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4期


卷首語:聽畫記
聽畫家們講畫,我還是第一次在這一群畫家里,有我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但即便熟悉的也只是人,對他們的畫和他們的藝術主張我并不懂得。所以一聽他們講自己的畫和自己的藝術實踐,我就感覺有點兒陌生和有趣,有點兒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熟悉的幾位畫家中,趙小剛講的是素描,仲偉權講的是國畫,張霖生講的是山水,殷陽講的是油畫。趙小剛拿出的幾張素描不是我常見的那種,有骨感,節奏感也強,十分的藝術。聽他一講我才知道素描也有幾類。隔行如隔山。不知他斜背著掛包,雙手撐著講臺,金雞獨立,一臉的認真算是哪一類?仲偉權說,世人畫牡丹多用粉,這我不懂。我看到市面上的牡丹大多畫得大紅大紫,說顯示的是富貴氣。但老實說,這些牡丹我從沒有看見貴,看到的都是富的流俗,仲偉權說她畫牡丹偏要還牡丹以自然,側重于貴。的確,我看她畫的牡丹就很入眼,果然有別于市面上的那種。
張霖生的山水畫,峰巒蒼翠,樹葉霜紅,早就喜歡了。他用一口唐山口音講畫,講得慢條斯理,別有韻味;而殷陽一站上講臺就像一位年輕的學者,講起油畫來嘴里一套一套的,他說工業油畫,煤礦油畫聽得出來,他對油畫的創作是花過功夫認真研究的。什么服務時代、革命英雄主義、生活化、生命本質審美,他講得有理有據,很有系統、也很有見地。講話時,他時而抿著嘴唇,仿佛一個成熟后的青皮后生,心里透著自信。
羅保根講了自己的版畫。他為人樸素,講得也很樸實。或者沒怎么講,只是靜靜地打開他的畫讓我們看。他的版畫于樸實中透著不凡,我看他的版畫像過電影。舊式電影。一幅幅的,濃濃的一股鄉土氣息撲面而來,讓我不由得想起童年,感受親切的鄉村輪到李振軍講山水了。他聲音很小,我聽不太清楚,但我知道他喜歡畫冊頁。他畫山,將山上所有的植被都剝落了去,山石嶙峋,只剩下一副骨架;他畫水,或幾根線條或一溜溜的鵝卵石。畫山不是山,畫水不是水顯然,山水在他眼里不再是平常山水,是禪意、是藝術的。所以他的山水畫上留有很多的空白。這空,這白,在他是不屑一顧的累贅,在我卻是十分在意的俗世。我頓有所悟。
聽他們講畫,他們的畫和思想一下子就充斥在我藝術想象的空間了。只可惜我的那點兒美術知識早丟到爪哇國去了,及至文新亞先生講起他的水彩畫創作,我只覺得面前煙雨朦朧,一片的色彩斑斕。
(徐 迅)
[目錄]
卷首語
聽畫記 徐 迅
美術
他從東北大平原走來 記北方平原畫派畫家徐白一 關 鑒
如是著靈性 韓和平中國畫品讀 趙 黎
把美好的情感注入畫面 我看張振武和他的油畫 畢學軍
感動煤層,感動生活 李毓澍國畫創作的意境 凌 翼 韋辛夷
藝術人生
真實生活,誠實創作 著名詞作家張枚同訪談 程 楣
書法
蒼潤古雅,落紙云煙
評張秀嶺的書法創作 張森嚴 孫繼泉
巧拙相生出造化 談戚志敏的書法藝術 張樹天
激勵出來的書法創作 品讀楊淑惠的漢簡和瘦金隸 牛慶國
感性的張力和理性的洞達 杜占存書法作品賞析 張任東
傳承·探尋 李海宗
篆刻
刀石交響樂無窮 侯連華
攝影
攝影家用第三只眼表達情感世界 張 斌
胸有丘壑拍大片 談如何使用DV機拍攝美景 鄒宏志
曲藝
把真情釀成美酒捧給觀眾 記平頂山市曲藝家協會主席崔銀龍 李河新
收藏
心靈之窗·人類的眼睛 徐建明專題郵集作品介紹 劉德位
石質煙壺別樣艷 王家年
妙趣橫生的鼻煙壺 方憲生
蕭嫻老書法作品珍藏軼事 胡定放
藝苑雜談
夏夜聆聽 齊鳳池
始終抱著對世界的好奇心 朱孟軍
佳作賞析
封二 錄毛澤東詩詞《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草書) 王愛紅
封三 《故鄉天下流傳》(油畫) 馬本成
封四 《佛即福也》(國畫) 蔣義海
告讀者與作者 本刊編輯部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