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書報 感知書香
在英國名校讀研的孫女告訴我,現在國內讀書的人太少了,在國外,無論是地鐵、公園、綠地上、咖啡館里,連最不可能待的游泳池里的浮墊上、房頂上、衛生間里,都能看到手不釋卷的人們,或老人、或青壯年、或孩子在專心閱讀。那種無處不在的書香,那藍天、那白云、那潔凈的空氣真的讓人無比羨慕。
一本書,一份報,手翻指捻,眼神淌過,這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從容和優雅;率性而為,風吹開哪頁讀哪頁,手翻到哪面讀哪面,這是一種隨意和自在。那種撲面而來的紙漿的木香和印刷的墨香總是令人神往,書伴人,人伴書,這種思想的交流,情感的親近,只有讀書人才深有體會。
然而曾幾何時,近二十年來電腦和智能手機的出現,使傳統意義上的閱讀離我們漸行漸遠,手不釋卷簡直成了一個遙遠的傳說。人們習慣了享受網絡的誘惑,新鮮火辣的信息像快餐一樣立等可取。機場、車站、碼頭、公交車內,到處可見“低頭控”一族,現在的青年人已經完全被手機俘虜了,同時被互聯網綁架了。眼睛和大腦被視覺和聽覺塞得滿滿的,不用回味,不用思考,瞬息萬變,一閃即過,等不及片刻停留,因為資訊龐雜,像永不撤席的自助餐取之不竭。
當下,電子傳媒鋪天蓋地,已經大大減少了紙媒的受眾群體,讀書看報的人越來越少了,書也就變得越來越不值錢了。在一寒夜,我徜徉在周末的夜市里,在一個小貨車車廂里橫七豎八地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老板的吆喝聲在刺骨的寒風中有些刺耳“所有圖書只賣十元錢兩本,因書店倒閉,兩本只賣十元錢!”小貨車周圍圍了一圈人,挑挑揀揀,卻是看的人多,買的人少。我那晚雖然以最少的錢買了五、六本心儀的書,但總是高興不起來,心頭甚至有些隱隱的痛。今年一個夏天上午,涼棚下的幾條長桌子排滿了書,旁邊的小貨車里還有不少,我翻了翻有不少文學名著,國學經典,歷史的,勵志的,職場的,還有些成梱的過期的雜志都是嶄新的,正規出版社出版的,兩個人穿著蘭大褂,那種印有“新華書店”的工作服特惹人眼,在那里忙活著。長條桌的一端放著一架電子臺秤,棚外的大字招牌赫然寫著“十元一斤,預購從速!”我第一次看見買書用秤稱的。我挑了一本南海出版公司的《世界最美的散文》中、外卷大全集,共437面,稱了稱是一斤七兩,我像是做賊似的,丟下二十塊錢,落荒而逃,書后的實際定價是59元。當下二十元錢也只能買兩斤大蒜。
我一生喜書愛書,喜歡訂報章雜志,時而也寫點小文章,去年的那個寒夜和今年的夏天的一幕留給我無比的惆悵。一是悲哀,真的很悲哀,總感到顏面大傷,斯文掃地,難道我們的文化真貶值到如此地步了嗎......二是擔憂,常此下去,老祖宗發明的造紙術、印刷術會不會淡出歷史舞臺而陳列在博物館里,但愿不會,這可能是我的杞人之憂......
眼下,絕大多數的年輕人離了手機就像丟了魂似的,手機窄小的屏幕,讓閱讀私密化,每個人都可毫無顧忌地評論、轉發,以個人喜好為軸心形成一個自媒體,遠離現實世界的種種枝蔓,一味沉溺在虛無的世界里。
讀書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氣質、風度、修養和品行。讓我們靜下心來,親近書報,閱讀精典,感受書香,體會那種閑適、高雅、從容和自信。書香可以讓一個人“腹有詩書氣自華”,更能讓一個國家和民族擁有高素質的民眾。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