后輩做人道理,讓我們增長智慧,端正心態,做好自己。《論語》把人分為圣人、君子、眾人、小人四類,君子是我們每個人所追求、努力要做的一種人。《論語》里提到君子一詞的地方多達80余處,目的就在于極力推崇人們做道德高尚的人、對社會有益的人。“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吾師”等等,無一不是給我們指出了做好自己的路徑,要善于學習、包容他人、謙遜守禮、深明大義。用現代的話說,就是要堅定信仰,對黨,對國家,對人民要“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扶老愛幼,對父母長輩要“孝”,對子女,對兄弟要“悌”,對他人,對社會要“禮”等,把爭當“君子”的觀念厚植入到心中,但這些不只是嘴上說說就能實現的,要靠有意識的培養、鍛煉才能成就。
二是干好工作。《論語》是凝聚在炎黃子孫心中最為神圣的精神圣殿,篇不過二十,字只有萬余,確在教誨我們做好工作上堪稱大師。“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四海之內皆兄弟”等,是在諄諄告誡我們,“打鐵須要自身硬”,工作中必須提前謀劃、率先垂范、善于團結同志、少說空話,多做實事,勇于擔當,鍥而不舍,唯有如此,方能干出一番事業來;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的位置,切實做到“把人民的小事當作我們大事”來做,甘當公仆和孺子牛;要舍棄個人私心雜念,嚴守紅線,樂于奉獻,樹好干部形象;要學習業務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弘揚“工匠精神”,做到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用實干創造實績;而切不可好高騖遠,自以為是,工作中敷衍塞責,胡干亂干,更不容許做有損人民群眾利益的事,嚴肅查處貪污受賄等違法違紀現象。
三是擺好關系。一個人,在社會上生活,肯定要與他人打交道,扮演很多角色,如工作角色、家庭角色、朋友角色等,我們要學會及時轉換,演好不同的角色。如果不顧一切地任由自己的性子做人處世,結果肯定會是處處碰壁,損人不利已。“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德不孤,必有鄰”等,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新型“親清”的處事態度嗎?當今社會的人們大都從內心希望能得到他人的關愛、獲得他人的尊敬,但對自己想到的是什么、做出的又是什么卻很少反思,有的人不學無術,游手好閑,卻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不把他人看在眼里;一些人開口就是粗話臟話,根本不考慮他人的感受;還有一些人不講社會公德,隨地亂丟臟物,公共場所旁若無人地喧嘩等,又怎能與別人和諧相處,搞好關系,贏得信賴?因此我們任何時候都應保持一顆平常心:與人為善,真誠相待,即使對待不友好的人,也要“以德報怨”。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就是一位好老師,它可以塑造一個完美的靈魂,可以改變我們的性格,引導我們積極向上,奮發進取。重新閱讀《論語》這部經典,心里激蕩起許多共鳴,在感受了生活艱辛之后,更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但要真正達到那種境界并非易事,須要持續不斷深入學習,勇敢實踐,深入解讀和認識《論語》,時時以此為鏡,對照檢查自己的行為,不斷提升我們的素質。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