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創意:如何從可能變為現實
日臻完備的技術手段現在已經能夠將人類所有的想象變為影像現實,這昭示著電影進入了全能時代,電影的藝術表達不再像過去那樣受制于技術手段,而是更多地取決于人們的創意以及實現這個創意的能力。當相應的客觀條件具備之后,人們想拍一部什么樣的電影,以及如何將這些創意從可能變成現實,成為關系到電影未來發展的重要命題。
創意不能與商業完全對立
在中國的宏觀經濟管理框架中,電影被納入了文化產業范疇不要誤以為將電影納入與企業相關聯的文化產業是對電影文化使命與社會責任的擱置,恰恰相反,明確電影的文化產業屬性,正意味著對電影文化使命與社會責任的擔當。這是因為文化產業是一種將創意置于其行業發展核心地位的內容產業。內容為王是文化產業的第一屬性。
創意,在電影產業化的過程中無疑起著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那種認為創意要盡可能地遠離商業,惟有這樣才能興盛的觀點以及將創意與商業兩極化的認識,實際上會蒙蔽我們對媒介與大眾文化的了解。盡管創意與商業之間仍然存在著對立、沖突甚至相悖的情況,包括創意內在的藝術特性可能會與商業固有的經濟屬性相互矛盾,可是創意終究會為商業市場的拓展提供最直接的智力支持。
目前,面對中國電影的現實處境,我們既需要那種能夠與好萊塢大片進行正面交鋒的商業電影巨制,來爭奪電影市場份額;同時也需要那種能夠批量生產的常規影片,為大眾的日常文化消費,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的電影市場,提供標準化、系列化、類型化的主導型產品。所以,到底為觀眾提供怎樣的電影產品,這是電影在進行投資決策前必須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其次,才是導演、編劇、演員的確定以及劇本的寫作這類具體的創作問題。
預設有導向的價值空間
其實,在電影產業生產體系中,創意并不是與制作、傳播、消費相互關聯的一個簡單要素,好像一次性解決了就能一勞永逸,而是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始終處于核心地位的關鍵因素,具有連續性、關聯性。我們不能將電影的創意看作一個文學性命題,只停留在策劃與劇作的紙面功夫上。這其實是對電影創意的一種曲解。盡管一部電影的劇本創意在整個電影生產環節中極其重要,盡管電影的許多創意成果都是在文學的基礎上完成的,確定電影拍攝的文學腳本甚至在世界電影史上被認為是改變電影歷史的重要觀念之一,但這絕不意味著電影的創意是一個僅僅局限在電影文學范疇內的命題,電影的創意從來都不是只針對劇作而言的。大多數劇本在拍攝時會進行修改,也已經成為世界電影界的共識。
現在,中國隨著整個社會階層的重組與分化,大眾心理也正處于一種多樣文化價值觀相互交匯與分流的時代。不論是基于電影的商業考慮,還是立足電影的社會責任,電影的價值取向都是創作過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我們不僅要關注一部影片在敘事邏輯和人物性格上的合理性,更應注重一部電影在價值取向上的合理性,特別是對于一部影片預先設定的價值空間給予必要的關注。即便我們身處一種多樣文化交融的社會語境中,作為主流商業電影,其價值定位也應當與公眾普遍認同的價值取向為基準,以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為圭臬,這樣才能夠保證電影的價值導向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傾斜或移位。
情節推進要契合觀眾需求
與一般商品相比,電影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產品,其特殊性就表現在它的內容層面必定涉及人類的情感、道德、心理、文化等因素,而且這些又都涉及人類的社會理想與價值觀念。所以,任何電影的創意從根本上講,其核心所在就是建構人們對于社會、人生以及生命價值的終極定位。不論故事編得多么曲折復雜,也不論影像的制作多么光怪陸離,每部電影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傳導意圖。
