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
引子
披著夏日朝陽的萬道霞光,西岳華山更顯得雄奇峻美。
幾名山腳下的風華少年,相約一起向華山頂峰攀登。當他們爬到最險要的千尺幢下時,一個個累得腿腳發軟、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不約而同停下腳步,或依或坐,一步也不想邁了。抬頭望著上面近乎直上直下、僅容一人通過的一級級天梯路,少年們未免臉露怯意。
這時,一位赤裸著上身的中年華山挑夫,背負著裝得滿滿當當、至少幾十斤重各色貨物的貨簍,從少年所處位置的下面一步一步攀登上來,又一步步從少年身旁走過,一只手中拄著一根顯然有些年頭的油亮的山木拐杖,分明能聽見他粗重的喘氣聲,從頭上到身上匯成的一道道汗河往下流淌。
在千尺幢下,華山挑夫停了下來,選一處楞臺將貨簍背靠在上面,用脖子上的毛巾一遍遍擦拭頭上、脖子上的汗流。休息了不大一會兒,雖然喘氣略微平緩了一些,但身上的汗水并沒有完全落凈,挑夫就又啟程了。他一步一步踏上千尺幢,幾乎手腳并用著向上攀登,步伐顯得那么堅實、鏗鏘、有力。
那一刻,少年們的心靈被強烈地震撼了,感動了,激勵了。于是,他們咬咬牙,鼓起勁向上奮力攀登。終于,他們登上華山頂峰,享受到巔峰的無限風光。少年們瘋了似的,對著蒼穹放開喉嚨高喊:“呃嗨、嗨、嗨……我來了!”
幾年后的1989年7月,當年攀登華山的幾名少年中,一位叫武德宏的青年,在以兩分之差失意于當年的高考獨木橋后,懷揣著闖蕩世界的夢想,從美麗富饒的關中平原,北上一千多華里來到漠北瀚海,投身于開發初期火熱的神東礦區建設,其間雖然也經歷過苦悶、彷徨,但一想到華山挑夫的堅忍不拔、奮勇攀登精神,他立即就會信心倍增、勇往直前。
十幾年后,他終于成長為今日共和國首個億噸級、兩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神東礦區的一名優秀創業者、建設者和優秀共產黨員——他晉身北京登上全國技術能手大獎頒獎臺;他厚積薄發一舉摘取了神華集團技術比武綜采機司機第一名頭籌和優秀技術能手、先進工作者殊榮;他憑借高超的技術脫穎而出,成為神東煤炭集團公司享受年薪的“明星技師”、礦井副總工程師,還因能文能武被評樹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他從一名農民協議工干起,一步步成長為綜采設備檢修工、包機長、班長直到綜采隊副隊長、黨支部書記、隊長,為建設千萬噸礦井、千萬噸綜采工作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面對武德宏的這一切,恐怕任何人的第一反映是驚奇,第二反映就是渴望像破解謎底一般,破解他身上發生的宛若華山頂峰般的人生綺麗。
大熔爐鑄造“煤機專家”
神東煤炭集團公司號稱世界先進采煤技術裝備的“博物館”,因為這里集中著國內外一流的煤炭生產技術設備。正是依靠這些設備,神東鑄造出世界最大的千萬噸井工礦井群和產能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建成國家第一個億噸級、兩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安全、高效業績連年處于國內領先、世界一流水平。對好學上進、喜歡鉆研而又頗具感悟性的武德宏而言,這座“博物館”成為他學知識、學技術的大熔爐和施展聰明才智的人生大舞臺。
