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三等獎:芻議企業職工的文化建設
職工文化是企業意識形態的集中反映,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隨著企業的產生而誕生,卻不會隨著企業的的消亡而消失。136年的開灤,在其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不同階段,以其驕人的歷史鑄就了企業的輝煌,由此形成了不同時期的職工文化。搞清職工文化建設的現狀,研究職工文化建設的傳承與發揚,應是目前職工文化建設者的首要任務。
一、開灤職工文化建設的現狀。
1.職工文化建設的形態不適應當下的現實需求。
職工的文化建設,大多由工會主導,在計劃體制經濟下,企業更像國家管理者,職工被賦予國家主人的身份。因此,那時黨的文化就形成了職工文化的另一種形式。職工精神價值追求與風氣的形成,都緊密追隨執政黨的價值觀與精神風貌。職工群體中以勞動模范為主所凸顯得價值觀念,對企業建設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也涌現出一大批職工群眾的精神楷模,如國家改革開放后開灤全國勞模中,吳旭芝、侯占友、艾友勤、侯振清、張京川、趙國峰、張文市,他們作為開灤工人階級的杰出代表,集中體現了不同時期職工隊伍的精神風貌,而以不同表現形式對勞模精神的弘揚,體現了職工文化建設的與時俱進。實施市場經濟體制后,職工在企業和社會中的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職工文化形態,比如,組織開展文體活動、比賽評獎、加強圖書館、職工書屋建設,開展時事、政策等知識講座和培訓,開展書評、書畫展、論文作品征集、歌詠、文藝表演等大多沿襲了傳統的做法,可謂幾十年一貫制。作為新時代的職工,對文化的需求不論形式還是內容,同老一代礦工比,他們的價值取向發生了很大變化,張揚個性、自我、理性與現實,他們不再崇拜由過去企業文化建設培塑起來的勞動模范,他們文化程度較高,知識結構前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時代感較強,而我們現在的職工文化建設還沒能跟上這個變化,可以說,現狀落后于時代,落后于職工的消費需要,落后于其他文化形態。
2.對職工文化建設研究不夠,下力量不足。
目前,開灤對職工文化建設的研究還未上升到用機制上的創新與建設來改變現狀,不少單位,既不能滿足職工的文化消費需要,也沒有能力創造職工群眾的文化消費需求。一是在機構設置與人員配備上嚴重不足,在基層單位,從事職工文化建設的機構幾乎全被兼并,人員更是匱乏,大多是兼職,這些同志勉強支撐著傳統的職工文化形態。二是一些專業人員的招聘幾近與基層單位無緣,基層從事文娛活動,依靠的是半路出家或者業余愛好的積極分子,無所謂正規不正規,自娛自樂,這種現狀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職工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三是投入嚴重不足。文化設施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單位領導的愛好,領導感興趣,規定的經費劃撥就及時,投入相對到位,反之,則不然,因此造成大多數基層到位的場地、器材、設施投入明顯不足,由于受到場地、環境的限制,很多業余愛好者被擋在了門外,群眾性的文體活動體現得不充分。四是形式與內容明顯落后于時代。比如,大多數職工宿舍沒有開通互聯網,了解更多信息只能靠手機,尤其是一些大學畢業生,他們已習慣了用電腦從事工作和休息,明顯感覺到生活環境的落后。
3.上級組織的示范與帶動作用不明顯。
如,在影視領域,央視頻道,工農兵三大群體,唯獨沒有工人頻道,工會組織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建設全國性影視媒體的重任,強化職工文化產品的營銷平臺和文藝形式,否則,職工文化建設就失去很多路徑和依靠;再比如工會系統的網絡,類似于央視的新聞聯播節目,鮮見職工文化建設及文化形態的表現形式,給職工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七一”、“十一”歌頌黨、歌頌祖國的文藝匯演,而那些距離大多數職工又很遠。
二、搞好當前職工文化建設,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思考。
(一)尊重歷史傳承,引導職工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民族文化是職工文化的根源。傳統文化中無論道家還是儒家,有很多思想值得今天推闡和借鑒,比如,和諧、民本、君子人格、順任自然,中庸、勵志、勤奮、獨立、犧牲等傳統觀念;同樣對于西方符合人類文明進程和潮流的,我們就要講“拿來主義”。從歷史上看,每一次民族文化的鼎盛,就是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優秀價值觀念與文化精神,融合成新的民族文化形態,先秦如此,漢唐如此,宋代強盛時候亦如此。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合作,主張義利共生的價值取向,在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中,提倡莊重自制,重視教育感化,強調社會責任、勤奮工作,是對過去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應當成為今天職工文化的內核,踐行24字核心價值觀,應當成為當代職工的自覺行動。
(二)研究職工隊伍的文化消費心理,有的放矢地加強文化建設。
