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舞博會:吹響舞蹈文化產業集結號
成立行業協會、實施品牌戰略、專業公司與專業院團強強聯合,打造舞蹈演出、教育培訓和產品服務產業鏈,推出時尚舞模,中國舞蹈藝術界
吹響舞蹈文化產業集結號
第二屆中國舞蹈藝術博覽會觀察
現在,舞蹈已全方位覆蓋各個層面的人群,過去狹隘的舞蹈市場概念已被徹底打破。我不知道后面到底會發生什么,但新的產業正在形成,新的傳媒方式也在形成。中國舞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馮雙白這樣描述當下舞蹈產業的態勢。他還用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比喻:時隔9年之后,我們再次舉辦中國舞蹈藝術博覽會,正式吹響了舞蹈文化產業的集結號。
7月22日至24日,第二屆中國舞蹈藝術博覽會在京舉辦。在博覽會的舞蹈文化產業論壇上,馮雙白發出這樣的宣言。10000平方米的展出面積,400余個展位,70余家參展單位,涌動的人群和熱鬧的場面,似乎都讓馮雙白有理由如此信心滿滿。相比而言,早在2002年就雄心勃勃舉辦的首屆博覽會則顯得冷清了許多。
顯而易見,事情正在起變化。
>>回眸 30年,實現產業三級跳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盡管演出一如既往是各專業院團的業務,但經營的理念并未深入人心。而作為后來舞蹈產業的另外兩大板塊,以市場為目標的教育培訓和產品服務更是幾乎闕如。對舞蹈行業來說,也許,1983年是一個分界線。
這一年,北京舞蹈學院創辦了北京舞蹈學院丹詩戈,開始進行舞蹈服裝、道具等專業用品的有償服務業務;在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家針織襪廠擔任技術員的張銳也成立了舞之戀舞美企業,發誓要改變秋衣秋褲充當舞者練功服的局面。
這兩個事件具有的標志性意義,在當時可能并未被人們充分認識,但在今天看來,舞之戀和丹詩戈的品牌價值足以證明,他們已完成了一個典型的三級跳。這個三級跳,1983年是起點,其標志就是誕生了一批開展有償服務和產品手工生產的企業;1993年是第二個階段,各地開始出現專門的舞蹈用品專賣店;2003年以來,則是蓬勃發展的第三個階段,產品分類清晰、品牌理念明確,像柏屋這樣的知名企業也就是在這前后進入舞蹈行業并逐漸確立品牌的。舞之戀藝術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銳曾開玩笑說,最初創業時看見公路上只有一輛車在跑,如今放眼看去,到處都是車了。
事實上,這還只是舞蹈產業的其中一塊。業內公認的觀點是,舞蹈產業至少應包括演出經營、產品服務和教育培訓三大塊。其中,演出經營古已有之,伴隨經濟體制的改革逐漸向市場化發展,并成為行業內資金規模最大的板塊之一;教育培訓則后發制人,隨著舞蹈在群眾生活中的影響日益擴大,舞蹈考級風靡至今,各類教育培訓機構更是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
可以說,中國舞蹈文化產業,已經呈現出立體、全方位的發展態勢。
>>觀察 舞蹈產業的盤子有多大?
