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價值點亮曲藝魅力
有時候聽說某某部門組織了一些與當下形勢貼得很緊的晚會或是演出時,我總不免心存疑問,文藝歸根結底是要為人民服務,但是跟形勢跟得如此之緊,會不會是應時應景之作?會不會是接受任務不得不作?會不會影響文藝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直到有一次,我跟隨著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中國文聯和中國曲協等組織的我們的價值觀曲藝走基層全國百場巡演,才改變了我的想法。
當聽到相聲《如此包裝》中,一位誠實正直的男士拒絕把自己包裝成富二代、官二代以獲得女友家人的好感,他說你不知道拼爹拼到最后,常常是‘坑爹’時,觀眾樂了;當聽到雙簧《常回家看看》,老媽媽跳起了小蘋果時,觀眾也樂了;當聽到《信義兄弟》中,哥哥在給農民工送工錢途中遇車禍死亡,弟弟義無返顧地擔起了這筆債,他們的媽媽拿出了自己的養老錢,觀眾動容了。
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曲藝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使之更顯魅力。它是在我國傳統道德的基礎上結合當代社會生活總結出來的,它的根是扎在群眾中的。參加這次我們的價值觀曲藝走基層全國百場巡演的演員們告訴我,其實這些作品不是應景之作,都是自己在生活中有所發現、有感而發,繼而創作出來的。有正能量的作品自然契合我們的價值觀主旨,兩者是相通的,先有作品,后有演出,其實恰也符合曲藝的特性。
作為文藝輕騎兵,曲藝在中國革命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毛澤東同志說的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說曲藝是輕騎兵,一是因為它的作品來得快,曲藝工作者們被現實感染,能馬上就章,形式靈活多樣;二是指它能說走就走,來一場指哪兒去哪兒的演出,例如一個快板演員只要把竹板帶上就能表演;三是強調它的戰斗力,它的語言通俗易懂,它的故事揚善懲惡,它的諷刺一針見血,它能以情動人,它能融理于娛,觀眾喜聞樂見。曲藝作品有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天然優勢,恐怕這也是我們的價值觀曲藝走基層全國百場巡演得以成行并取得良好反響的原因。
此外,巡演也成了青年曲藝演員冒頭、各曲種大顯神通的舞臺。我曾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想當年,我師父的湖北大鼓光是磁帶就賣到了600萬盒、沒有山東快書,一臺晚會不能稱其為晚會這種美好追憶于今并非全無可能。年輕的曲藝工作者非常珍惜每一次與觀眾見面的機會,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自己所唱的曲種能再現往日輝煌。此次巡演走遍全國各地,把北方流行的曲種帶到南方,把南方流行的曲種帶到北方,把一個曲種漸行漸遠的身影送回到觀眾身邊,讓已經受過影視文化沖擊的觀眾再次感受到傳統曲藝的魅力,讓觀眾重新發現曲藝。我想,這也許是此類主題曲藝演出的又一個價值。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