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下
2005年3月和2005年12月,來自徐礦集團的兩支隊伍,高舉外出創業的大旗,背負著鼓鼓的行囊,披著塞北高原常年不間斷的風沙,先后來到這里安營扎寨,這就是徐礦集團原權臺煤礦平朔項目部和徐礦集團張雙樓煤礦平朔項目部。他們分別在平朔煤炭公司井工二礦和井工一礦創業,從事勞務和技術輸出(2011年3月,集團公司將原權臺礦平朔項目部劃歸張雙樓煤礦管理,被稱為張雙樓煤礦平朔第二項目部,原張雙樓煤礦平朔項目部被稱為第一項目部)。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目前,這兩個項目部的干部職工決心乘集團公司九屆一次職代會的東風,為徐礦集團的兩轉發展貢獻新的力量。讓我們輕輕地來到他們中間,品味屬于他們的酸甜苦辣,感受屬于他們的喜怒哀樂,探尋他們在創業的道路上艱難跋涉時留下的一行行深深淺淺的足跡……
一、不吃雞肉的馬德昌
今年42歲的馬德昌,是張雙樓煤礦平朔第一項目部的經理,他說話時嗓子有點沙啞,微禿的腦門上放著紅光。這個來自陜西的農村漢子,有著曲折的人生經歷。他老家在陜西渭南合陽農村,在他15歲時,父親因病去世。他是家中的長子,下邊有兩個年幼的弟弟妹妹需要撫養和照顧,他毅然挑起了家中的重擔,一邊刻苦求學,一邊幫助母親料理農活。由于他學習刻苦,天資聰穎,學習成績在班級和年級里一直名列前茅。
1985年8月18日,是馬德昌永遠不能忘記的日子。這天中午,他從地里干活剛剛回到家,就收到了西安交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面對命運之神的突然眷顧,這位憨厚的農村少年,趕忙放下手中的農具,雙手捧著通知書,就像捧著通向更高知識學堂的通行證,多年的寒窗苦讀,多年的辛勤耕耘,終于沒有白費。他把這個好消息在第一時間告訴了母親,母親看著大紅的通知書喜憂參半,喜的是兒子很有出息,憂的是家徒四壁,除了種地以及養了幾只母雞下蛋賣錢之外,家中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哪有錢去繳納高昂的學費?母親是堅強的,為了兒子的夢想,把積攢的雞蛋賣了,把幾只下蛋的母雞以及報曉的公雞也賣了,又求親戚告朋友,東挪西借,終于湊夠了第一學期的學費。
回想當年求學的艱難,馬德昌至今仍然感慨萬千。為表達對曾經無私幫助他上學的雞們表示敬意,多年來他養成了從來不吃雞肉的習慣。他懷揣著留有母親體溫的幾千元錢,懷揣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坐上了通向古城西安的火車,并暗暗地下定決心,一定用知識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命運有時在捉弄人,母親體弱多病,弟妹已到上學的年齡,大學的學費在連年上漲,家中的經濟狀況沒有任何起色。所有這些,都不是少年馬德昌能夠改變的。這個囊中羞澀的小伙子,漫步在西安交大北門的咸寧路上,不覺走進了興慶宮公園。公園內眾多的唐風建筑,和青山秀水的園林天然結合在一起,是交大學子課余休閑的首選之地,以前他也經常來到這里,一邊和唐朝的先賢們隔著千年的時空對話,一邊描繪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今天,面對迷人的景色,他作出了艱難的抉擇:休學,外出打工。這時他已經在西安交大上了兩年半,距離畢業還有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很多人都為他惋惜。
