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小微文化企業 激活文化產業細胞
小微文化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文化部會同工信部、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將于近期出臺《關于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意見》。盡管具體支持措施尚不得而知,但相關部委人士表示,《意見》將從市場準入,減輕稅負、經營生產成本,信貸支持等多個方面,解決小微文化企業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
自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了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戰略目標以來,文化產業便迎來了政策密集期。今年以來,國家更是接連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從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到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再到加快對外文化貿易,政策惠及范圍幾乎覆蓋了文化產業的所有領域,文化產業的政策體系基本建立起來。此次出臺小微文化企業的支持政策,無疑是對我國現有文化產業政策體系的補充、完善和細化。
如果說大中型文化企業或集團是文化產業的骨骼的話,那么小微文化企業則是支撐起產業巨人的細胞和肌肉。小微企業往往是大中型企業的孕育之母,而大中型企業規模大、產業鏈長,能帶動大批上下游小微企業的發展壯大,因此扶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與打造大型文化企業航母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健康、有活力的文化產業市場格局,應該是大量小微文化企業不斷涌現,部分小微企業成長為大中型企業,大型企業積極參與全球競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小微企業是最有活力、也是對市場環境最敏感的市場主體。在以創意為核心的文化產業領域,小微企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文化產業是近年來發展很快的一個產業,眾多小微企業的出現則是該行業快速發展中的一個特點,盡管尚沒有權威部門統計小微文化企業的數量,但業內人士估計,小微文化企業至少占絕大多數。它們雖然資產規模較小,但在活躍市場、激發活力、促進創新、增加就業、豐富供給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僅有12%的小微企業營業額增長速度在30%以上,其余大多數企業則發展緩慢。小微企業具有經營波動性大、抗風險能力弱等特點,受文化產業輕資產的產業特點影響,在同等條件下,小微文化企業的盈利能力更弱,風險性更大,更需政府的扶持。
實際上,盡管國家近幾年并未針對小微文化企業出臺具體的支持措施,但國務院已經把小微文化企業納入國家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框架中,出臺的大量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均適用于小微文化企業。為針對性扶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2013年6月,文化部正式進入國務院促進小微企業發展領導小組,與工信部、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合作制定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
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的具體政策盡管目前仍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支持政策的出臺將為小微文化企業發展帶來重大利好。要激發小微文化企業的發展動力,財稅、金融等相關政策固然必不可少,打造有活力的市場環境更為重要。相關扶持政策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外力,市場環境的優化將為小微文化企業成長提供強勁的內生動力。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仍主要依靠投資推動,而非消費拉動;一些關鍵領域主要依靠財政資金引導,而非活躍的民間投資。這種市場環境若得不到改變,小微文化企業難以獲得持久的發展動力。
我們應從保護知識產權、完善文化資產評估體系和投融資渠道、創意人才培養等方面著手,優化市場環境,吸引大量資本和人才進入文化產業。政府要更多借助市場的手段進行調節,政策取向走向普惠型,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針對目前市場環境中不完善的地方,利用經濟手段進行調節,充分調動起各個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推動文化產業由政府投資為主向社會投資為主轉變。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