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飄飄
——散記我身邊的共產黨員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共產黨辛勞為民族
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
……
七月甫近,一支支頌歌就從心中飛出,劃過花團錦簇,錦旗招展的演唱會場,沖上藍天白云,在天空中久久回響。這是我第二次站在慶“七一”演唱舞臺上與同事們一起引吭高歌,歌唱我們偉大的祖國,歌唱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背景中的黨旗在嘹亮的歌聲中分外鮮艷,分外醒目。站在黨旗下,唱著發自內心的歌曲,我思緒如潮,又一次想到:總有一天,面向你——神圣的黨旗,我會舉起莊嚴的拳頭向你宣誓,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
一片青山埋忠骨
第一次萌生入黨的念頭是在我父親——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的影響下萌發的。他出生在北方農村一個農民的家庭,投身到解放戰爭后就隨部隊轉戰南北,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經過血與火戰爭的洗禮,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最后轉業到大別山下。就像難改的鄉音,他將自己最敦樸的感情揉入為黨為人民工作中,用赤子之心與當地百姓打成一片,和他們心心相印,借此緩解自己濃濃的思鄉之情。人們親切地稱他“老侉子”。
作為隨軍家屬,我們一家一直隨父親的頻繁調動輾轉南北,直到他轉業,才在那個小縣城里安家落戶。在我的印象中,父親的工作很忙,經常出差,一去就是十天半個月,甚至個把月。從廣播中,我得知父親作為駐隊干部,最多的時候是在鄉下。那時自行車也是稀罕物,父親靠他的一雙腳丈量了那個城鄉二千九百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有時他在淮河邊,有時又在南山五社,是當時全縣為數不多的新聞人物。每一次聽到他的名字從播音員甜美的聲音中流出,我都十分自豪地對小朋友宣布:“聽哪,俺爸又上廣播了!”
父親這人很樸實,在鄉下并不把自己當駐隊干部,他和農民做朋友,白天和農民一起下地干農活,晚上就訪貧問苦,為孤寡老人排憂解難,為農民朋友解決實際問題。人們都說他沒架子,有什么話都向他傾訴,有困難都找他,他是盡其所能自己能解決的盡量解決,不能解決的也要想辦法解決。
紅麻是當地很有名的農副產品,是高產經濟作物,紅麻種卻必須從兩廣引進,因此,麻種十分緊缺,不得不限量供應。每到種植季節,就有很多農民朋友托父親購買紅麻種。單位體諒他長期同農民打交道,每年都特批一袋麻種給他;但是,150斤麻種無異于杯水車薪,怎么分配也不夠,往往顧此失彼,父親為此很苦惱,卻又不厭其煩,樂此不疲。
成袋的麻種被你三斤五斤、他十斤八斤地一枰一枰地分掉,分到最后總重量往往不夠,這意味著他要掏腰包把短缺的斤重補上。為此,母親沒少跟他犯齟齬,打算讓他們均攤。父親不滿地說:“這是啥話,這點麻種錢窮不了誰也富不了誰,我要攤到他們頭上,他們就會失望,誰還會相信你。”母親不服氣地說:“相信你又咋樣,不相信你又咋樣?”父親振振有詞地說:“我是黨員,是干部,不是相信我不相信我的問題,而是相信不相信黨,我不能為一丁點小事破壞黨的形象。”
父親用他的真誠和風范贏得了聲譽和群眾的好評,可以說是名滿城鄉,一說樓秋高這個名字,總有人豎大拇指:“你是說老侉子啊,那是難得的大好人。”我剛參加工作那會兒,也時常在鄉下轉,經常碰到熟悉的面孔,他們曾到我家做過客。同行的人總是神氣地介紹說:“這是樓秋高的二兒子。”我就能享受到格外的熱情和親切,就能聽見許多我所不知的有關父親的事跡和贊譽。有些人忘不了父親給他家的病人買過藥,有些人說父親給他修過房,有些人說和父親一起抬過石頭。曾經有一個老人跌跌撞撞地跑來,動情地抓著我的手說:“都說小樓來了,俺以為是老侉子呢。你爸咋老不來了?住在俺家那會兒,可虧待他了,連頓飽飯都沒能讓他吃上。要不是他背著俺上醫院,俺這把老骨頭早漚成肥料了。回去告訴他,俺家現在生活好多了,小拴子也結婚了。一定讓他來,俺還欠他一頓流水席呢。”
