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項目需要開放眼光與合作思維
日前,文化部對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進行公示,其中引人關注的是擴展項目有147項,占了幾乎一半。
比如說剪紙,就有靜樂剪紙、桐廬剪紙、浦城剪紙、水族剪紙、定西剪紙、回族剪紙,涉及福建在內的6個省份;太極拳也包括了我省張三豐太極拳在內的5個類別。
再聯系前一陣申遺成功的大運河和絲綢之路,就是通過一種文化線路的概念對文化遺產重新審視和挖掘,從而對其價值和需要保護的內容有了新的認識。沒有緊盯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而是靠開放眼光和合作思維,才有了大運河和絲綢之路的成功。從中也可以發現,如今無論是文化項目的打造、文化品牌的塑造、文化內涵的挖掘,都呈現一種開放與合作的態勢,以往那種靠一個項目或者一個文化遺產吃遍天的情況較難再現。
何謂開放眼光?舉個例子,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村,雖已經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但其價值很大程度上隱藏于武夷山雙世遺的光環中。但是,如果從萬里茶道的角度看待下梅村,作為茶路的起點,可以體現提供了一種已經消失的茶文化傳輸歷史的特殊見證,是對人類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的農業文明遺址這一價值,下梅村獨有的世界級遺產價值得以凸顯。
如何合作?近日剛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的武夷山市中華武夷茶博園是一個例子。茶博園過去只有一些雕塑以及文字介紹武夷山茶文化,靜態單調的方式難以吸引游客。去年起,武夷山市將茶博園交給印象大紅袍公司經營,將印象大紅袍的演藝資源和茶博園結合,推出體驗游,創設游客互動的環境氛圍,邀請游客參與表演如儺舞、斗茶,指導游客自己動手制作大紅袍茶葉等,讓大家零距離地感受閩北多彩有趣的茶文化。互利共贏的合作方式一下子盤活了一個景區。
開放眼光與合作思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一種新趨勢。要達到發展的目的,各地亟須突破的是狹隘的地域意識。我省諸多文化品牌的打造,就需要一種至少是全省一盤棋的思路。比如朱子文化,就不能僅限于閩北地域;畬族民俗,也是散布各地;對臺文化,更是需要舉全省之合力打造。
當然,因各地利益所系或能力所限,有時無法達到如此高度。這時,就需要一種長遠眼光加以彌補。比如,某地希望打造一個文化項目,就需要把該項目與當地文化底蘊、當地乃至周邊文化產業鏈相聯系,類似于在該項目上安裝了不少的標準接口,其他文化項目只要也有相同接口,便能相互對接上。
文化是未來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誰能以開放眼光和合作思維提前布局,便有可能掌握今后發展的主動權。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