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志愿者的旗幟高高飄揚
我到達河津市當天,便在當地尋找到四座煤礦,向廣大礦工們發放了自費印制的“礦工安全諺語”宣傳單5000份,礦工們興奮地說:“你送來的安全宣傳單太好了”。
下井救援——希望在支撐著勞累的身體
2010年3月30日,我打車來到了王家嶺煤礦,礦難現場一片忙碌,交警、民警、武警、特警組成了一道道警戒線維護著現場秩序,一輛輛救護車閃爍著警燈在等待著井下的救援奇跡,一群群礦工們向井口扛送著鐵水管,一名名礦山救護隊的隊員們整裝待發、下井救援。看到這里,我不顧一路的勞累辛苦,放下背包,立即加入到扛大鐵管的隊伍中,整整一下午,我身上的衣服全部被汗濕透了,肩膀上疼痛難忍,但是,一想到井下還有許多的礦工兄弟急需救援,我便全然不顧疼痛,和救援隊員們一起硬是堅持著將一根根大鐵管運送到了井口,到了后半夜兩點多,我們終于將三大卡車的粗鐵管卸運完畢。
拖著疲憊的身子,挪動著兩條像灌了鉛的腿,我搖搖晃晃像散了架似地鉆進一個工棚就地呼呼睡了起來,是的,太累了,太累了。
天還未亮,睡在工棚中的中煤救援隊伍就接到命令,準備下井搜尋被困礦工,我從睡夢中驚醒,考慮自己也應該下井一同救援。經請示隊長同意,跟隨他們一起領取自救器、礦燈下井展開了搜救工作。
井下的巷道很長,深深淺淺的濕滑水坑非常難行,我們深一腳淺一腳地進入了軌道巷和總回風巷,展開安裝抽水管道向北翼盤區101回風順槽地區延伸向外抽水的工作,我們一節一節搬運、安裝管道,一段一段揮舞著鐵鍬清淤,呼喊著口號挪動大型潛水電泵……
為了使水盡快抽出,救出被困的礦工兄弟,我和中煤的搜救員工們忘掉了苦和累,渾身上下已被水濕透全然不顧,只想著救人、救人。
在接替的隊伍到來后,我們才疲憊地相互攙扶著走出巷道升井休息。
下午,當我再一次要求一同下井救援時,馬隊長說上面剛剛下來指令,除礦山救護隊外,一律不準許外部人員下井。
看來,我只能配合在井口地面上開展后勤救援工作了。
做志愿者——就是要漂亮地完成任務
接下來的幾天里,我除了接受指揮部一些臨時任務外,就一直守候在井口裝卸水管、電纜、竹筏等搶險物資,隨著搶險救援工作的大規模展開,一個個礦山救護隊和武警部隊也陸陸續續進駐王家嶺,因為我從事過電工職業,指揮部要求我將搭建起來的帳篷內全部接上電、亮起燈。
于是,我帶上了兩名同志拿起尖嘴鉗子、試電筆、絕緣膠布、改錐等工具迅速投入到了新的戰斗中,
我們為一個個帳篷安裝插座、吊起燈泡、掛上電線、接好開關、放置配電柜,風風火火地展開了志愿活動,我們只用了一天時間,便將礦難現場所有的帳篷全部通上了電,亮起了燈。當指揮部的領導得知我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將任務完成后,連連夸贊,太好了,志愿者真行。
晚上,看著一個個帳篷中隱約透出的燈光和晃動的人影,我百感交集,高興的是礦山救護隊員們能夠享受到自己辛苦一天的勞動果實,揪心的是自己再也不能親自下井救援不知生與死的可憐的被困礦工兄弟們。
夜晚,坐在高高的煤堆上,我含著眼淚在心中默默祈禱:愿井下的被困礦工兄弟還活著,愿水早日抽完,愿他們早日被救出來。
安全監管——防止次生事故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二天剛蒙蒙亮,不知哪里來的精神,我從工棚里一骨碌爬起來就快步到了井口,繼續開展向井下運送水管電纜等工作,向軌道平板車上裝膠皮水管。裝完后,我到食堂吃飯,回來后驚異地發現,捆綁水管的鐵絲竟然是單股的。如果在下斜巷過程中斷開,到處滾落的管道極易釀成事故,將正在行走的救援人員砸倒,后果不堪設想。我馬上要求重新捆綁。但是,自己作為一名志愿者,人微言輕,勞累的員工們根本不聽我的勸導。
無奈之下,我馬上找到指揮部,匯報了這一違章情況,并直言陳明厲害關系,絕不能為盲求速度在搶險救援過程中發生次生的傷亡事故。我的建議得到指揮部的充分肯定,當即派人來到井口命令重新用雙股鐵絲捆綁水管,并逐一將連接平板車的銷子上好保險。
干完活休息時,我耐心地向救援員工講解著違章作業的重大危害:“我們累點兒不怕,麻煩點兒也不怕,怕的就是因為我們的違章行為導致別人受到傷害,我們于心不忍啊……”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解釋收到了成效,最后,大家終于消除了抱怨,我們在后來的勞動中成了好朋友、好伙伴,十幾個人還互相留了電話號碼,希望以后再敘這段十分難忘的經歷和緣分。
井口救援工作二十四小時不停歇,許多隊伍輪番上陣。我作為一名志愿者,每天和不同的救援隊伍并肩干活十幾個小時。那時候,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和精神,累和困早已經不復存在。我深深地知道,是營救井下被困的一百多名礦工的迫切心情在激勵著我。
井口吊裝工作繁忙而又瑣碎,大到十幾噸重的大型變壓器,小到一千多斤重的井下防爆開關,吊裝現場的搶險救災物資很雜亂,負責指揮吊裝的人員以及干活的礦工明顯缺乏遠離高空重物的安全防護意識,站在重物下方干活。并且,許多救援人員和中煤員工在現場來回穿梭忙碌,情況十分危險。我著急地再次向搶險指揮部建議,應該在吊車吊臂最大曲張的范圍內,拉上警戒線,由專人看護,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以免發生危險。并應該派出有指揮起吊工作經驗的指揮者和員工隊伍在現場吊卸物資,絕不能違章作業、吊臂及重物下方不能讓無關人員靠近。
指揮部領導采納了我的建議,當天下午,井口吊裝現場的安全秩序便得到徹底改善,就連我這個建議人試圖靠近警戒帶也被喊聲制止住了腳步。
省長王君握著我的手說:“志愿者都是好樣的!”