父親身材魁梧、強壯,身體一向很結實,除在部隊落下的胃痛的病根,健壯得象個小伙子,這足以令同齡人羨慕和嫉妒;但是,一病倒就再也沒能起來——這擺在面前的事實,沒人相信——那年他還不足60歲。有人說他是累傷了,也有人說他是退居二線心理失衡。我想這兩種可能都有,人勞累慣了,就閑不下來,一閑下來就百病纏身。退居二線意味著離離休不遠了,意味著將失去繼續為黨工作的權力。就象拉轅的老馬,吃重不吃輕,一旦退了役就會一天天地萎頓不堪,迅速老去。
父親的葬禮很隆重。與父親相濡以沫了一生、把父親倚為主心骨的母親自始至終沒有流一滴淚,眼看著父親從醫院抬回家,眼看著父親停靈在堂屋,眼看著父親洗完最后一次澡,被沿路的花圈簇擁到火葬場,她不曾流一滴眼淚。在最后一刻,她默默地將一面自己親手繡制的黨旗覆蓋在父親的骨灰盒上。知夫莫若妻,父親是她的驕傲,父親是她的自豪,父親心中所想她最明了。母親她這默默的行動引起了我心靈的共鳴:父親無愧于中國共產黨員。父親,這個普普通通真正的共產黨員,他用自己的行為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懷著崇敬的心情我為父親寫下了墓志銘:一片青山埋忠骨,兩袖清風遺后人。
“兩袖清風遺后人”。是的,父親除了兩袖清風什么也沒給我們留下,連清風也是異鄉的,留下的只有數枚軍功章和幾份《優秀共產黨員》證書。他小心翼翼地珍藏著的還有幾本筆記本,他用在部隊識字班學得的為數不多的字,記錄著自己的工作,其中有一段寫著:我是個貧農的兒子,黨把我培養成國家干部,并給了我今天的一切,我不能忘本,更不能給親愛的黨抹黑。
他們那一代共產黨人,就是以這樣最真摯的感情和顯而易見的工作作風,任勞任怨地為黨的事業鞠躬盡瘁,為人民的生活忘我地工作,心甘情愿地做黨與群眾溝通的橋梁。從他身上我深切地感受到一個共產黨員的魅力和社會影響力。正是他們這一代共產黨人與廣大的人民群眾心連心,才使得黨旗在中華民族的天空上高高地飄揚。
九萬里風鵬正舉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成為偉大、光榮、正確的政黨,是因為他實事求是,不僅僅滿足于十多億人民的溫飽,還要為實現最終目標腳踏實地不斷開拓進取。如今我身邊就活躍著一批更富有朝氣、更富有奮發向上精神的新一代共產黨人,他們以嶄新的姿態感召著我。
張文忠,晉煤集團機關物業公司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經歷過國營大中型企業的彷徨、振興,見證過改革開放的歷史,也鍛造了他堅忍不拔的性格。在自己的崗位上他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以無私的工作態度和忘我的敬業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在他的字典里找不到“節假日”這個詞,多年來,當別人攜家帶口共享假日歡樂的時候,他總是和當班員工在一起堅守生產第一線,確保“三供雙保”生產的正常運行。
2006年,更換農林處水源井潛水泵時,因操作失當,水泵受到損傷。這是一起可大可小的生產事故,大可不了了之。但是,為了嚴肅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他一不隱瞞,二不推諉,主動承擔管理之責,自請與相關人員一起接受處分。
為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他主動將自己的獎金系數下調給一線的員工,引發了一場獎金再分配的地震。他說:“職工的系數沒上去,拿這么高的系數我臉紅。”這不是豪言壯語,也不是作秀,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無私坦蕩的胸懷。
他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了二十多個春秋,從一名普通的司爐工到工區區長,從一名普通的黨員到支部書記,從當初的一名退伍軍人逐步成長為今天的優秀政工干部,成了水電暖工區這個團隊的精髓。
在他這只領頭羊的帶領下,水電暖工區所在的第四支部連續四年被晉煤集團授予先進黨支部和先進基層黨組織,工區也多次被集團公司評為先進集體和模范集體。他個人也多次榮獲晉煤集團和機關物業公司優秀黨員、優秀黨支部書記和勞動模范的稱號。在“尋找感動中國的礦工”活動中,他當仁不讓地受到熱心推薦。
就是這么個擁有眾多榮譽的人,工作起來勇于犧牲自我的“拚命三郎”,一談及自己的事跡總是搖頭擺手:身為共產黨員,我做的都是我應該做的;做為企業職工,我做了我必須做的。問及他身邊的人,也是惘然:要說具體事例,還真不好說;可我們就是服他,他當之無愧。
