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事 身后名
老張是某街道的書記,他曾是我的上司,他雖文化不高,但為人爽直、廉潔。上世紀七十年代是個物質缺乏、買什么東西都需要憑票證供應的年代。一天夜晚,單位職工老陳到他家里拜訪他,說是拜訪,其實是有求于他。老陳家庭生活困難,碰巧那些日子家里小孩又生了重病,要求書記給予補助,張書記聽后非常同情,答應了他的要求。他臨走的時候,書記發現他的廚房放著兩條咸帶魚,書記沉著臉說:“請把東西帶回去。”老陳說:“這是一位親戚昨天從家鄉帶來的,沒有什么可孝敬您,只不過是順手牽羊。”書記再三推托,老陳還是執意要把東西留下。書記終于下了“最后通牒”:“如不帶走,我明天就把咸魚拿到單位。”老陳還是認為書記說的是客氣話,不把書記的話當一回事,空手而歸。
第二天,書記上班就召開職工大會,特別強調干部職工辦事要廉潔、公正,要堂堂正正做人。最后他說:“昨天晚上,有一位職工到我家要求幫助他解決家庭困難,走時留下兩條咸魚,今天,我給他帶來了,下班后,請他不要忘記帶回家……”人們一陣騷動過后,臉上都帶著贊許微笑。
上世紀七十年代,街道響應上級的號召,派員到青年農場支援,書記覺得老林有工作能力,當場長比較合適,委以重任。老林到了農場,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干,很快把一個青年農場搞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
收割的季節到了,老林念念不忘書記的栽培,他知道書記患有胃病,口糧不夠吃,經常買地瓜吃,特地叫場員小李送一袋大米給張書記。
那天晚上,小李找到書記的家。書記住在三樓,小李邊上樓走邊喊:“張書記,張書記。”張書記聽見喊聲,開門出來看,只見小李氣喘吁吁扛著一袋大米上了三樓的樓梯,他問明來意后,臉色一沉,聲音高八度,“回去,回去。”小李以為他是說客套話,繼續往上樓走。書記這一下可發怒了,他說:“你再不回頭,我明天就開大會點名,上次“咸魚事件”你難道忘了……”小李無奈掉轉了頭。
張書記離開人世已經多年了,去年春節前夕,街道領導到他家對他的家屬進行慰問。街道的新書記關心老張兒子的近況,老張的妻子說,小張原單位船廠已經破產,他也下崗多年,已另謀職業。老張生前我曾要求他把兒子調到街道,那時調動工作還比較容易,可是老張說,身為書記不能搞特殊,否則就會失去民心。領導充分肯定老書記為街道所作出的貢獻,要大家學習老書記的廉潔、正直、公而忘私。在場的人心里都充滿崇敬之情。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