武德宏在神東的第一個工作單位大柳塔煤礦,是全球首創的年產一千萬噸、兩千萬噸井工煤礦,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的全球首個三千萬噸級井工煤礦改擴建工程也即將竣工。正是在這里,武德宏通過單位的著力培養和他自己的刻苦鉆研、勤奮學習,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大柳塔煤礦第一個采用進口設備綜采隊的建設中,逐步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綜采工作面采煤機和運輸機、轉載機、破碎機“三機”檢修工、包機長。虛心好學加上善于與外方服務工程師進行思想、情感溝通,使他很快就掌握了進口“三機”的機械原理和技術性能,對故障的診斷、處理達到心有靈犀的程度。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進口“三機”大到部件、小到管路、螺絲都清清楚楚印在他的腦子里,大小毛病都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
武德宏至今清楚記得,在2002年7月的一天,時任大柳塔煤礦綜采隊檢修班班長的武德宏,上早班趕到井下綜采工作面,卻發現工作面所有機械靜悄悄地躺在那里。待走到進口采煤機前時,他發現外國采煤機設備制造商派駐神東的外方服務工程師正和單位的幾位技術人員在忙亂地鼓搗著采煤機。他具體一了解,原來前一天晚上采煤機發生故障趴了窩,他們檢修了一個通宵也沒找到毛病,采煤機就是不動作。他靠上前去摸揣了幾下,迅速斷定是電磁閥裝反造成油路不通的緣故。外方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根據武德宏的建議將電磁閥倒正重新安裝,開機一試果不其然,采煤機立刻隆隆正常運轉起來。“煤機專家”小試牛刀,驚得外方工程師緊緊抓住武德宏的雙手連連搖晃,繼而沖著他又豎起贊賞的大拇指。也就在第二年即2003年,武德宏憑借技術實力一舉奪取神華集團第二屆職工技術比武綜采機司機第一名。
也許命運注定武德宏要扮演創業者角色。2004年,作為支援新礦建設的技術管理骨干,武德宏從大柳塔煤礦綜采隊調到剛剛建成投產的哈拉溝煤礦綜采隊。該礦最初是按神東第一個“一井一面、百人千萬噸”煤礦模式設計建設(后隨著開采深度的延伸人員有所增加),主要由一個綜采隊支撐一座年產千萬噸的主力礦井。正應了煤礦的有名格言:“出炭不出炭,機電是關鍵。”在這里,武德宏精湛的技術才能再次得到展現。2005年6月,已擔任哈拉溝煤礦綜采隊機電副隊長的武德宏,在參加公司組織的獎勵性青島旅游度假結束返程途中,在車輛行駛到榆林附近時,他突然接到隊長的手機電話,說采煤機的搖臂發生故障,咋鼓搗就是不動作,而生產又處在節骨眼上,只好叨擾他這位“煤機專家”討辦法。武德宏立即啟動他的“遠程CT”進行診斷,判定為搖臂控制截止閥不到位所致,就在電話里告知將截止閥擰到位即可。隊上按他說的辦法幾番折騰,但仍不起作用。電話里來來回回好幾次,問題依然無法解決。武德宏清楚,煤機耽擱一分鐘就少出好幾十噸煤炭,就加緊往回趕。下午5時許,他趕回礦上直奔井口,顧不上旅途勞頓,立即更衣下井趕到工作面,僅僅將截止閥輕輕擰動了半圈,問題即迎刃而解——他的判斷絲毫不差,關鍵在于截止閥的擰動分寸而已。正誤得失存之于毫厘。正是從這一點上,大伙兒再次領教了武德宏高超、精湛的“煤機專家”才能。
武德宏不僅對洋設備的技術性能、結構和故障判斷、處置了然于胸,而且敢于對洋設備進行大膽的革新改造。他提出的JOY采煤機截割頭浮動密封和牽引塊惰輪架技術革新改造方案,每年可節約資金400余萬元。他提出在運輸機“TTT"加裝冷卻器的技術革措施,從根本上破解了因設備內部易于結水垢而影響正常運行的長期困擾綜采隊乃至全公司綜采工作面的難題,在公司各礦井綜采工作面推廣后得到普遍好評,由于在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提高生產效率、節約資金成本等方面效益明顯,受到礦領導和公司領導的高度贊揚。