休學后,他收拾好自己空空的行囊,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校門。當他坐上公交車回望熟悉的校園的時候,他的臉上掛滿了淚花,心中反復默念著七個字:我一定會回來的。他孤身一人遠赴新疆,幫菜農種過菜,幫棉農種過棉花,給個體鞋店老板打過工,當過鞋匠。生活的艱苦鑄就了他堅強的性格,大西北的風沙沒有把他曾經的夢想吹落,三年的打工生活過去了,他的手上也有了一些積蓄,他毅然決然選擇復讀,參加高考。1991年,他如愿考上了中國礦業大學采礦工程專業,來到了五省通衢之徐州。1995年8月本科畢業的他被分配到徐礦集團張雙樓煤礦綜采一區,從此,他與綜采工作面結下了不解之緣。到現在為止,他已經在綜采工作面摸爬滾打了十六年。他把陜西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雞肉除外)、大聲吆喝的脾氣和徐州人大氣、大度、大膽干事的秉性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有的性格脾氣。他一直工作在生產一線,沒有任何怨言,不怕苦不怕累,一步一個腳印,從實習技術員干起,干過技術員、主管技術員、副隊長、隊長。2007年,被礦任命為平朔項目部經理。
他和項目部黨支部書記卜大喜一起,帶領200多號人,在平朔公司井工一礦承包綜放工作面的安裝、回采和拆除任務,3年多來共實現外出創業收入1.7億元,上繳利潤7000余萬元,更為合作方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他利用學到的知識,以及自己的實踐經驗,多次為礦方挽回重大損失,贏得了合作方的贊譽。
2009年8月,他們正在9004綜放工作面回采,由于該面的上方有未揭露的采空區,礦方提供的地質資料上沒有標注。這天,馬德昌上早班,工作面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上井后他在單位值班。下午6時許,中班帶班隊長韓方強從井下打來電話匯報:工作面130支架往下15米范圍內,后尾梁處有明火,且頂板不斷有火炭落下。接到電話后,馬德昌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并安排分管生產的副經理劉如金下井。該礦生產礦長也及時趕到了井下,他和劉如金一起指揮救護隊員滅火。由于防塵水水量不夠,他們就把液壓系統的水用來滅火。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火勢仍然難以控制,1米多高的火焰把附近的支架燒得滾熱,工作面130支架往下濃煙滾滾。正在他們束手無策之時,馬德昌于當晚9時左右,又和卜大喜兩人來到了井下。他一手拿著四合一氣體檢測儀,一手拿著卜大喜遞過來的濕毛巾,捂著鼻子,冒著濃煙,用5分多鐘的時間,步行240米,來到工作面下頭的轉載機頭,他看了一下檢測儀,空氣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達到了400ppm,遠遠超過了規定的數值。面上仍然在進行緊張的滅火工作,由于火勢較大,人員難以靠近,只能在很遠的地方用水龍頭對著火苗噴水,沒有任何效果,火勢卻越來越大。看著礦方一籌莫展的生產礦長,他大膽提出了一個滅火方案:立即恢復工作面液壓系統的供水,一架一架進行割煤,一架一架往前移架,一架一架進行老塘放頂,尾部溜子暫時不要運行,用放下來的煤矸壓住燃燒的火炭,再用防塵水進行滅火。礦方采納了這一方案,到第二天中午,工作面艱難地向前推進了兩米,老塘冒落的矸石,壓住了瘋狂的火苗,再用防塵水沖刷,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奮戰,終于撲滅了熊熊燃燒的大火,保住了剛剛回采不久的工作面。
后來,平朔公司專門召開了慶功會,對參與滅火的有功人員進行表彰,但是受表彰的名單上,找不到項目部任何一個人員的名字。同事們都憤憤不平,要去找礦方說理,對此,馬德昌只是笑笑,他把榮譽看得很淡。集團公司早已給了他應得的榮譽,他先后榮獲集團公司“勞動模范”、“十佳創業明星”“十佳共產黨員”、“十佳創業標兵”等稱號。
項目部黨支部書記卜大喜這樣形容馬德昌:盡管在外創業已經多年,但是他創業的熱情不減,創業的干勁不減,孜孜以求、不斷創新的動力不減。
二、半個“媒人”黃輝
