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創作、市場、產業齊頭并進
《催眠大師》憑借新穎的類型和扎實的創作獲得良好口碑;《冰封:重生之門》以奇幻題材吸引大眾目光;《人間小團圓》寫實溫情,贏得文藝青年的青睞5月,類型、風格各異的國產電影質量不俗,面對好萊塢大片《超凡蜘蛛俠2》的沖擊,依然取得票房佳績。
這,只是中國電影有序、繁榮發展的縮影。中國電影從2002年開始產業化改革,從剛開始的手足無措,到現在越來越堅定自信,甚至給世界電影產業帶來驚喜。
創作百花齊放質量整體提高
近幾年,中國電影捷報頻傳。以2014年一季度為例,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統計,全國電影票房67.86億元,同比增長45.3%,其中國產片票房42.42億元,約占62.5%。
國產電影迅速提高的不僅是票房成績,還有整體質量《人再囧途之泰囧》《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青年導演的作品,劇情時尚,實現了與年輕觀眾的對話;《狄仁杰》《畫皮》等按照電影工業模式制作的系列電影,憑借絢麗的視覺效果和積累的人氣漸成品牌;《廚子戲子痞子》《全民目擊》等用獨特的創意和故事,拓展細化了類型電影;《一九四二》《金陵十三釵》等大片注重藝術完整性、美學嚴肅性,探索商業和美學的平衡。
在走市場的過程中,中國電影不忘藝術堅守《一代宗師》《白日焰火》《萬箭穿心》《推拿》等影片頻頻在國內外獲獎;《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警察日記》等為代表的主旋律影片,從生活細節和百姓視角出發,獲得觀眾認可。中國電影人,尤其是青年創作群體不斷適應變化的市場環境,更多、更有效地與觀眾互動,為中國電影大眾化、多樣化和類型化作出了貢獻。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如是總結。
銀幕迅猛增長觀眾結構變革
2012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也成為世界電影人競相爭奪的寶地。這樣的佳績,與如火如荼的影院建設密切相關。
截至2013年底,我國的銀幕總數為18195塊。2013年全國新增銀幕5077塊,平均每天增加近14塊。今年銀幕增速更快,平均每天約18塊,一季度剛結束,全國銀幕就突破了兩萬塊。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中小城市尤其是縣級市的影院建設將進一步推進,銀幕增速短期內不會放緩。電影發行家趙軍認為,二三線城市尤其是縣級市院線的建設,給中國電影的普及提供了基層傳播平臺,打破了電影只在一線重點城市傳播的瓶頸。
饒曙光則指出,新興市場的出現,催生了電影觀眾結構的變革。植根于中國文化的國產影片,能夠與觀眾形成更多情感互動,相比高成本、大場面的好萊塢電影,基層觀眾對國產影片有天然的認同感和信任度,這為國產電影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分工精致細化市場意識增強
電影產業以電影制作為核心,但不局限于電影的生產、發行和放映,而是囊括了電影衍生品、電影院和放映場所建設等多種經濟形態。
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內部的精細化分工越來越明顯,許多以往不受重視甚至不存在的市場業態不斷涌現、發展藝恩咨詢等電影市場調查和測評機構,研究觀眾的觀影偏好和期望,為投拍電影分析潛在的機遇和風險,協同制定合理的發行計劃;在放映環節,電影書籍、原聲帶等后產品開發以及影院相關賣品銷售大大增加了市場收益,擁有萬達院線的萬達集團2013年度爆米花品項銷售高達3.9億元。
當下觀眾品味的差異化發展越來越明顯,電影人逐漸意識到了解和服務觀眾的重要性。像中國電影資料館、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等特殊化影片放映影院,以及最近拉開帷幕的華夏電影發行公司經典影片回歸院線等,都是電影產業轉向市場驅動、消費者意識增強的結果。饒曙光指出,中國電影市場的格局可能隨時被打破,誰適應了變化、抓住了觀眾,誰就可能脫穎而出。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