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政在“同煤杯·第二屆尋找感動中國的礦工”活動啟動儀式上的講話
在同煤杯·第二屆尋找感動中國的礦工活動啟動儀式上的講話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 王顯政
2011年6月3日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
值此中國煤礦文聯文代會召開之際,我們相聚一堂,隆重舉行同煤杯·第二屆尋找感動中國的礦工大型活動的啟動儀式,這是我們煤炭行業的一件盛事!也是中國礦工史上的一件大事!這里,我代表活動組委會向蒞臨會議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前來參加這次活動的全國煤礦文化工作者和新聞界朋友表示誠摯的問候!向為這次活動提供支持的同煤集團表示崇高的敬意!
2006年,我們舉辦了首屆兗礦杯·尋找感動中國的礦工活動,這項活動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在煤炭行業中引起了極大反響。活動共收到全國各基層煤炭企業報送上來的參選人物500余名,組委會本著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認真審閱,反復討論、嚴肅評選,經過基層投票和評委會的層層評選,共評出感動中國的礦工杰出礦工10名,感動中國的礦工杰出人物10名,感動中國的礦工特別榮譽礦工3名。他們的事跡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后,引起了全行業、全社會的普遍關注。特別是譽為大孝至愛的礦工謝延信的事跡,感動了中國。
延續感動,延續力量,是大家共同發自內心的感受。這種感動和力量理應得到延續,理應在全行業、全社會引起廣泛共鳴。今年,適逢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同時又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同煤杯·第二屆尋找感動中國的礦工的舉行就顯得意義尤為重大,影響更加深遠。通過再次開展尋找感動中國的礦工活動就是要挖掘埋藏在煤礦工人心靈的那份對煤炭事業的執著,對礦山的深情,對開采煤炭、奉獻光和熱博大胸懷;以此謳歌煤炭工業的發展成就,頌揚煤礦工人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展示勞模精神與時代特色相結合的新一代礦工風采;讓全社會理解煤炭行業、尊重煤炭事業、關心煤礦工人、支持煤炭工業健康發展,全面提升煤炭行業的社會形象;鼓舞煤礦職工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勇于拼搏、銳意進取,向黨和國家獻上全國550萬煤礦工人的真摯祝福。
中國煤炭工人是一支久經考驗、為共和國經濟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特別能戰斗的隊伍。煤礦工作環境艱苦、危險性高,礦工們長期工作在地層深處,面對陰冷或高溫,水、火、瓦斯、煤塵、地壓等自然災害威脅,默默無聞地為人類貢獻著光和熱,他們的勞動應該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和補償。長期以來,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煤炭工業的健康發展,深切體貼和關懷煤礦工人。新中國成立以來,老一代革命家曾多次深入煤礦,看望煤礦工人;近年來,胡錦濤、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也先后多次到礦區、到井下看望煤礦工人。2007年,在全國煤炭行業勞模大會上,溫家寶總理曾滿懷深情地說:煤炭是我國能源的主體,煤礦工人從事的工作事關國家經濟建設,十分光榮,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得到全社會的愛護。這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煤礦工人理解、關懷和愛護。因此,我們必須大張旗鼓地宣傳煤礦工人、宣傳煤炭企業、宣傳煤炭工業。
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煤炭工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我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資源賦存特點決定了在今后較長時期內,煤炭仍將是我國的主要能源。初步預測,到2015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將達到40億噸左右,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仍將占66%左右。關注煤炭,關心礦工,不僅是煤炭行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戰略問題。為保障國家能源供給,煤礦工人將要一如既往地發揚艱苦創業、科技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共和國經濟建設提供光和熱。
但也必須看到,由于我國煤炭資源條件相對較差、煤礦生產力總體水平還不高,礦工的奉獻與社會地位還不相適應,改變這種現狀,還需要我們進行不懈的努力,也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希望各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煤炭企業要高度重視這次活動,通過尋找感動中國的礦工活動,尋找到那些在全國煤炭戰線上艱苦創業、科技創新、無私奉獻、成績突出的讓人感動的煤礦工作者、勞動者;講述他們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和靈魂深處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謳歌他們為祖國煤炭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樹立煤炭行業廣大職工、優秀煤炭企業家、先進科技工作者和勞動模范的良好形象。通過這項活動,樹立行業典型,發揮榜樣的作用,加快科技進步,推進企業管理創新,促進煤礦安全生產,建設和諧礦區,努力提高煤炭工業發展的科學化水平。通過這項活動,進一步增強煤炭行業的凝聚力,為煤炭企業營造一個良好寬松的環境,促進煤炭工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我們真誠地希望新聞界、文藝界的朋友,煤炭系統和全社會的廣大作家及文學工作者積極投入到這次活動中來,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來完成這項工作,深入礦區、深入煤礦、深入基層、貼近礦工,不辭勞苦,精益求精,實事求是,把最感人的事跡挖掘出來,為中國礦工樹碑立傳,為中國的煤炭工業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最后,祝活動圓滿成功,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愉快!
謝謝大家!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