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撼人心 《長安三萬里》導演如是說
《長安三萬里》導演如是說
我們希望《長安三萬里》能展現出華夏大地山河之美、文化之美、詩詞之美和民族精神之美,力圖挖掘我們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瑰寶。
高適跟我們平凡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成長蛻變也演繹了一位普通人的英雄之旅,展現著平凡人的執著和堅韌。
我們實地前往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名勝古跡,對古建筑、古遺址、壁畫、彩繪、泥塑、陶俑開展細致的考據,同時翻閱大量古典文獻,對包括服飾、配飾、紋理、造型在內的文化遺產實物和符號進行研究。

近期,由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主辦,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文學創作委員會、中國文藝網承辦,追光動畫、阿里影業協辦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專題研討會在京召開。業界專家學者和《長安三萬里》出品方及主創代表齊聚一堂,深入探討影片的主題選材、藝術特色、文化內涵、成功經驗和創作規律等。
借此機會,小藝專訪了《長安三萬里》兩位導演——謝君偉、鄒靖,快來一探影片制作的臺前幕后吧!
采訪實錄
Q: 《長安三萬里》是一部動畫電影,與真人出演電影相比,用動畫進行表達有哪些優勢?
A:相比于實拍電影,動畫影片更具想象力和表現力,尤其在造型的華美和表演的靈動方面有很大的空間,也非常適于呈現中華傳統美學特征的視聽效果。我們希望《長安三萬里》能展現出華夏大地山河之美、文化之美、詩詞之美和民族精神之美,力圖挖掘我們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瑰寶。與西方美學的寫實特性不同,東方美術作品力圖表達寫意的意境。《長安三萬里》中有一些段落運用了傳統水墨彩繪的風格,在視覺空間構圖還有畫面質感方面,它追求一種東方式的留白意韻,更能突出東方審美天人合一、物我同在、虛實相生的特點。
Q: 動畫作品天馬行空,如何用動畫這種形式展現大眾熟知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符號?
A:我們用動畫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符號,通過48首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唐代詩歌,串聯起銀幕前觀者的回憶,展現出唐代詩人的偉大,詩歌的壯美,以及這些詩歌表達的時代背景。我們想把詩人展現得活靈活現、有血有肉。因為這些詩人在我們記憶中只是一個作者符號,而我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探討詩歌背后詩人的心境,以及詩歌本身所蘊含的精神境界,使用動畫電影這種充滿想象力的方式就能直觀、形象、生動地表達這層含義。
《長安三萬里》中《將進酒》的片段將超然脫俗的詩人內心世界展現給觀眾。這首詩表達了李白不惑之年的精神世界——自由、灑脫、浪漫、豪邁、悲苦都蘊含其中,也因此在我們最終影片呈現中,李白與眾人豪邁飲酒的同時,胸懷一絲悲意把這首詩吟唱出來,同時乘坐仙鶴(大鵬)扶搖直上,率領詩人也帶領觀眾進入到李白的內心世界,遙望銀河和江河水天相接,目睹神話傳說中眾人仰慕的各路神仙,與他們舉杯共飲,飛向天邊,最終回歸到悲苦的現實世界之中。
影片《長安三萬里》制作周期為三年,而這個片段其實我們橫跨了接近兩年的時間才最終完成。在視覺效果、音樂、配音等各個環節,我們都希望做到極致。因為只有做到極致,才能夠配得上李白這首詩歌的意境,而這也是我們使用動畫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Q: 這部電影是以詩人為主角,《長安三萬里》在角色設計上,是如何完成主人公人物塑造的?是有意實現雙主角敘事?還是更多地站在親歷者、觀察者的視角開展敘事?
