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聲音”別為生意丟了初心
《中國好聲音》果然是筆中國好生意。
最近,該節目在淘寶上開了家旗艦店,店內貨架上最吸引眼球的商品,當屬本季好聲音57位轉身學員的廣告代言。這家網店的頁面上,學員們的照片按照搜索熱度和網絡關注度的順序依次而列,每張照片下方都明碼標價,最低5000元,最高30000元,商家花費不同價位的代言費,即可買到這些學員,為自己的店鋪做代言,時間不長,只有7天,用頁面上的說法,這叫微代言。
在商家眼中,這筆敢作敢為的好生意或許是互聯網思維的又一種創新。一方面,時刻尋覓商機的電商開始撬動娛樂經紀這塊大蛋糕,為小微企業提供方便,而且在模式上更加強調定制化。另一方面,一檔電視節目的商業價值鏈被盡可能拉伸延長,更加前置化,即便是那些排名落后,也許只能再勉強撐上一兩輪比賽的選手,也可在離開前雁過拔毛,站好最后一班崗。
不過,對于曾經熱愛這檔音樂選秀節目的觀眾和歌迷來說,這樣的商業奇招卻有些讓人無語。
2012年好聲音橫空出世,曾經是令人頗為驚喜的。在注重外貌、包裝和人脈的娛樂圈,這檔節目敢于獨樹一幟地標榜只關注聲音,只關注音樂,不管歌手長相如何,家庭出身如何,或是曾經蜷縮在哪一個小角落里唱歌,只要其聲音足夠有特色,足夠有辨識度,唱功卓爾不群,能將作品演繹得淋漓盡致,就有機會登上萬眾矚目的主流電視平臺,甚至制造一夜成名的勵志神話。可以說,那時的好聲音確實是在拿聲音說話。
今年,好聲音到了第三季,導師們依舊坐在轉椅上盲選,編導們依舊從天南海北淘換回來了各類學員,但當好聲音日益成為好生意,這個節目似乎日益退回到娛樂圈的庸常規則中去。比如這次推出的網上微代言,在微代言榜上排名前列、價碼最高的,無不是長相甜美、清純的妹紙,但那些聲音出色、長相平常的學員,商業價值則明顯居于人后。難怪有網友吐槽:這終究還是顏控的世界啊!
其實,不少觀眾早已發現,今年的好聲音學員明顯較前兩季更加賞心悅目,視覺效果更加突出。尤其是女學員,批量秀出膚白貌美路線,曾經的鄭虹、劉雅婷那樣的另類女生,似乎已經與這個舞臺絕緣。對于觀眾的這一質疑,節目組曾解釋說這是巧合。可是,哪兒來的那么多巧合呢?尤其是在微代言業務推出之后,節目組的審美選擇,不能不讓人疑心是在為商業訴求鋪路了。
從悅耳走向養眼,好聲音在絞盡腦汁拓展商業版圖的過程中,一不小心打碎了它最初呈現的美好底色。這一季的好聲音,從啟動至今,已不知經歷了多少爭議和質疑。似乎有必要在這個時候提醒一下,千萬別忘了出發時的初心那份對音樂的純粹的敬意和誠意。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