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遺忘——首次國家公祭文學行動在南京舉行
——首次國家公祭文學行動在南京舉行
由江蘇省委宣傳部主辦,江蘇省作協承辦的“拒絕遺忘——首次國家公祭文學行動”12月5日在南京舉行。同時舉行還有長篇報告文學《南京大屠殺全紀實》以及《雨花》《揚子江詩刊》的公祭特刊首發式。中國作協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何建明,江蘇省委宣傳部部務委員李朝潤,鳳凰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佘江濤,江蘇省作協黨組書記、主席范小青,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朔,副巡視員、創研室主任汪政等出席首發式。參加活動的還有韓國著名學者詩人洪廷善、金光圭、金炯榮、鄭玄宗,我國著名文史專家經盛鴻、作家徐志耕,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朱成山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媒體記者等。新聞發布會由范小青主持。
《南京大屠殺全紀實》飽蘸國人的血淚,文筆大氣磅礴,以詳盡的事實和一手資料以及諸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震撼著讀者,以犀利的拷問促使今天的讀者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深入思考其歷史教訓現實意義,是一部從中國人的視角全面反映這一事件始末的力作。這部作品從報告文學的角度,做為首個國家公祭日的文學獻禮。該書為江蘇省作家協會重點扶持項目,已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4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出版重點選題”。
作為《南京大屠殺全紀實》的作者,何建明在發言中講述了這本60萬字巨作從采訪、準備到創作的過程。他說,“我的內心非常清晰:只要沒有人把這一歷史事件的真相寫好,我就必須去寫。” 何建明說,他更多地是關注它的全面性和客觀性,還有對事件本身的分析性。既寫了被害者的親述史,也寫了從日軍口中及“第三者”的眼里、嘴里說出的及經歷的“南京大屠殺”。
江蘇作協的純文學雜志《雨花》和《揚子江詩刊》,也分別推出了公祭特刊。《雨花》特刊采用了多種藝術形式,涵蓋文學、法學、歷史學、社會學以及美術等諸多領域,前所未有地多維度、全方位反映南京大屠殺歷史。專刊主要采取紀實、詩歌、散文等文學表現方式,通過深入走訪,調查研究,專家審讀等形式完成制作。史學專家經盛鴻教授在發言中介紹了《雨花》特刊的編輯情況。《揚子江詩刊》的特刊《中韓詩人特刊》,也采用了詩圖結合的方式,共240頁。圖片為表現南京大屠殺慘案的歷史資料。舒婷、吉狄馬加等14名中國詩人和黃東奎等15名韓國詩人,共同用詩歌抒寫了中韓兩國同為二戰受害國的苦難歷史,表達了兩國人民熱愛和平的共同情感。特刊邀請了韓學家、漢學家互相翻譯為兩國文字,以中韓雙語呈現。
首發式上,中韓詩人分別朗誦了特刊里的詩作。鳳凰出版傳媒有限公司、《雨花》編輯部和《揚子江詩刊》編輯部分別向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贈送了書刊。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