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長礦業集團積極推進大佛寺景區開發建設
3月4日,陜煤化集團彬長礦業集團與彬縣政府聯合召開大佛寺景區規劃方案評審會。集團領導,企管、規劃、地測、黨群、綜合部門及大佛寺景區籌備處負責人,彬縣文物旅游局、大佛寺博物館負責人,三家規劃公司項目負責人等20余人參加評審會。
公元628年建成的彬縣大佛寺,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豳州淺水塬大戰和五龍坂大戰中陣亡將士而建。初名應福寺,明以后俗稱大佛寺。大佛寺石窟依山鑿窟,雕石成像,共116個石窟,佛龕446處,造像1498尊,分為大佛窟、千佛洞、羅漢洞、丈八佛窟、僧房窟五部分。遺產原真性、完整性、位置用途、材料技藝、非物質文化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精神價值。
2006年大佛寺石窟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大佛寺石窟申遺工作正式啟動。2012年7月,大佛寺石窟被列入絲綢之路中國段申遺名單。
2013年12月,彬長礦業集團與彬縣政府簽約,依托彬縣大佛寺現有景區資源,占地720畝,由彬長集團出資60%、彬縣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40%合資,對景區寺廟進行恢復。依托佛窟建設新景區,圍繞景區建設商業區,著力打造國家5A級旅游景區。今年初來,彬長礦業公司成立大佛寺景區籌備處,積極開展公司注冊,立項審批,規劃設計等前期準備工作。
評審會上,彬長礦業集團副總經理段王拴首先簡要介紹景區建設工作概況。隨后,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等三家規劃單位依次從背景解讀,大佛寺石窟與絲綢之路,大佛寺石窟與世界文化遺產,大佛寺景區總體定位、規劃范圍、規劃依據與原則,空間布局規劃,重點項目策劃、基礎設施規劃,旅游配套規劃。景觀綠化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投資運營保障等方面詳細闡述設計方案。
匯報結束后,彬長礦業集團領導李厚志、李孝波、慕生海、段王拴及彬縣相關領導,分別就突出大佛寺石窟藝術文化脈絡的協同性,景區開發與礦區建設布局的整體性,充分挖掘景區的文化底蘊,注重創意文化的融入,延續唐代石窟藝術魅力,再現昔日唐佛教風采,融合現代旅游風格的一流文化旅游景區提出整體設想。與會者還就規劃中打造國家5A景區目標及相關要求,佛教文化在景區規劃中的合理定位,312國道改造與景區規劃的科學銜接,主景區、文化區、商業區與規劃中的礦區員工住宅小區建筑風格的巧妙融合等問題,對規劃單位提出具體改進方案。評委們要求規劃單位高度重視此次景區規劃設計工作,并積極按照新的補充要求,即日修改完善規劃方案,報請相關部門終審,積極推進景區建設步伐。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