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百花齊放、量質齊升 電影事業迎來新發展
7月7日電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電影生產第三大國;全國影院票房收入從2002年的不足10億元增長至2013年的217.7億元,同期影院銀幕數從不足2000塊攀升到2萬余塊經過十余年的探索與奮進,我國電影事業快速發展,勢頭興旺。
不久前,多部委首次聯合出臺了支持電影發展的八項經濟政策。8日,全國電影工作座談會又將在京開幕。如何借此契機,全面提升電影創作的思想藝術質量,推出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進一步推動中國電影事業邁上新臺階?廣大電影工作者拭目以待!
創作百花齊放、量質齊升 電影事業迎來新的發展
近年來,中國電影事業發展捷報頻傳,創作、市場、產業齊頭并進。盤點去年電影市場表現,票房數字尤為引人注目:2013年全國電影票房突破200億元,國產票房份額達59%。
國產電影迅速提高的不僅僅是票房成績,還有整體質量。《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張思德》《梅蘭芳》《唐山大地震》《中國合伙人》《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一號目標》等以豐滿的藝術形象、高尚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價值導向,獲得觀眾和業界一致認可;《楊善洲》《郭明義》《真愛》《蘭輝》《天上的菊美》等影片不忘藝術堅守,以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書寫先進典型事跡,謳歌新時代、贊美新生活、引領新風尚。
此外,《人再囧途之泰囧》《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失戀33天》《非常完美》等影片時尚風趣、貼近當下,實現了與年輕觀眾的有效對話;《狄仁杰》《一代宗師》等影片按照電影工業模式制作,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電影品牌。
回顧過去,中國電影發展歷程并非一片坦途。上世紀90年代中期,有段時間電影市場非常低迷,全年票房不到9億,全國存活的電影院線大概只有2000多塊銀幕,大部分電影院都改成了歌舞廳、網吧或者家具城,各地電影制片廠從業人員流失嚴重。那時,業內最常說的話就是我們如何走出低谷。導演尹力回憶說。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毛羽介紹,當時中央非常重視,曾就電影發展專門出臺了六項經濟政策,對電影業走出困境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電影頻道、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就是那個時候誕生的。
當時的扶持電影發展的政策對后來中國電影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保證了國產電影在院線的放映比例,鼓勵了各類資本建設院線和投資電影的積極性,推動了全產業鏈發展。毛羽說。
如今,歷盡滄桑的中國電影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走上繁榮發展的大道。
多部委形成政策合力政策利好助力電影產業升級
電影事業要爬坡過坎,國家就要制定著眼長遠、結合實際的戰略。
6月19日,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出臺了《關于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從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土地政策等八個方面支持電影產業發展。這些政策包括:每年安排1億元扶持5至10部重點題材影片;電影發行企業發行收入五年內免征增值稅;補貼中西部地區及東部困難地區縣級城市數字影院建設;鼓勵金融機構推出適合電影產業需求特點的信貸產品和服務;實行影院建設的差別化用地政策
被譽為頂層設計的大手筆甫一出臺,業界振奮:政策必將進一步解放電影生產力,為電影繁榮發展帶來新一輪增長動力。
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所長丁亞平認為,推動電影產業繁榮發展,就要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和政府作用結合起來,讓政府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縱觀八項經濟政策,可以說是配合電影產業升級需求而生,全方面地加大了對電影業的支持力度。
好萊塢影片資金的主要來自于金融業,很多美國銀行對中小電影企業甚至是獨立制片人都有專門的貸款產品,我們目前雖然有一些創新案例,但差距還很大。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馬賤陽處長說,政策已經釋放信號,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利用信貸、股權、債券、保險等多種渠道支持電影產業發展。
影院建設方面,單體影院怎么建?商業設施里的影院怎么建?不能進行土地劃撥的影院如何與文化館和博物館結合建?對老舊電影院改造有什么樣的政策?種種疑問,也都能在政策中找到答案。
這次開了多部委聯手扶持電影產業的先河。去年以來,在中宣部的牽頭組織下,七個部委廣泛調研、協同攻堅,最終形成扶持政策。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表示,這些措施不僅涵蓋產業鏈各環節,還有兩大突破第一次細化了促進電影創作生產的資金規模和支持影片數量,第一次對金融支持電影產業發展、影院建設土地政策做了詳細規定。
電影行業越發達,市場越擴容,國產電影壓力越大,此時此刻,黨和政府下決心助一把力,電影事業才能邁上新臺階。饒曙光說。
國運興,則電影興。優惠政策恰如一池活水,將更好地澆灌電影產業。中國電影繁榮發展的目標,將在政策利好中逐步體現。
真金白銀推動電影繁榮發展、多出精品力作
看到期盼已久的扶持政策如愿出臺,很多電影人感慨不已,政府一次性推出高含金量的政策,是產業的大利好,一定把政策用足用好,使之轉化為推動電影繁榮發展、多出精品力作的真金白銀。
城市影院協會會長陸遙指出,全國去年新增銀幕5077塊,平均每天增加14塊,今年增速更快,平均每天約18塊,政策的利好勢必將加速影院建設的步伐。而經濟政策和措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發展壯大中國電影業,做大中國電影這塊蛋糕。
歸根到底,電影產業還是內容產業。如何創作出體現中國夢、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的影片?如何積極展現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基因并讓觀眾喜歡?這些,都是當代電影人最應該思考的問題。
談到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扶持重點題材影片,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劇本規劃策劃中心主任、電影編劇蘇小衛認為,國家對重點題材影片進行扶持,是引導創作導向的具體措施,是對投資方和創作人員的鼓勵和支持,更為提高重點題材影片的創作質量提供了保證。
重點題材片和商業片都要接受觀眾檢驗。在起點給重點題材影片以推動力,使之能夠集合更優秀的創作團隊,擁有更充足的創作時間和更好的創作條件,真正達到‘三性統一’的創作目標。她說。
電影生產的前端是原創和制片,終端是院線和衍生品。令人擔憂的是,如果在前端處于劣勢,只能搭好了平臺,讓好萊塢電影公司在中國市場大顯身手了。尹力說:中國電影要在競爭中獲得地位,必須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電影概念,講好中國自己的故事,構筑我們自己的體系,重塑我們電影的靈魂。
導演陳國星說,只有拍出好看的電影去贏得觀眾,做強做大本土市場,才能使國產電影在全面開放的市場里立于不敗。他期待,有更多的資金向弘揚時代主旋律的影片創作傾斜,解除導演和主創人員的后顧之憂。
集結的號令再一次吹響,廣大電影人將以更大的創作熱情投入電影事業中,抓住機遇,開拓進取,用電影夢書寫中國夢、充實中國夢、豐富中國夢,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