4月2日,進入搶險救災的第四天,井下排水工作到了最緊張的時刻,井下的水位出現了不降反升的情況,人們的心被揪緊了。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禱著水位趕緊下降,我們不能把歷盡千辛萬苦熬出來的成效付諸東流,我們決不能讓井下被困的礦工們再次失去生還的希望。
上午,我臨時被安排負責看護排水管道。當時,我正在干活,十分費力地將一節節管道進行著支護,防止水的沖擊力使管道斷開,影響正常的排水進度。
正在此時,我突然聽到有一個人問我是哪兒的,我說自己是山西潞安集團的一名志愿者。聽我介紹后,他轉向他身邊的一個人說了幾句什么話,我沒有聽清楚?!?/p>
原來,此時王君省長和陳川平副省長正好到排水管道旁邊查看,問我話的是陳川平副省長身邊的工作人員??吹轿倚厍芭宕鞯摹爸袊驹刚摺毙嘏坪?,陳川平向王君介紹,說這是來自潞安集團的志愿者。
省長王君得知我是志愿者后,親切地同我握手,并連聲說道:“謝謝你,志愿者都是好樣的,你們能在這里幫忙我們很需要啊,救援就需要像你們這樣的專業志愿者。”
我當時很激動,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還要繼續努力,不能愧對潞安員工這個光榮的稱呼,不能愧對我胸牌上的五個字——中國志愿者!”
忍受艱苦——一切為了被困的礦工兄弟們
在王家嶺礦難現場,由于帳篷有限,我只能每天睡在礦工撤出后的破爛工棚里,這里的工棚四面透風,所謂的屋頂還有很多折射進陽光的小洞洞,在十一天搶險救援的日日夜夜里,山里的冷風颼颼地在工棚中刮來刮去,我沒有被子,只能裹著軍大衣睡,晚上剛剛迷糊著就被凍醒了。
在第三天之后的幾天里,中煤的救援工人們奉命回去休息,空空的工棚里只剩下我一個人。深夜時分,我拖著疲憊的身軀孤單地回到工棚中,又寒冷又孤獨,噗噗啦啦的破布扇動聲夾雜著嘯叫的山風,搖搖欲倒的工棚里躺著瑟瑟發抖的我,我害怕得不敢熄滅燈,只能滿懷愧疚地浪費一點兒國家的電力能源了。
這兩天還下著小雨,我渾身潮濕,好像還散發著霉變味。備受煎熬的我幾乎產生了明天就回家的念頭。
可是到了第二天,我又滿懷希望地在干活中盼望著晴朗的天氣能早日到來,好曬干身上濕乎乎的衣褲,干爽地干活,全力營救被困礦工。
當救援工作到了第八天的時候,王家嶺礦難現場上萬人艱難的救援努力終于沒有白費,奇跡發生了。
5日0點30分,這是一個令所有人激動的時刻,一百多名被困了八天八夜的礦工,從數百米的井下救出,現場頓時掌聲雷動。
我忘記了勞累、忘記了疲憊,忘記了困倦,萬分激動地我和身邊的救援人員一起歡呼雀躍、把雙手拍得通紅。
我看見淚水在人們的臉上縱橫,我也是淚流滿面。因為,我們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是不離不棄的救援、艱苦卓絕的拼搏精神感動了上蒼啊。
王家嶺井口,這是一道萬眾矚目的生命之門,一名,兩名,三名……一個個被救礦工從這里被抬出,一陣陣的歡呼聲此起彼伏,我作為一名普通礦工志愿者,雖苦猶榮,我見證了生命的奇跡,見證了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中中國礦難史上重要的救援奇跡!
(作者單位:長治市安全文化宣教基地)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