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鳴兄要開啟在另一個世界的博弈了
寫在前面的話:今天(2019年4月12日)上午九時左右,我的手機微信公號上忽然蹦出了《中篇小說選刊》發的一篇永鳴兄的作品,前面贅上了”紀念荊永鳴“五個字,我迅速瀏覽了一下公號文字,沒有發現別的跡象,心里一抖,忽然有種不祥的感覺襲上來。過了一會,那個公號作品刪除了。我迅速劃到永鳴兄的微信頁面,看到他在今年3月26日發的一條微信,心里稍有一絲安然,也便沒有給他發信息過問。過了不到半小時,《中篇小說選刊》公號又更新了一篇消息,題目是《紀念荊永鳴先生》,才知道他已經在4月12日離開了人世,事后知道永鳴兄是11日參加文學活動時突發腦梗的。以往相處的畫面恍惚閃過,隨著淚水流了出來……愿永鳴兄61歲生命得以永恒,愿永鳴兄在另一個世界歌聲嘹亮。把我2015年早些時候寫的一篇關于他中篇小說《較量》的一點只言片語發在這里,以示紀念。
欲言又止的無奈博弈
——荊永鳴中篇小說《較量》談片
一
我是在2015年10月18日上午10時30分讀完荊永鳴發表在《人民文學》第10期頭題的中篇小說《較量》的。從我早晨沏上一杯濃黑的普洱茶,到讀完小說的最后一句“……作為女人,她竟然打起了呼嚕。”或者說到這段話結句之后的“責任編輯馬小淘”,總共用了兩個小時。按理說,讀一篇當代小說是不用拋擲這么多時間的,一目十行或者一目二十行就很可以了,可是這篇不行,由于語感上的快意和情節上的外延輻射,我往往要在讀完這一節之后再倒退到前面尋找一些線索的明證。雜志卷首語一句話說得很對:“在敘事完成度和語感舒適度方面,《較量》是近年小說中少有的。”其實,在前幾年荊永鳴寫的《北京房東》《北京鄰居》《北京候鳥》及長篇《北京時間》等作品的敘述方式上都可見一斑,只不過這一次荊永鳴把場景放在了醫院,不再是“外地人在北京”了。
二
在讀完《較量》的一剎那,心里有點憋屈的感覺,也就是有塊壘不能暢通于胸。我在小說最后一頁的空白處胡亂地寫了幾個字“……這是世道的較量,人性的較量,還是——無奈的博弈”云云。往往在讀一篇好的小說時,我手里的筆會閑不住的,好像不圈圈點點就對不起這個作品似的,而一些蹩腳的作品上,卻很難看到我哪怕是一撇一畫的字跡。我一直在想,一部好的作品即使有多么優秀,卻又能驚起多少波瀾呢?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果能有李清照這般能有鷗鷺驚飛的效果,也就不枉費一個寫作者的心愿了。在一個潛規則淹沒民主與法制的框架里,恐怕入木三分的剖析也難以激起死水中的一點微瀾了。這就是一種大悲哀了。
三
荊永鳴這一次把筆觸狠狠地戳向了兩個要命的地方,一個是醫療改革的隱痛處;一個是信訪體制的遮羞處。兩個地方都是關系到普通老百姓的身家性命的要害處,也是晦澀而無以言說的是非處。荊永鳴把鐘志林拉上小說所搭設的舞臺的伊始就為這次“較量”鋪墊下了基調。從一碗面條的加鹽,到三番五次地上下樓梯,看似貼合常人的心理描摹,卻是把知識分子鐘志林這個典型的人物推出了舞臺。“而是在一些常態化的生活細節上,他把自己搞亂了。”這句話在小說的開始就點出了一個知識分子與世俗常人的不同,以致到鐘志林不聽老院長善意的勸說執意去美國圣約瑟夫醫療中心訪問學習,到最后與和自己經常以“老伙計”相稱的新院長談生裂痕的不斷增大,展開曠日持久的“較量”,到最后兩位殊途同歸的“老伙計”退休后白發相望而扼腕嘆息。較量到底帶來了什么?到底是誰與誰的較量?誰做了犧牲品?“至此鐘志林才發現,他和談生的摩擦與較量,如同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比賽,只是賽場上卻只有他一個人在跑——他跑得氣喘吁吁,疲憊不堪——而對手卻只是站在原點,以微笑的姿態等著他。這是一件多么滑稽可悲的事情!……至此,兩個人在職場上長達數年的較量,最終以不分勝負的方式宣告結束。”這不僅僅是人性的悲哀,世態的悲哀,社會的悲哀,更是許許多多悲哀的疊加!