電影,作為一種影像的敘事體系,其創意的根本是要講好一個好故事。正如美國影片《星球大戰》的制片人馬克·拜爾斯所說:我對于電影的信念總結起來是一句娛樂業的古老名言講好一個好故事。無論是武術、動作電影還是家庭戲劇,無論是驚險片還是浪漫喜劇,這句話都同樣適用。這才是其受觀眾歡迎的原因。所以,不要以為主旋律影視作品都在說教,其實它們所表達的人生哲學是許多其他題材并不具備的。那年,國內電視臺紛紛播放韓國歷史劇《大長今》的時候,韓國卻在熱播我們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長征》。是他們對中國革命成功與否感興趣嗎?是他們對電視劇中的戰爭戰略感興趣嗎?我想都不是。真正吸引他們的應該是劇中那些在逆境中擺脫艱難困苦的人的命運因為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人們需要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尋求精神的教誨和心靈的啟迪。從這種意義上看,《長征》是最好的人生勵志教科書,對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都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最重要的是這些啟示不是來自于說教,而是來自于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
令人欣喜的是,在中國電影產業化的生存境遇中,許多電影正逐漸從那種只注重個人表達的藝術觀念中走出來,越來越關注觀眾對敘事邏輯的接受程度,這樣能在創意的初期就著手設計如何將觀眾的心理需求縫合到影片的故事情節之中,進而使電影在商業上贏得觀眾越來越多的認可。電影所體現的價值觀不應當成為一種外在于影片敘事的額外要求,加入到導演的工作臺本之中,而是應當與電影公司的商業策劃和營銷方案一起整合在電影的制作方案之中。
同時,我們在為一部電影的市場勝利而歡呼的時候,除了總結和推廣其商業創意與營銷策略之外,更應當關注整部影片的文化價值表達。影片《集結號》當年不僅在招商銀行獲得了5000萬元人民幣的無擔保貸款,而且還成功進行了主流價值觀的有效傳播。如果說,美國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的敘事主題是為了讓一個普通士兵在慘烈的戰爭中活下來,關注的是普通人存在的生命價值,那么《集結號》的敘事主題則是為了讓那些死去的普通士兵能夠永生,關注的是普通人犧牲后的生命意義和精神價值。說到這里,我們強調的是,不要以為只有美國電影在講述人的價值,中國電影只講述人的犧牲。國產電影所寄予的曠世情懷其實在許多情況下超越了好萊塢電影美國至上的價值觀。
創意不僅限于原創
我們強調電影創意的重要,并不是說電影的全部創作都要依賴原創。能夠從社會現實生活中發現創作題材,為電影提供量身定做的劇本固然好,而根據小說、戲曲、話劇等現有作品改編而來的電影同樣有其藝術價值。不只是選材創作過程得到了創意的支持,營銷發行上的創新做法也為電影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有些歷史題材的作品可以借鑒的素材極其有限,像影片《張思德》可供選擇的歷史資料幾乎為零。可由于從創作之初影片就有明確定位,鎖定了特定的放映日期和拍攝周期,最后不僅實現了預期的社會效益,還創造了良好的市場業績,并且專門開創了一個以紀念日為標志的特殊電影放映檔期,為主旋律電影的市場運作提供了成功的經驗。包括《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的全明星策略,其做法雖然引起一些爭議,但這種創意畢竟為中國主旋律電影的市場營銷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有益經驗。還有諸如《走路上學》和《西風烈》,素材就是《南方周末》上的兩篇報告文學,但經過電影化的再創造,前者將一個山區孩子通過江上滑索上學的真實故事,升華成一個姐弟之間生死相依的情感傳奇;后者在中國刑警的特定題材上嫁接了西方公路片的類型化元素,使其敘事風格帶有強烈的兼容主義的美學品質。包括第五代導演的發軔之作《黃土地》同樣也是改編自郭小川的一首長篇敘事詩,由此可見,電影的創意之路可謂四通八達。進入新世紀以來,已經有許多外國制片公司開始從視頻游戲中選取素材進行電影拍攝,如《古墓麗影》《生或死》《生化危機》。大千世界,電影的創意資源隨處可見,對它們的創造性開掘必將為電影增添新的藝術活力。
對于百花齊放的電影藝術世界而言,不同題材、不同類型,在保證正確價值導向的前提下,必然在電影的職能上各有側重。所以,我們的電影既可以有像《建國大業》那樣以中國革命的恢弘歷史為題材的鴻篇巨制,也可以有像《人再囧途之泰囧》那樣以普通百姓生活為基礎的草根喜??;既首肯像《百鳥朝鳳》那樣傳承現實主義美學傳統的言志之作,還歡迎像《洋妞到我家》這樣直面家庭生活,抒發現實夢想的影片畢竟,我們不能指望一種電影來支撐整個中國電影市場,完成電影的所有職能。基于整個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創意應當為中國電影的發展繁榮,開啟氣象萬千的未來之門。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