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編輯,這個中間人不好當!
小到給一個故事中的主角取個打眼的名字,大到在整個故事的情節大綱中提供一個更易于讀者接受的走向,既要注意傳播環節和營銷渠道,還要關愛作者身心網絡文學編輯需要面對作者、讀者、媒體、分銷渠道,出版發行、策劃宣傳幾乎一把抓
編輯的QQ群是一個作者最開始的地方,通常編輯會把你分配到一個其他作者都和你的情況差不多的群,比如同批次寫文,文差不多冷熱之類。這樣,你會和這些作者比較容易有共同點,好相處。如果你的文不錯,堅持下去,過一段時間,編輯會根據作者寫文的熱情、作者的知名度再進行調整。
正文完結之后,讀者都會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有的編輯會建議你加寫番外(正文中未交代的內容編者注),這樣能讓讀者覺得安慰,讀完之后對你的好感度也能增加。
上述有關網絡文學編輯和寫手互動的事例,是寫手在一篇網絡文學寫作經驗分享的帖子中提到的。由于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巨大差異,其編輯工作也不再僅限于傳統意義上的編輯,網絡文學編輯的工作都有啥?記者在與若干網絡文學寫手的交流中發現,小到給一個故事中的主角取個打眼的名字,大到在整個故事的情節大綱中提供一個更易于讀者接受的走向,都是網絡文學編輯的工作范圍。
17K小說網創始人劉英擔任網絡文學寫手酒徒和驍騎校的編輯、經紀人已有七八年。他在驍騎校作品《匹夫的逆襲》新書發布前,策劃了屌絲節來吸引讀者關注;在制作酒徒的新書《男兒行》的時候,工作內容則細到章節名怎么寫,多到十重活動層層設計,寫手的粉絲QQ群管理等等。在作者創作中,網絡文學編輯會與他們溝通作品選題、具體寫法;新書發布后要策劃營銷活動,找出版社聯系紙質書的出版,找制片人溝通影視方面的合作。任何一個傳播環節、渠道都要了解,成績好壞要關心,作者身心要關愛。劉英說。
《人民文學》雜志社編輯馬小淘在對比純文學編輯的工作時說,純文學編輯與作者的關系就是啄木鳥與樹的關系,在作品確定發表的情況下,編輯要做瑣碎而具體的校對工作,就像是啄木鳥挑蟲子,為樹的健康出力。我們會反復地校正錯別字,核查作品里涉及的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作品中所有的引文,邏輯上的錯誤,前后文的連貫,可以說校對工作海納百川,涉及文學以外的幾乎所有學科,物理、化學、地理等等,都需要編輯查閱資料來核實。她曾遇到一篇小說里寫到:把一塊肉橫著切三刀,豎著切五刀,切成15塊。連這樣的細節也要反復推敲,我找了一張紙,橫著畫了三下,豎著畫了五下,而后數塊。發現確實有誤,橫三刀豎五刀應該是切成24塊。
馬小淘認為,純文學編輯要有敏銳度,要及時捕捉各種作者的新動向,及時約稿。要有良好的文學感受力、鑒賞力,能夠相對準確地判斷出作品的高下。而后是編輯校對能力,這是一項綜合能力,既要有一定的閱讀量,知道什么是經典,又要了解一個時期的文學潮流和當下文學的切實發展狀況,基本上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劉英則坦言,網絡文學編輯在內容尺度把握和策劃、案頭功夫上,比純文學編輯弱,而且短時期內要達到那種專業程度很難。這既是積淀不夠,同時也是網絡文學的特性所致。相較而言,更需要知識面廣,與人打交道的能力強,具有基本的項目管理能力。傳統編輯都是專家型人才,而網文編輯則屬于雜家。傳統編輯主要面對作家,只需考慮內容策劃和制作,而網文編輯需要面對作者、讀者、媒體、分銷渠道,出版發行、策劃宣傳幾乎一把抓。
我覺得網絡文學沒必要像純文學編輯那么專業,由于網絡文學更新快速、內容海量,對編輯體力上是巨大的挑戰,勘誤、校對等工作對于網絡文學編輯來說,就像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此之外,馬小淘說,純文學編輯和網絡文學編輯有共同的責任,那就是不斷拓展和提升自己,特別是今天的網絡文學更是天馬行空,編輯要通過積累,令自身在面對眾多光怪陸離的文字時,能自信地給出正確的判斷。
網絡文學編輯更接近傳統大眾文學雜志或圖書的編輯,也就是更需要了解市場的走向、受眾的口味,以進行更精確的推介定位。而純文學意味更濃的傳統文學雜志編輯,往往本身兼任作家或評論家,他們往往是文學運動的發起者和推動者,這在文學史上是很常見的。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對兩種編輯工作這樣區分。他認為,純文學編輯很多時候并不僅僅是市場和受眾的跟隨者,也扮演引領者的角色,他們需要對整個文學發展的情形非常熟悉。但在網絡文學目前創作者眾、好作品少的境遇下,嚴鋒認為,網絡文學編輯在某種意義上也要承擔與純文學編輯類似的角色,不能僅僅被已有的閱讀趨勢牽著走。要能慧眼識英雄,特別是還未成大器的璞玉,要善于發掘和雕琢,并進行包裝和推廣。這是網絡和傳統編輯都應該做的本業。
許多網絡文學編輯及平臺的管理者也正在意識到這一點。劉英說:做好一個網文編輯不容易,單純想辦法讓作者賺到錢還好,如果還要幫作者實現一點‘文青’的理想,那就難上加難了。作者成績不好怎么辦?人氣下降怎么辦?沒錢吃飯怎么辦?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需要我們一個個去解決。
劉英在工作中時常感覺到,我們逐漸為看得見的‘成功’所引導,但在‘成功’之余,我們也應該容忍‘不成功’,因為‘不成功’帶來了嘗試、創新和希望。他認為,有志氣的作家和編輯不應滿足于解決溫飽問題,也應該有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他也表示,有必要給好的網絡文學編輯提供更多的資源和保障,對于在順應市場之外做出引領潮流、實現理想等方面努力的編輯,獎勵非常有必要。
正如嚴鋒所說,無論傳統文學還是網絡文學,編輯都是讀者和作者之間的中間人、溝通者、聯絡人。網絡文學并沒有廢掉編輯這個職業,依然需要優秀的編輯,并且需要他們發揮更積極能動的作用,這也對編輯的素質和才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