四
在這篇中篇小說里,有許多句子我必須要抄錄下來。即使我不去說過多的話,我也要在這些句子的下面劃上波浪線,以便更好地引起讀者的注意。
譬如“自從醫改之后,所有的醫院不都是這個樣子嗎?”譬如“至此鐘志林才知道告狀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從某種角度上說,甚至比治療一種疑難病癥還要難。”譬如“鐘志林潛心研究了幾十年的人腦組織,現在他發現最琢磨不透的,是人的靈魂,人的心。”譬如“人是會死掉的,是會化為灰燼的,什么崇高、偉大、權力乃至于鉤心斗角,盡是虛妄,最后都會消失在一片塵埃之中。……人們對死亡的悲觀和對生命的渴望,如此鮮明地并存著——難道,這就是人類的本真?”譬如“權力是無邊的,有時候還是邪惡的。從某種意義上,最單純、最正直和最優秀的人,就越是容易成為它的祭品。”譬如“這個社會有病了,我看得過來么?” ……這些句子在整個小說里像一個人的筋骨,撐起了小說深邃的思想,也是這篇小說無情的刻刀,雖然無力,但卻能深入肌理。還有一個細節,我必須要記下來,鐘正林的愛妻趙淑芬在信訪大廳里找到丈夫時是這樣寫的:“……他正雙手捧著一個中年男人的腦袋,給人做三叉神經穴位按摩。他哈著腰,叉開兩腿,平穩而有力地站在那里,做雙目半合狀。那種專注沉迷的神態,仿佛不是他在按摩著別人,而是在享受著別人的按摩。趙淑芬站在那里,靜靜地看著鐘志林,像是看了他一輩子那么久,最后她差一點哭出來。在離開信訪局的時候,她像一個初戀的情人似的挽著丈夫的手臂。”這一句話使我內心一抖,不是一抖,是長久地抽搐。我不知道是為鐘正林抽搐還是為誰。也許為自己,或者別的。在讀完這句話之后,我端起了早就沏好的普洱茶,現在茶團已經把玻璃茶杯浸漬得烏黑一團了,我深深地喝了一口,感覺到了此生從未有過的孤獨。
五
我打開手機的微信,找到荊永鳴兄,看到他在2015年10月14日的微信空間里發了九幅圖片,在圖片的下面寫了一行字:“由于中國整體經濟下滑,本人小餐館于今日正式宣布破產。懷念那些有酒的日子,銘記那些來過本店的朋友!今后,讓我們在別人的餐館里再見!”永鳴兄在北京胡同里的餐館我沒有去過,他那叫“這墻那院”的餐館這一生是去不了了。我在微信上給他發去了一張讀《較量》后手寫感想的圖片,隨后寫了一句話:“讀罷《較量》,五味雜陳。”十分鐘后,他回了一句話:“謝謝閱讀,沒有寫好。”
我相信,永鳴兄還有許多塊壘沒有傾吐干凈,他還要找地方慢慢傾吐。
煤礦文聯動態
-
4月16日至18日,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詳細]
-
1月25日,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服務活... [詳細]
- 2024年煤炭文化十大新聞
- 中國煤礦文聯“萬福迎春”文藝志愿…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山西古交開展“萬…
- 中國煤炭報:川煤杯2024年“煤炭紀…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淮北礦業杯…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