提起黃輝,平朔井工二礦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老家在江蘇南通,今年已經49歲了,個子不高,說話聲音洪亮,干事雷厲風行。他曾榮獲“江蘇省勞動模范”,“全國十佳掘進區隊長”,集團公司“勤廉兼優領導干部”、“創業明星”等榮譽稱號。來平朔前,他擔任權臺煤礦掘進三區區長,2006年5月,他被礦上任命為平朔項目部機掘工區區長,2011年3月,任張雙樓煤礦平朔第二項目部黨總支書記兼副經理。他在擔任機掘工區區長期間,帶領職工創出了中煤公司大斷面單頭掘進828米的最高紀錄,受到了礦方的好評。面對曾經的榮譽和成績,他沒有居功自傲,創業激情更加高亢,以實際行動,在晉北高原詮釋著一名黨員干部的勤廉風采。
2010年初,項目部所屬綜采工區和兩個機掘工區,先后遇到了礦井小煤窯采空區、風化帶、陷落柱、氧化煤、淋水等諸多困難,面對復雜多變的地質條件和礦井缺乏技術資料等現實,黃輝每天都深入井下,逐個頭面開展調研,上井后和區隊干部共同研究可行的安全技術措施,結合多年工作經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生產技術難題。他多次與合作方井工二礦、三礦有關領導和部門共同研討生產接續,穩住了項目部“三頭三面”的生產格局,確保了逐月完成生產任務。這期間,他最多一天下4次井,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去年底,他身體不舒服,堅持多天以后疼痛難忍,豆大的汗珠不停往外冒,項目部經理俞小林強行把他送到了醫院,查出是體內結石,他一天未歇,上午下井,下午掛水。在他的帶領下,項目部綜采一區、機掘一區、機掘二區分別被平朔公司、井工礦授予安全質量標準化示范區隊。他還積極協助項目部經理俞小林,與合作方搞好溝通和協調,建立了誠實可信的良好關系,通過提高結算單價,擴大工程合作項目,為項目部增收增效、做大做強奠定了基礎。2010年度他被井工二礦授予勞動模范稱號,這是該礦第一次將此榮譽授予外來務工人員。
黃輝在項目部已工作多年,職工都知道他樂于助人,秉公辦事,因此職工有困難都會主動找到他向他傾訴,請他幫忙。可他做人的原則是:只要能辦的事,一定辦到,違反規定的事誰的也不辦。一名老鄉因身體原因,想從三號井工礦調到二號井工礦工作,春節期間,在老家給黃輝母親送去禮金,老人不收,他便謊說是以前向黃輝借的錢,讓老人家轉交給黃輝。節后他得知此事后,便讓機掘一區一名班長將禮金全部退回,并告知這位老鄉,只要是有醫院鑒定身體確實不好,不需花一分錢,如果不符合條件,送再多的錢,也不能辦。去年春節前的一天,黃輝肚子不好,在廁所里蹲了半天,腿都有些麻木了,從廁所出來后,到辦公室拉開抽屜,發現里邊有一個鼓鼓的信封,打開后一疊錢和一張小紙條露了出來。原來是綜采一區青工小卞,因在張雙樓礦談了女朋友,想調回本部工作,他怕黃輝不同意,想最大限度發揮金錢的效能,提前做工作,趁黃輝上廁所的當兒,偷偷摸摸來到他的辦公室,將事先用信封裝好的錢塞到抽屜里,一溜煙跑得無影無蹤。黃輝將信封拿在手中掂了掂,100元的票子至少有100張,他苦思冥想,想出了一個兩全的辦法,一來不讓小卞難堪,二來讓小卞給女朋友留下好印象,繼續相處下去。黃輝找到和小卞要好的工友,讓其幫助把錢如數寄給小卞的女朋友,說是春節快到了,是小卞孝敬未來岳父母的,他女朋友的父母逢人便夸自己的準女婿:會辦事,懂禮節,值得信任,令人放心。不久,小卞在徐州市內舉行了婚禮,事后又在平朔補辦了幾桌酒席,黃輝應邀出席,小卞頻頻向黃輝敬酒,口口聲聲稱黃書記是自己的半個媒人。
去年有幾次,黃輝在朔州礦區為項目部尋找合作項目時,平朔金海洋煤業公司一位老總,對他的工作能力異常欣賞,以不低于50萬的年薪,勸他去該公司任職,他深表謝意后,婉言謝絕了。他對那個老總說:我能有今天,是徐礦集團培養的結果,我絕對不會干出對不起企業的事情。后來這位老總對他更加器重,兩人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平朔第二項目部共有400余名職工,很多人都是一專多能,一人多證,光是工人技師和高級工就有30多,是一個高素質的外出創業隊伍,平朔公司早就覬覦這些人才。2009年底,平朔公司公開向項目部的職工進行定向招聘,并且在中國煤炭報上刊登了招聘廣告,主要招收采煤機司機、泵站工、支架工、井下采掘電鉗工等特殊工種人員。這段時間黃輝每天都留意觀察項目部職工動向,通過大會、小會、談心等方式認真細致做思想工作,平朔項目部無一人參與此招聘活動,確保了隊伍的穩定。