這就是我們的共產黨員,他們是黨的最小的肌體和細胞,融入在廣大的人民群眾中,與廣大的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運,又時時處處起著模范帶頭作用。正是有了象他這樣的千千萬萬個優秀共產黨員,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共產黨人的信念,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為黨樹立威信,才使我們的黨永遠強大,永葆青春,無往而不勝。正是有了這樣一批共產黨員的務實精神,才有了我們的企業迅猛發展日新月異的可喜局面。
給我感觸很深的還有勤奮好學、嚴以律己的年輕共產黨員閆建兵。他愛崗敬業、勇于任事的工作態度和腳踏實地、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在年輕一代中可謂佼佼者,從一個大學生逐步成長為今天的水電暖工區常務副區長,是一名講求實效、技術全面的干部。是他首先提出配電系統改造可行性報告并付諸實施,使原有系統經改造實現了自動化控制,反應處理事故的能力大大提高,徹底改變因機關供電負荷開關不足而造成一柜出雙回甚至三回線的被動局面,為機關高壓供電系統運行的穩定和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的保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他的業務相當熟練,高低壓線路分布圖就銘刻在他的腦海里,熟悉得象自己的十個手指頭。意外的事故甫一發生,出了辦公室他就能迅速地從周圍的環境準確地判斷出是哪一條線路出了問題,準確地判斷出影響范圍,搶修計劃在腦海里也隨之構成,并親臨現場指揮。
閆建兵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要求嚴,誰也別想在他面前打馬虎眼,嚴到檢修時設備上不能有半點灰塵,嚴到要求每個員工都不能停留在現有的水平上,要不斷地學習、自覺地接受培訓。拿他自己的話說:最好人人都超過我閆建兵。他語重心長、苦口婆心地說:現代科學技術相當發達,更新換代得很快,幾乎每半年就會有新技術問世,如果我們不學習不充實自己,還停留在八九十年代的水平上,你說會不被淘汰!從高處講,為了國家興旺發達,我們不能不學習;從大處講,為了企業發展壯大,我們不能不學習;退一步說,為了自己的家,為了自己的老婆孩娃,更應當不斷地學習。
為了讓員工熟練地掌握操作規程,他策劃了知識競賽、技術大比武等豐富多樣的形式,促進員工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了適應改革的需要,改善技術力量薄弱的現狀,他牽頭制定了崗位練兵、技能培訓的長短期規劃,將技術理論考試成績和技能考核成績納入管理機制,在員工中掀起抓管理、學技術的熱潮。
他這樣要求員工,也同樣要求自己,他不僅學習新技術新知識,同時還學習當今最先進的管理方法,并付諸工作實踐。通過學習,他愈來愈成熟,愈來愈沉穩,成為了一名出色的管理干部;通過學習,他被物業公司授予行業標兵、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個人等稱號;通過學習,他榮獲集團公司先進個人、黨員標兵等多項榮譽;通過學習,他必將搏擊向上,開拓更廣闊的天空。
改革給了他,和他們,也給了我們每一個人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
在這盡情歌唱我們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的日子里,我不能不想起這些生活在我身邊普通而優秀的共產黨員。我想,正是這些生活在不同時代背負共同使命的共產黨人一代一代的不斷傳承,不斷地將共產黨人的優秀品格發揚光大,與時俱進,才有了逐漸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嶄新局面;也只有這些生活在不同時代背負共同使命的共產黨人一代一代的不斷地傳承,不斷地將共產黨人的優秀品格發揚光大,與時俱進,黨旗才會永遠飄揚在神州大地。
讓我們將頌歌千秋萬代地傳唱下去:
……
共產黨他領導人民不斷開拓
他改革開放結碩果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的新中國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