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量過萬后,中國微電影還缺什么?
2013年中國產出了多少部微電影?答案是超過一萬部,竟達到傳統影院電影的十余倍。由中國電影教育信息情報研究中心和北京電影學院聯合編著的《2013中國微電影發展報告》提供的這個數字,讓人直觀地感受到了如今國內微電影發展的紅火態勢。要知道,在里程碑式作品《老男孩》上線之后的2011年,中國微電影年產量僅有30余部,這個數字在短短兩年間暴增了300多倍。
微電影市場規模的高速擴容,也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品牌和公關公司跨入這一領域,希望分得一塊蛋糕。《芭樂新媒體影視行業發展報告》指出,2012年微電影的市場規模已超過100億元,到2015年或將超過200億元。然而,與以票房、口碑和獎項作為衡量準則的傳統電影不同,當下的中國微電影創作缺乏明確的標準,這也讓很多觀眾難以判斷,究竟什么樣的微電影才是好作品?
在中國影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康健民看來,要判斷微電影的品質優劣,首先要厘清它的特性。微電影不是傳統電影的從屬,而是傳統電影藝術和現代藝術及科技手段的一種融合。康健民表示,與傳統電影整體、宏觀的視角不同,微電影更多從個體生命體驗出發,承載的是個人對于社會的思考,凝聚個人文化情結,張揚個人才華,實現自我內心與社會、與世界的對話。
鑒于微電影具有投資與創作門檻低、社會參與度高、傳播力強的特點,康健民認為當下我國的微電影創作需要在兩個方面進行提升。一是藝術質量,二是與生活的關聯度。康健民表示,目前我國微電影的制作在整體上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若要實現微電影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國家的政策法規為基礎,同時更需要一套關于微電影的制定、評判和執行制度。在康健民眼中,只有提高藝術質量,微電影才能稱其為電影;而只有接地氣,微電影才能獲得更為廣泛的傳播和認可。
創作:為一字憋得眼睛發藍
不久前,一檔由中央新影集團、杭州云門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北京云門映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視協微視頻(微電影)委員會等合力打造的《中國微電影報道》欄目正式啟動,這檔集資訊、系列劇、訪談、微電影課堂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微電影節目開辦的初衷,就是扶持優秀青年微電影導演、提高中國微電影整體水平。
中央電視臺副臺長、中央新影集團董事長高峰將微電影比作新聞紀錄片:在改革開放前,老百姓在電影院和廣場上觀看新聞片;隨著電視機的普及,人們開始在電視上看《新聞聯播》;而到了互聯網時代,新媒體就成了傳播新聞的主要平臺。電影這種藝術形式也一樣,必須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發展。高峰表示,在如今這樣一個多屏時代,在移動終端上觀看短小精悍的微電影,已成為人們的文化生活常態。經過調研后我們發現,當下的觀眾非常需要一個兼具權威性和互動性的微電影新媒體傳播平臺,《中國微電影報道》應運而生。
據介紹,《中國微電影報道》包括資訊欄目《微電影報道》、系列劇《微報外傳》、訪談欄目、器材教室四大板塊,旨在通過介紹微電影行業動態、展現微電影編輯部日常工作狀態、采訪微電影幕后人員及介紹微電影拍攝常用器材和使用技巧,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我國微電影的行業現狀,回顧解讀行業的發展生態,并引發業界的深入思考。欄目將先期登陸官方平臺央視網和新影網,第二輪將登陸優酷網、土豆網、騰訊視頻等商業網站以及50家以上的地面電視頻道。
《中國微電影報道》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為微電影行業輸血。如今中國電影的創作人才斷檔現象十分嚴重,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傳統電影的‘盤子’太大,動輒投資數千萬上億元,很少有制片方會將如此巨大的投資交付給初出茅廬的電影新人。北京云門映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劉星陽表示,而投資相對較低的微電影正是青年導演們的演武場,我們希望通過搭建這樣一個微電影新媒體傳播平臺,為中國的微電影創作乃至傳統電影創作輸送年輕的血液。
作為青年導演扶植計劃的顧問,著名導演翟俊杰認為,微電影貼近公眾生活,是講中國好故事的絕佳載體,但講中國好故事并不意味著就能講好中國故事,再好的題材碰上拙劣的藝術技法,也無法產生優秀作品。拍微電影就像寫十四行詩,要用最精煉的語言講出最精彩的故事和情感,要講究,絕不能將就。投資低,絕不意味著藝術含金量也低。5到20分鐘的微電影,同樣要具備與傳統電影一樣的題旨、情節、結構、語調和節奏。翟俊杰表示,總之,中國的微電影要良性發展,必須要走提高藝術質量、增強專業化之路,就像老舍寫小說時那樣,‘為一字憋得眼睛發藍’。
題材:不應被商業綁架
近日由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中國影協、北京電影學院、歐美同學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另一場關于微電影的活動安全行·中國首屆公益微電影創作大賽,則將關注點聚焦在了微電影與生活的關聯度上。
據統計,我國每年因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傷亡的人數都超過20萬,大多數慘劇都因為事故人交通安全意識淡薄所致。因此,本屆公益微電影創作大賽將主題定為關愛生命,文明出行,旨在以微電影為載體,以宣傳交通安全為目的,以普及交通法規和安全知識為主要內容,拓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參與面和受眾面,激發全社會對交通安全的關注和支持。大賽共設劇本創意獎項、微電影綜合獎項和微電影專業獎項三大類共計50個獎項,在今年9月到明年1月期間面向全社會征集參賽作品,并于明年3月評出各類獎項。
在微電影逐漸形成產業鏈的當下,這種看似草根的藝術形式早已不再是學院派的專屬陣地,諸多商業資本的涌入使得微電影與廣告片的界限愈發模糊,很多觀眾在糊里糊涂地看完一部微電影之后才發現,原來這是某品牌投資拍攝的廣告片!中國電影教育信息情報研究中心主任劉軍認為,在發展的初期階段,微電影的確需要廣告植入帶動資金運轉,但這并不意味著微電影就要與廣告片趨同。相反的,除了純商業創作,微電影的特性決定了其更能夠在民生、公益等領域開拓一片天地。劉軍表示。
在康健民看來,本屆公益微電影創作大賽就是讓微電影更好地介入并影響公眾生活、積極傳播公益正能量的一次有益嘗試。相對于傳統電影,微電影易制作、傳播載體多元化,能夠通過網絡和手機平臺快速而大規模地傳播,比影院電影更貼近普通民眾,社會影響力也遠遠超過一般的文化娛樂產品。希望這次微電影大賽的舉辦,能夠更迅速、更有效地向公眾傳播交通安全知識。康健民說。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