三、“忍氣吞聲”的韓方強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對這句話,在采煤工作面干了20多年的第一項目部副隊長韓方強有著更深刻的體會。這里的管理模式、工作流程和徐礦集團本部有很大的差異。再加上近年來,合作方從我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先進的管理制度和經驗,對我們的依賴性越來越小,對我們的排斥心理越來越大,工作起來感到處處掣肘。
今年5月4日,韓方強跟夜班。接班后,他按照規定正在指揮工人對工作面上下出口的20米范圍內進行超前支護。支護完畢后,他發現20米范圍之外,有一段巷道超高,如果等下一班來到之后再接頂,勢必影響生產,他就安排工人接頂。頂接好后,工人們正在打單體液壓支柱。這時,礦方新來的安檢站站長正好來到此處,硬說是頂板沒有接實,韓方強解釋說:我們正在升柱子,柱子升上去后,頂板自然就結實了。但是,安檢站站長不聽解釋,上井后硬是開了5000元的罰款單。還有一次,他們剛剛接班,正在進行班前隱患排查,沒有來得及把便攜儀放到指定位置,被礦方罰款10000元。而同一時期,主井皮帶因小樓處卡矸石,致使皮帶撕了700多米,影響生產兩個小班,他們對自己的責任人只象征性地罰款500元了事。
今年初,他們在剛剛安裝完畢的4108工作面回采,工作面條件較好,每個原班能采煤8—10刀。這時,礦方的綜采隊在4107工作面生產,該面同時遇到了斷層和老硐。礦方不由分說,硬是下令,讓兩個隊進行了調換,致使項目部的工作被動了一個多月,工人的收入也大幅減少。
今年4月中旬的一天,韓方強正在井口候車室等候坐車下井。班長排在前邊,坐上了前邊一輛車,韓方強在窗口給班長說了一句什么。這時井口把鉤工走上前來,對他的腰部就是一拳,他非常生氣,就要和把鉤工理論。這時,汽車司機走了過來,前幾天他在井下偷了一根鉸接頂梁,被韓方強制止,他心懷怨恨,也跑上前來,幫助把鉤工,韓方強盡管已年屆50,但他年輕時練過拳腳,平時工作之余,經常比劃比劃,身手異常敏捷,井下200斤重的支柱,他一只手就能輕松提起,這兩個人加在一起也不是他的對手,半分鐘之內完全有把握讓兩人趴下。但他考慮到和礦方的關系,考慮到要維護整體隊伍的形象,以及外出創業的艱難,還是忍住了。把鉤工和那個經常偷拿井下廢鐵的汽車司機,看到韓方強露出了健壯的肌肉,也知難而退,一場搏斗還沒有開打,雙方就鳴金收兵了。老韓現在仍有一個未了的心愿,就是能到雁門關外的古長城邊,撫摸著厚厚的城墻,近距離仰望古戰場上的冷月光,體味宋朝末年戍邊的將士馬革裹尸的悲壯。
四、“口長”、“山頂洞人”和窯洞“洞主”
朔州地處雁門關外、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交界處,常年氣溫偏低,氣候干燥,雨量偏少,風沙彌漫。“一年兩場風,每場刮半年”就是對朔州氣候條件的真實寫照。
楊德軒坐在從井坪鎮到平朔一號井工礦的班車上,半個多小時的路程,他在車上迷糊了一會兒,下車后就更衣下井,一天的工作就這樣開始了。楊德軒有1米85的個子,盡管在徐州已經生活了30多年,但他說話時還帶著濃厚的四川口音。他是1978年從四川安岳參軍入伍的,后來成了一名工程兵戰士,到張雙樓從事建井工作,再后來成為一名煤礦工人,是張雙樓礦最早的一批建設者。在部隊就已入黨的他,對煤礦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原來在礦上從事煤質化驗工作,工作比較清閑。