就目前煤礦企業而言,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低、工作環境艱苦是其勞動特點,低學歷占職工隊伍的大多數是文化程度的主要表現,雇傭思想和短期行為是當前用工的主要特點,市場化、契約化、制度化是企業經營的主要方式,在上述情況下,職工有改變工作環境的迫切要求,有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向往,有提高生活質量的渴望,更主要的是有得到社會尊重和理解、緊跟時代步伐的追求,滿足他們的消費心理,就是當前職工文化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其實,在我們身邊不乏群眾性職工文化建設的示范和引導。比如社會上廣場舞的興起,迎合了大眾體育健身的特點,滿足了人們集體活動、互相溝通的愿望,因此很有市場。又如互聯網的大平臺作用,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方便了大眾生活,因此方興未艾。再比如現任開灤熱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趙曉平創作的《行云有影》、《永遠回蕩的旋律》、《閑情隨筆》三本書,歌頌人間真情,宣揚真善美,倡導人與人之間平等、友愛,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愛護,在物欲橫流、人際關系緊張的今天,道出了人們心中的期盼與渴望,迎合了廣大職工的文化消費心理,增強了人們閱讀的情趣,在職工心理市場有了一定空間。
(三)要勇于改革過去職工文化建設的弊端,增強創新的激情。
職工文化消費的背后,是一種價值觀念。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文化形式必須“寓教于樂”,失去了“樂”這個形式,“教”的目的就無法實現,只有職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他所表現的作品才具備基本的接受條件。要改掉幾十年一貫制的機械、片面被領導或單位綁定的習慣,把職工喜歡的傳承并發揚光大,把僵化形式與呆板觀念改掉。努力克服強行灌輸的宣傳形式。宣傳不能機械理解與灌輸,因為職工有不接受的權力。事實證明,強行灌輸的文化產品沒有一件是成功的。比如一些電視節目的低收視率,就是因為人們不接受節目的思想及表現形式。又如,企業的文山會海,除了領導報告,就是領導指示,會議效果不言而喻,也因此成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反“四風”的重點。
(四)履行工會職能,實現普及與提高有機結合。
職工文化組織和職工文化陣地是工會開展群眾工作、密切聯系職工的最好方式之一,也是工會履行維護職能和教育職能的具體體現。深化職工文化建設,必須把堅持黨的領導與工會依法獨立自主、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結合起來,把服從服務大局與全面履行工會基本職責聯系起來,把黨的要求、行政的需要與職工的意愿統一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職工文化建設的作用。職工文化活動必須突出職工的廣泛參與,促進職工文化活動更加群眾化。同時必須不斷提高企業文化活動重點項目的水平和質量,形成特色,創造“品牌”,只有將普及與提高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職工文化的基礎更為扎實、活力更為強大、發展更具后勁。
(五)進一步完善職工文化建設的領導機制、運行機制和創新機制。
提高認識,完善企業職工文化建設的領導機制。要明確領導職責,從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的高度充分認識推進職工文化建設的深刻意義。職工文化建設是企業黨政工的共同職責,是推進企業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的根本之舉,是實現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的迫切需要。職工文化和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是用先進的理念教育職工、用崇高的精神激勵職工、用明確的目標鼓舞職工、用規范的制度約束職工、用榜樣的力量感召職工、用領先的科技武裝職工的過程。加強職工文化建設,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關系到增強企業文化軟實力,關系到提高企業競爭力,關系到保持和發展工人階級的先進性。要加強組織領導,聯系實際不斷推進職工文化建設。要建立黨政工齊抓共管的職工文化建設領導體制,形成黨委領導、行政負責、工會推動、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將職工文化建設納入企業文化建設整體規劃,共同設計、共同實施,創造出更多具有時代特征和豐富內涵的活動載體與活動形式。
科學管理,健全企業職工文化建設的運行機制。要建立職工文化目標管理考評體系、持續改進體系等日常工作評價運行機制,形成職工文化建設有布置、有落實、有檢查、有評價的工作格局。要加大職工文化建設的宣傳力度,充分發揮企業媒體陣地作用,營造濃厚的職工文化氛圍。還要總結推廣職工文化建設經驗,及時發現、培育、宣傳和推廣職工文化建設的優秀典型。
以人為本,建立企業職工文化建設的創新機制。只有體現以人為本,才能充分調動全體職工積極參與,進而推動職工文化建設的持續創新。要在職工文化建設中體現先進性、把握時代性、富于創造性,營造職工文化創新氛圍,創新職工文化建設的方法和載體。加強協會建設和興趣小組建設,推動職工文體活動向全員化、自主化、業余化、多元化、小型化、社區化方向發展;依托協會,加強職工業余文藝團隊建設,提高團隊專業水平,努力打造職工文化體育活動新的品牌,使廣大職工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切實分享到企業職工文化發展的成果。
煤礦文聯動態
-
為總結行業集郵工作新成果,促進行業集郵協會溝通... [詳細]
-
7月16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 [詳細]
- 中國藝術報:以藝術之名 禮贊烏金…
- “新時代最美礦工”先進事跡發布
- 第六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在淮河能源集…
- 2025年煤炭行業文化藝術工作會議暨…
- 中國煤礦文聯走進安徽華塑股份公司…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