能文能武的新時代煤礦高材
武德宏的可貴之處還在于,他既注重設備維修技術實踐技能的不斷豐富,又注重設備維修技術經驗的總結提升,更注重將自己的技能、經驗無私地分享予他人。這一點,集中體現在他作為主要編撰人之一的以哈拉溝煤礦綜采隊名義編撰的《現代化綜采設備故障分析及檢修工藝》一書。
2007年前后,基于機電設備運行管理在千萬噸礦井現代化、信息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哈拉溝煤礦決定通過設備的在線和離線點檢、運行過程的動態點檢、設備運行數據的寫實、設備運行狀態的科學分析評估系統總結,實現設備的預防性檢修向預知性檢修跨越。綜采隊作為礦井的臺柱子,更成為提升機電設備管理及預知性檢修水平的重中之重。此外,隨著綜采隊新進大中專畢業生及其他員工的增多,也需要對其進行系統的綜采設備操作、檢修專業技能實踐培訓,迅速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術素質,以便早日擔當起安全生產重任。現實迫切需要編寫一部實踐性、理論性兼備而又好學易懂的速成檢修教材。順理成章,武德宏成為這部后來被正式命名為《現代化綜采設備故障分析及檢修工藝》教材的主要編撰人之一。
這部由哈拉溝煤礦時任領導領銜組成編委會、綜采隊負責人擔任主編的教材,共分為綜采采煤機、“三機”、液壓系統和電氣四個部分,各部分詳細介紹了相應設備的故障現象、原因分析、診斷方法、檢修材料及工器具、安全注意事項、拆卸步驟和安裝步驟等,并配有相應的圖示及照片資料。武德宏主要承擔采煤機和“三機”即刮板運輸機、轉載機、破碎機兩部分的撰寫工作。液壓系統和電氣部分則由本隊的其他兩位技術人員撰寫。為了編撰好電子文本,武德宏特意購置了一臺筆記本電腦,毫無保留地傾盡自己近20年的實踐技能、經驗積累和理性思考,夜以繼日地伏案敲擊鍵盤,幾經修改完善,并配上自繪的圖示及照片等,圓圓滿滿地完成了編撰任務。同時,他還參與了全書的編審工作。
這部帶有中國神華徽記的蔚藍底色并配有壯觀綜采工作面裝備封面的《現代化綜采設備故障分析及檢修工藝》印刷成書后,由于能使綜采技術及維修人員迅速掌握綜采設備發生故障時的診斷方法及更換工藝,快速提高檢修水平,尤其適合煤礦綜采隊技術人員、檢修人員和新員工崗位培訓使用,而受到全礦上下的熱烈好評、歡迎,當年即被授予本礦的科技創新特等獎。神東領導及相關管理部門看到該書后也給予很高評價,并重新印發公司各礦井、維修單位作為重要的技術培訓教材。
武德宏其所以能夠擔綱起《現代化綜采設備故障分析及檢修工藝》的主要編撰工作,還源于他平時格外有心于設備檢修和綜采管理實踐經驗、心得感悟的文字紀錄、總結。他根據工作記錄將綜采設備的整個運行過程認真梳理,整理成管理經驗材料,在安全生產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還將采煤機司機、馬蒂爾司機、刮板運輸機司機、液壓支架工等綜采技術工種的崗位標準和注意事項系統歸類制作成卡,既便于隊員學習掌握運用,又便于加強管理考核,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武德宏不僅自己善于技術創新,而且樂于帶領全隊員工大力開展五小創新活動,有多人次獲得公司級和礦級創新獎勵。他本人創新的單軌吊敷設自移平臺和“三機”冷卻水集中控制器因簡便實用、安全高效,獲得礦級創新二等獎。
如果將武德宏搞技術視為“武”,那么他的著書立說就是名副其實的“文”;如果將擔任煤礦區隊長視為“武”,那么在擔任綜采隊隊長之前做過好幾年黨支部書記的武德宏搞黨務可以稱為“文”了。在武德宏的身上,我們不是明明感受到新時代煤礦工人、區隊干部特別需要的能文能武、文武雙全的復合素質和形象嗎!