2006年4月,他主動申請到平朔外出創業,當時已經46歲了,領導問他能干什么工作,他說,你讓我干什么我就能干什么,并且能干好什么。現在他主要從事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護工作,在工作面的出口處,他簡直就像一根單體支柱,伸出手來就能摸到頂板。由于工作出色,任務完成較好,領導和同事們把他和班組長并列,親切地稱之為“口長”。到平朔后,他只在單身宿舍住了一個多月,就把老婆接來,在附近的井坪鎮租房住,20多平米的住房,每月房租要400元,盡管稍微貴了一點,但有老婆在這照顧他,并且能自己買菜做飯,兩個人的生活費加在一起,比一個人在礦上的食堂吃還要節省,并且熱菜熱飯,吃得很好。一個月前,他把自己剛剛滿月的孫女從徐州接來,讓老婆照顧,也能給在徐州工作的兒子減輕負擔。他每天重復著三點一線的生活,閑暇時含飴弄孫,每到夜晚,在孫女的吵鬧聲中含笑入眠,我們的“口長”對這樣的生活感到非常滿意。
51歲的陳加雄和“口長”有著相同的人生經歷,只是個子不高,黑瘦黑瘦的,他也是1978年從四川安岳縣入伍的,1980年入黨,后來轉業留在了礦上。和楊德軒走在一起的時候,兩個人一高一矮相映成趣,他能說一口地道的徐州話。到平朔前,他是張雙樓礦機電科的一名電工,目前在平朔主要從事皮帶電器的維修工作。在礦東邊不遠處的山頂上,有間孤零零的房子和一個小小的窯洞,原來是放火工品的,后來一直閑置不用,陳加雄經領導同意,把房子簡單收拾了一下,自己搬了進去。去年他又把老婆接來,夫妻二人過起了“山頂洞人”的生活。這里生活很不方便,買菜買糧來回要一個多小時,吃水也要到山下去挑。但他們非常滿足,與在鎮上租房子住相比,每月能節省好幾百元房租呢。項目部有兩個工作面,每個工作面三個班只有一名皮帶電工,井下皮帶只要發生故障,他就必須在第一時間下井處理,有時候夜里兩點多,有時候剛剛上床,接到電話后他就立即下井,留下老婆一人獨守空房,呼嘯的北風從門縫里擠進來,在空蕩蕩的房間里到處折騰。這個從四川來的農村婦女,困意被丈夫帶走,她裹著被子坐在床上,一直等到丈夫上井平安歸來。
周士明是張雙樓礦平朔第一項目部的一名普通黨員,主要負責皮帶機道的清理工作,他說話時嗓子有點沙啞,吐字不清,每句話必須說兩到三遍才能勉強讓人聽清楚,但他負責的工作,都能保質保量一次完成,不像說話那樣經常返工。雁北高原上強烈的紫外線把他的臉龐曬得黝黑,這個來自江蘇鹽城的40多歲的漢子,在平朔過的是候鳥一般的生活:每年的4月份到11月份,他就到礦外的山下,租住村民的窯洞,這里能夠自己買菜做飯,比較節省。12月份到來年的3月份,平朔礦區天寒地凍,他就搬到有暖氣的礦內單身宿舍去住,第二年的4月份,再搬回窯洞,幾年下來房東已經和他很熟,一直把窯洞給他留著。偶爾,他邀請三兩好友,到窯洞中小酌,好友戲稱他為本窯洞的常住“洞主”。太陽落山了,遠處高高低低的山頭籠罩在濃濃的暮靄中,這時候是周士明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刻。他關上窯洞的窗門,也把漫天的風沙關到了洞外,在昏暗的燈光下,給老婆打電話拉家常,傾訴相思之情。他老婆在張雙樓礦附近和別人合伙開小吃部,常年披星戴月,生意也不是太好。他們在徐礦城買了房子,現在還沒有上房,他合計著,等上房后就讓老婆成為真正的市民,到徐州去享清福。
五、錯穿的衣服、錯發的短信以及燒錯地方的紙
劉如金和封海軍是張雙樓礦平朔第一項目部第一批來此創業的職工,在異地創業現場他們兩人光榮加入了黨組織,現在分別被提拔為分管生產的副經理和生產班班長。提起當年的往事,劉如金如數家珍,娓娓道來。他們清楚地記得,2005年的12月18日,他們和工友們一起告別了父母妻子,告別了熟悉的崗位,踏上了外出創業的征程。當時由于大巴司機也沒有來過此地,道路不熟,汽車開到了大同,開到了山西和內蒙古的邊界,多走了很多彎路,來到真正目的地的時候,比原定計劃整整晚了10多個小時。下車后他們被安排住下,共有24個人住在一個三居室的房子里,擁擠不堪不說,夜里有的人咬牙,有的人鼾聲如雷,令人難以入眠。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方便的時候太不方便,只能容納一個人的洗手間,每天早晨門口都排起了長隊,大家只能依次如廁。