A:這部影片我們設定的主角是高適,他跟我們平凡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成長蛻變也演繹了一位普通人的英雄之旅,展現著平凡人的執著和堅韌。李白是一位有才華的詩人,在我們的印象中他是灑脫、浪漫的代表,然而他的一生也是非常坎坷,也是歷經了大起大落這種人生之后,才有了更為深刻的人生感悟。《長安三萬里》讓觀眾對這位詩仙的感受更加立體,從他人生出世與入世的困境和矛盾中,感悟到一位有血有肉、有愛有恨、豐富立體的李白形象。
Q: 追光動畫的作品都會有現實觀照,《長安三萬里》這部作品如何以歷史真實為原型,以想象賦予人物故事更多的可能性和空間,進而觀照現實的?
A:我們基于宏大的歷史背景,以歷史上一些大事件為重要節點,探討這些重要的時代節點對生存其間的人們的影響。創作團隊會在史實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藝術創作。由于我們的影片故事設定在古代,而創作者又生存于現代,也因此影片主題立意也自然而然會對當下現實產生觀照。我們在體驗這些詩人人生的同時,不僅僅是在感悟他們的人生起伏,也是在體悟我們自己的人生經歷。這些詩人在歷史洪流中的抉擇,對我們來說是有現世意義的。這種精神的聯結,不僅僅是文化傳承所引發的內心感受,更是跨越千百年時空的人生對話,從詩歌中感受到悲喜人生,從時代的回聲中體驗命運的起伏。
《長安三萬里》中高適這個人物腳踏實地,最終大器晚成,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他代表了我們平凡人的精神。而影片中的李白,可能在世俗中并沒有取得一般意義上的成功,然而正因為他有出世和入世這種內心的沖突和矛盾,才讓他的詩歌蘊含如此巨大的情感、價值和意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之所以引起這么多讀者、觀眾的共鳴,就是因為在我們的人生中,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困難的“萬重山”,而古詩中傳遞的價值也令現代人感受到了亙古不變的人生真諦。
Q: 《長安三萬里》中展現了大量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如何收集、制作并展現這些文化元素的?
A:《長安三萬里》這部電影中,我們想用中華傳統美學的美感,還原中國人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審美觀念,也因此,在制作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實地前往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名勝古跡,對古建筑、古遺址、壁畫、彩繪、泥塑、陶俑開展細致的考據,同時翻閱大量古典文獻,對包括服飾、配飾、紋理、造型在內的文化遺產實物和符號進行研究。
與此同時,我們也咨詢文化領域各方面的專家,對劇本的內容進行深度打磨,比如詩歌的選擇、唐朝禮儀的特征、服飾的顏色所體現的社會地位的不同……只有做到對細節的精益求精,我們的作品才能真正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長安三萬里》的制作團隊,也有擅長各種各樣傳統文化知識的伙伴,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強烈的熱情,同時也花費大量精力去學習、研究,最終利用動畫技術表達這些文化理念和精神。正是整個創作團隊的通力合作,才使得《長安三萬里》呈現的大唐盛世如此絕美和真實。
Q: 之前追光動畫的作品在“出海”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何讓《長安三萬里》這種國潮動畫走向世界?傳遞出更多中華傳統文化價值和當代中國文化力量。
A: 追光動畫10年間創作了8部動畫作品,我們一直努力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遞到海外。《貓與桃花源》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白蛇:緣起》《白蛇2:青蛇劫起》也獲得了滿意的“出海”效果。
《長安三萬里》講述了唐朝詩人、詩歌,以及這些詩歌所表達的時代背景,這些文化基因融入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血脈中,國外觀眾雖然沒有這層文化體驗,他們卻能從這則中國故事中感受到人類共通情感價值,除了唐詩,影片也展現唐代眾詩人不懈追求理想的故事,這與任何國家、任何年齡層的觀眾都會產生共鳴,理想生活是全人類共同的追求。片中體現的人與人之間的情誼,也是全人類共通的情感。在《長安三萬里》放映期間,有外國觀眾跟我們反饋,他們能被片中詩人追求理想的精神打動,看過電影后進一步對我們的歷史和詩歌文化產生了興趣。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