敢于創造世界領先水平
自哈拉溝煤礦2004年正式投產之際成為綜采隊技術管理干城起,武德宏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千萬噸礦井及千萬噸綜采隊的建設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特長,做出的貢獻非常突出。
實現綜采工作面“三機”零斷鏈,是許多老牌礦井綜采隊竭力追求的目標,因為它可以大大降低設備故障率,提高設備運行效率和煤炭產量,促進安全生產。2005年,擔任哈拉溝煤礦綜采隊機電副隊長不久的武德宏,即大膽提出當年全隊生產原煤1000萬噸、實現“三機”零斷鏈的奮斗目標。一個組建沒多少日子的新綜采隊,能實現這個神東從來沒有誰能實現的目標嗎?胸有成竹的武德宏,在全隊干部、員工的支持下,密切結合工作面條件和新員工較多的實際,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設備維護保養措施和責任管理制度,強化設備的預防性檢修和預知性保養維修,到年底順利實現了生產原煤1072萬噸“三機”零斷鏈的目標。
2006年,武德宏再次提出實現“三機”零斷鏈、動力電纜零漏電、潤滑零失誤和鐵器零掉落的“四零"”機電設備管理奮斗目標。經過他和全隊上下的齊心努力,不僅實現了“四零”目標,而且哈拉溝煤礦綜采隊的機電運行管理連續三年位居全公司業務考評前二名,受到公司的表彰獎勵。
2007年,武德宏盡管已經擔任了綜采隊的黨支部書記,但他在抓好黨務工作、積極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的前提下,仍念念不忘機電設備管理。他在生產實踐中觀察并研究發現,外方制造商提供的工作面運輸機鏈條張力為50噸的數據偏大,容易造成鏈條疲勞拉伸和磨損超限,對溜槽和鏈輪也造成非正常性磨損,就提出240米工作面張力控制在34-38噸,300米工作面張力控制在36-40噸范圍的基礎數據,極大地改善了鏈條的運行狀況,延長了鏈條的使用壽命,提高了煤炭生產效率,節約了大筆資金成本,經濟效益非常顯著,因而受到公司及礦領導的高度贊揚。同時,他又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運輸機單副鏈條進行改造,經綜采隊在本礦02203、02212和02214工作面接連使用,創造了三個工作面累計生產原煤1023萬噸和2007全年生產原煤1068萬噸“三機”零斷鏈的世界紀錄。就在這一年,武德宏由于技能、業績突出而被評為神東“明星技師”,享受助理級年薪待遇。
2008年,哈拉溝煤礦綜采隊再次跨越千萬噸高產水平;2009年,綜采隊不僅創生產原煤1221萬噸“三機”零斷鏈的新紀錄,而且再創累計生產原煤4000萬噸零斷鏈的世界領先水平。武德宏為此撰寫的技術經驗總結,被公司相關部門、單位列為重點推廣項目。
就在這年12月,武德宏走馬接任哈拉溝煤礦綜采隊隊長重擔。上任后,他向全隊提出“做學習型礦工,當優秀采煤人"的理念,要求干部、員工扎實工作,埋頭苦干,勤奮學習,刻苦鉆研,人人努力做有理想、有知識、懂技術、敢創新的新型煤礦工人和煤礦干部。在他的領頭羊作用帶動下,全隊上下始終保持千萬噸級安全、高產、高效水平,而且學習知識、鉆研技術蔚然成風,成為哈拉溝煤礦科學發展和安全生產的擎天玉柱。
如今的武德宏,已經成為哈拉溝煤礦副總工程師,主管全礦綜采業務。職業道路的進一步擴展,激勵他更加奮勇地攀登新的人生高峰!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