以舞觀行業之興衰,這是張銳的看法。事實上,舞蹈被作為一個產業提起,也正是基于舞蹈創作和演出蓬勃發展的大環境。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舞劇創作,包括舞蹈詩、音舞詩畫、樂舞等作品,以每年6到7部的規模生產;從各地政府到各大藝術院團,從演出公司到藝術院校,政績、業績、效益等不同的需求,使包括從舞蹈本體出發到響應旅游開發的舞劇創作駛進了快車道。據資料顯示,1950年至1978年近30年里,舞蹈界共創作了70余部舞劇。自1989年至1999年,10年共有約120部舞劇問世。到了21世紀,中國舞劇生產則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階段,新生產的舞劇連主管部門都難以統計。
2009年,文化部藝術司公布的《關于50臺精品劇目演出經營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蘭州歌舞劇院創作演出的舞劇《大夢敦煌》,以650%的投入產出比位列全國50臺精品劇目第二位。而在此報告中,50臺劇目中就有14臺舞劇,投入產出比均達到了290.36%的高收益。對此,馮雙白認為,就創編來說,如今投入1000萬元的舞劇比比皆是。他做了個保守估計:改革開放30年超過200部舞劇,每部投入500萬元。據此以近3倍的效益產出算,光舞劇的資金規模就達40個億。在這其中,盡管各劇目的投入產出比有好有壞,但所形成的資金流以及由此帶動的服裝、道具、舞美等投入和人員就業,其規模是巨大的。而這還不包括一些小規模的各類舞蹈演出和個體行為的演出數據。
舞蹈創作和演出的繁榮,迅速傳遞給了產業鏈條中的上下游環節:教育培訓和產品服務。除了專業藝術院校,如今全國200多所師范院校均開設了舞蹈專業,各綜合性大學也在爭相開辦各類舞蹈班、舞蹈課,而覆蓋少兒、青少年、中老年等不同年齡段的各類舞蹈培訓也遍地開花。以中國舞協為例,自成立舞蹈考級中心以來,已有超過20萬的考生參加了中國舞協的舞蹈考級。在舞博會現場,全國爵士舞踢踏舞考級中心高級考官陸纮告訴記者,參展第一天,就有687位孩子前來報名登記。也許,考級只是一個聚合點,更重要的是,舞蹈逐漸在大眾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而使舞蹈產業有了一個更深遠的社會發展潛力。
以點帶面,舞蹈產業的這一特點尤其鮮明,由教育培訓衍生的各類輔助教材很快形成產業,如專門編寫錄制藝術教材的北京天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的天天文化赫然已成品牌。用馮雙白的話說,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培訓機構已經很多了。
>>現狀 黑羊攪局狼要來?
對舞蹈行業來說,舞蹈的火熱并不代表圈里就風平浪靜。在本次論壇上,業內人士也紛紛抱怨,由于進入門檻太低,一些并不具備資質的機構開始大量涉足舞蹈培訓領域,教材盜版行為嚴重,許多品質低劣的產品也進來切分蛋糕。這造成了惡性競爭,成為一頭攪局的黑羊,損害了整個行業的生態環境;而隨著市場逐漸被培育起來,國外的品牌也已虎視眈眈。‘狼’就要來了,我們卻還在為這些事苦惱。丹詩戈總經理王建民一臉焦慮。
7月24日,記者特意來到了北京舞蹈學院,對其周邊的舞蹈用品店面進行了調查。記者發現,周邊大大小小的舞蹈用品店共有十幾家。在丹詩戈店里,工作人員正在整理從舞博會上帶回的展品。如今,丹詩戈早已改制成為獨立的企業,并有了自己的服裝工廠,這里只是一個營銷分部。(周邊)有的店原先就是開餐館的,老板都還是那個老板,舞蹈用品不是賣得好嗎,他們就也轉行干這個了。丹詩戈物流主管周亮說。紅雨總裁馬紅雨透露,他曾攜產品到拉斯維加斯參展,看到一本介紹舞蹈品牌的雜志,去跟人接洽表達了想刊登宣傳的要求,結果被人家拒絕了。他們很希望你加入,可是又害怕,不敢確認你的品牌。馬紅雨說。
100%被盜版,包括網絡下載,對光盤進行加密也沒辦法,而且DVD光盤的加密成本很高。天天文化副總經理吳海文則更為無奈,他認為,舞蹈產業發展已經到了亟需制定行業標準的時候了。事實上,早在2005年,包括天天文化、丹詩戈、舞之戀、紅雨等舞蹈用品企業的老總們就曾聚在一起,共同商討對策。結論無一例外地定格在一個詞上:標準。準入的標準,質量的標準,產品細分的標準,等等。但問題是,誰來牽頭?