朔州地處黃土高原北端,屬北溫帶寒冷半干旱氣候區,年平均氣溫一般為3.6℃~7.3℃左右,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40.4℃。他們克服氣候寒冷、風沙彌漫的困難,憑著敢闖敢沖的精神,終于在異地創業現場打出了一片新天地。2006年的5月底6月初,他們已經在這里打拼了半年,6個月了,對他們來說好像整整過了半個世紀——該回家探親了。火車票買好了,是晚上的火車,第二天中午就能到徐州。春夏之交的朔州,傍晚的風仍然有刺骨的寒意,洗個熱水澡,穿上溫暖的羊毛衫,劉如金和封海軍結伴回家。在火車上兩人互相開著玩笑,最讓他們糾結的是回家后是先擁抱妻子還是先擁抱兒子呢?直到快下車了他們還沒有拿定主意。經過一夜的長途跋涉,火車停靠在徐州火車站。他們提著大包小包,氣喘吁吁來到東站廣場,猛然抬頭,發現東站廣場以及附近的淮海路上走著的是身穿短褲短褂的人們——徐州已經進入了盛夏季節,再看看自己身上厚厚的羊毛衫,感覺好像是外星人來到了地球。
今年39歲的張家響,已經有11年的黨齡了,他現在是第二項目部機掘工區的兼職車間工會主席,工作認真負責,勤勤懇懇,積極協助黨支部書記做好困難幫扶、區務公開和職工穩定等工作,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生活上他有時候毛手毛腳,丟三落四。他的妻子特別喜歡吃肉,不太喜歡運動,偶爾一個人還弄兩盅白酒,身體已經發福,經常有些小毛病纏身。張家響每天晚上8點鐘左右都要準時給妻子打一次電話。這天,張家響一看表時間還早,就先給父親打電話詢問家中的一些情況,然后又給妻子打電話,說了一些夫妻之間的甜言蜜語。放下電話后,他感覺還是放心不下,又給妻子發了短信:少喝酒、少吃葷、多運動,我愛你!
第二天,他的母親打來電話,說你昨天給爸爸發了短信,他琢磨著想給你回復,可是不會,現在正在搗鼓他的手機呢,他還拿著手機給我看,向我炫耀,說小的時候都是爸爸愛你,現在你都快40了,爸爸也老了,應該知道愛爸爸了。下午,他的手機收到一個短信:“我也愛你。”父親終于學會發信息了,父愛深深深幾許,短短的四個字讓張家響淚如雨下,擦濕了半條毛巾。一條錯發的短信,讓他深深體會到父親的溫情和愛意,也讓他明白,很多話要早說,很多事要早做,不然等錯過了,就永遠也找不回來了。
家住豐縣的李仁厚,是平朔第二項目部的一名普通職工,父親于前年春天因病去世,家中還有年邁的母親、妻子和8歲半的兒子。去年底,他不能回家過年,就打電話叮囑妻子,備好年貨,照顧好母親和上二年級的兒子,并一再交代妻子,春節之前一定帶兒子去給父親上墳,放下電話后,李仁厚忍不住嚎啕大哭,惹得同屋的四人一起痛哭流涕。
妻子謹遵丈夫的安排,帶著兒子,憑著記憶來到公公的墳前,又是磕頭,又是燒紙,忙活了半天才下山。轉眼之間,今年的清明節到了,李仁厚正好休假回家,這是后人祭奠先人的傳統節日,李仁厚騎著摩托車,帶著妻兒來給父親上墳,添幾掀新土。來到墳前的時候,他的妻子傻了眼,去年春節前來的時候,由于看錯了參照物,上錯了墳,還跪在別人的墳頭痛哭,當時的眼淚算是白流了。
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黨員,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員工,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他們沒有可歌可泣的壯舉,他們甚至沒有什么激動人心的豪言壯語,他們只是徐礦集團萬千創業者中的一員,正是有他們默默無聞的奉獻,才使徐礦集團外出創業的大旗高高飄揚。他們已經在外出創業的道路上艱難跋涉了很多路程,他們還將繼續跋涉下去,直到在下一個里程的拐彎處醞釀新的頌歌。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