沒人牽頭就只好自己干,在這一點上,柏屋可以說是較早發現問題并發誓制定自己品牌戰略的企業。我們開始做商業,一直就是進行很規范的品牌運作,進入這個行業以后,發現一切都沒規則、沒門檻、沒標準,以致舞蹈學院周邊的小飯館、小菜攤都開始做舞蹈用品。開始我們還尋求跟一些企業合作,中間卻發現品牌不斷受損,于是決定自己制定標準,進行品牌細分,設立自己的工廠,包括舞者在上課、休閑、表演乃至離開舞臺生涯后的生活所需,都納入到我們的產品服務環節,我們追求的,就是一種大舞蹈的概念。柏屋舞蹈企業總經理柏勁峰說。同時他也坦言,此次博覽會的中國超級舞模總決選,就是這一理念的具體落實。
但是,單打獨斗總歸不是辦法,惡性競爭和產品同質化生產,使成立專門的行業協會迫在眉睫。為此,馬紅雨提出,應該通過建立行業協會,制定準入機制,以認證、警告等形式實現行業行為規范化,生產、服務標準化,產品質量監督化,門類品種分工化。就產品的質量標準,柏勁峰還提出,比如服裝,因為它跟舞者貼身運動,就可以參考內衣標準。
相對于教育培訓、產品服務的亂象四起,舞蹈演出經營的問題主要來自自身,即投入產出比問題。盡管一些精品舞劇的投入產出比堪稱可觀,仍有不少投入巨大甚至是名家編導的作品并未有相應的票房收益,像《山水謠》《月上賀蘭》《黃道婆》等就備受爭議。不過,隨著運作機構逐漸引入市場機制,這一情況正在改善。以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把內容制作與專門的品牌運作緊密結合,并在整個過程中引入了項目預算機制,從2004年起,先后成功運作了舞劇《霸王別姬》《紅樓夢》《花木蘭》和雜技芭蕾舞劇《天鵝湖》等既叫好又叫座的劇目。專業公司聯手專業院團,這已成為舞蹈演出經營的制勝法寶。此外,像中央芭蕾舞團、戰友文工團、北京歌劇舞劇院等藝術院團也各有出手,保利劇院更是開啟了劇場院線,在全國收購了十幾家劇場助推舞蹈演出,成為業界重要亮點。
>>趨勢 舞模亮相,社會化的探索?
在此次博覽會上,由中國舞協主辦的中國超級舞模總決選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在主辦方的宣傳頁上,中國舞蹈首次跨界時尚之舉、舞動的模特+T臺上的舞蹈家十分醒目。如果說跨界早已成為時尚,那么,舞蹈跨界、舞模亮相到底傳遞了一個什么信息呢?舞蹈的社會化,舞蹈行業、舞蹈產品的社會化。柏勁峰斷言。
一個叫做Idance的簡單采訪視頻,在被放到蘋果公司官網上之后,短短時間里就被全世界39個國家的網民下載,國內下載次數竟達6萬余人次。這是論壇上馮雙白講述的一個真實事例。也許,這個例子從一個側面證實了柏勁峰的結論:越來越多的人們正在關注舞蹈、喜歡舞蹈,使舞蹈成為健身、休閑乃至培養情操、塑造氣質的美妙體驗。從某種意義上講,舞蹈已經成為許多人的生活方式。也許正因如此,柏勁峰強調,要把產品往深和廣兩個方向做,覆蓋專業舞蹈、時尚舞蹈、少兒舞蹈等不同領域,而舞模的出現,則代表了一個舞蹈社會化、時尚化的風向。既然舞蹈產業已經形成規模,服裝、汽車有模特作為時尚代言,為什么舞蹈行業不能有自己的模特呢?兼具專業性和時尚性,舞模具有不可替代性。柏勁峰說。
此次攜情景歌舞劇《紅色少年》來京參加博覽會展演的四川省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陳黔魯也表示,盡管舞模的專業標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但舞蹈跨界時尚,這本身就是一次可喜的全新探索。而對于舞博會,也有業內人士建議,增加一些作品、產品推介的環節,可能會更有利于活動往深度推廣,特別是增加院團尋求合作的預期和意愿。可喜的是,集結號已經吹響了,前面是廣闊的市場。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