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你一雙大鵬翅 長安幾萬里?
今年的電影暑期檔很熱鬧。最近一段時間,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豆瓣評分、票房攀升,成為不少人心目中的暑期檔“黑馬”。

7月22日,電影《長安三萬里》票房累計破10億,截至7月26日,《長安三萬里》上映19日,總票房已超13億。
《長安三萬里》時長將近3個小時,從唐代詩人高適的視角出發,講述了他與李白相識的往事,但又不僅限于此。
片中有對杜甫、王維等詩人群像的呈現,也有對人生際遇的探討。
視角不同,觀影感受不同,有人從詩文中看見“盛唐氣象”,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輝煌燦爛;有人從高適與李白的經歷中,體會到人生百味。

我們希望探究這部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作的國產動畫電影是如何產生的,了解創作者從情節到細節的巧思和設計。
中國文藝網獨家專訪到電影《長安三萬里》的導演謝君偉、鄒靖,和他們一起聊聊影片背后的故事。
談到過10億的票房,導演鄒靖坦言很開心達成10億票房的目標,在票房之外,他最欣慰的是電影讓不少小孩子對詩詞產生了興趣,讓青年人燃起了斗志,讓傳統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
“我們當時做這個片子目的就是想讓更多的人看到,更加愛上中國傳統文化,希望這部電影對大家的現實人生是有意義的。”

導演謝君偉告訴記者,“《長安三萬里》項目制作面臨了很大挑戰,電影最初的版本是180分鐘,后來壓縮到168分鐘,排片壓力非常大。”
“需要一個這樣的長度和體量去對待我們文化當中最寶貴的這些人、這些事”,導演鄒靖補充道。
談到為何想做詩人們的故事,謝君偉表示大家雖然對詩詞比較熟悉,但對詩人們的成長經歷卻不甚了解,希望通過更立體的方式展現他們的一生,看到這些詩人背后的艱難。
“高適50歲之前都一直在堅持,但是他并沒有成功,一直到安史之亂之后,他才終成大器。李白雖才華橫溢,但也經歷了很多人生的困苦,相信他們的人生能影響到當下的年輕人。”
聊到貫穿全片的48首唐詩,謝君偉坦言對于48首唐詩的選材原則是耳熟能詳,能讓小朋友和大朋友喚起自己的記憶。“唐詩是融入我們每個人血液中的,所以選擇這48首唐詩會拉近觀眾跟影片的距離。”
采訪實錄
電影叫好又叫座,成績符合兩位的期望嗎?
鄒靖:電影上映之前,心情還是挺緊張忐忑。這個題材之前很少涉及,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喜歡,所以蠻緊張。我們在之前有一個小目標,希望這個電影上映后豆瓣能到8.0,票房到10億,現在這個目標都達到了,很開心。
有些觀眾說小孩子看了這個電影后對詩詞很感興趣,家長們也特別愿意讓孩子們看這個電影,通過這種視覺化的展現去學習傳統文化。
還有青年人可能面臨一些困難和迷惘,看完電影后燃起了斗志,可以繼續向前,這是讓我覺得最開心的,比起票房和口碑我們更欣慰的是電影產生了積極的意義,讓很多人受到了一些正面影響。
謝君偉:三年前做這個項目的時候都非常忐忑。剛開始很興奮,因為能做這些偉大詩人的故事,后來我們一直在問自己能不能把這些詩人的故事呈現出來。
在這個項目之初我們面臨了很大挑戰,第一,是市場上沒有這個類型影片的先例;第二,這個片子剛開始的時候是180分鐘,后來壓縮到168分鐘,最終制作出來可能也會面臨很多市場的排片壓力。
我們最終為什么還是想做?就是想把這些偉大詩人的故事用這種形式展現出來,展現他們有血有肉的一生,而不僅僅是歷史書上那一頁兩頁的記錄。
追光動畫每一部作品都是非常有勇氣的,這一部更是如此,我們一直抱著景仰這些詩人的心情把它做下來。當時做這個片子的目的,就是想讓更多的人看到并更加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希望對大家的現實人生是有意義的。我們希望大家在片中能看到這些詩人的一生,同時也能看到自己的人生,詩人們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對當下的人來說,是有指引意義的。
有評論說《長安三萬里》治愈了現代人的精神內耗,類似這種評價,你們在拍攝或者立項初期,心里會有這種預期和預判嗎?
鄒靖:我們在剛開始做這個電影的時候就確定了兩個主題,一個是人和理想的關系,一個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電影創作的時候,我們希望影片能和現代觀眾建立一種連接,講述傳統故事也不能完全脫離現實,脫離當下這個時代。所以我們在整個電影當中做了再創造,有一些人物在基于歷史的基礎之上,做了一些合理的推測和想象。目的是讓觀眾看到詩人們曾經遇到的挫折,看看他們是如何選擇的,如何去突破艱難成就偉大人生的,希望觀眾能受到一些啟發。
孩子們看到的是詩詞的魅力,青年人看到的是求學或工作當中遇到的問題,中年人看到的是李白和高適滄桑的一生,每個人都能在電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這是我們想要達成的效果。
謝君偉:為什么想做詩人們的故事,因為大眾對于這些詩人未必很了解,像高適,大家可能只知道“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卻不熟悉他的人生經歷。對于李白來說,大家只知道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仙,但我們希望通過更立體的方式展現他們的一生,看到詩人背后的艱難。
高適50歲之前都一直在堅持,一直到安史之亂之后,才終成大器。李白雖然才華橫溢,但也經歷了很多人生的困苦,我們相信他們的人生是能夠影響到當下年輕人的。
《長安三萬里》的受眾群體非常廣泛,老少皆宜,打破了和兒童和成年人的壁壘,當時在拍攝過程中,有沒有想過用哪些方法或手段才能夠達成這種效果?可以簡單介紹下嗎?
謝君偉:第一,48首詩貫穿整部電影,這48首詩的選材原則是耳熟能詳,能夠讓小朋友和大朋友喚起自己的記憶。唐詩是融入我們每個人血液中的,所以選擇這48首唐詩會拉近觀眾跟影片的距離。
第二,我們希望挖掘詩人們更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一面。在查高適的前期資料時就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高適在50歲之前一直在堅持追求自己的理想,到了40多歲依然沒有成功,可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安史之亂之后,他把握住了機會最終大器晚成。
杜甫,我們都知道他是憂國憂民的形象,但我們覺得杜甫在盛唐的時候也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所以我們給他設計成頑皮可愛的角色形象。我們在片中都盡量想找到這種立體面去呈現給大家,讓他們活靈活現地出現在鏡頭里。
第三,我們需要用動畫電影的視覺化語言去重建詩中意境,所以我們把《將進酒》設計成整片的高潮,鏡頭里面的李白帶著觀眾翱翔在他的精神世界,讓人感受他的自由、瀟灑、豪邁、悲苦。
最終上映的版本時長是168分鐘,比最初成片壓縮了一些,對于排片來說主要是考慮到哪些因素?
鄒靖:最早的一個版本將近180分鐘,我們當時也很擔心,因為有排片的壓力。對于觀眾來說,看那么長的電影有時候是個負擔。但還有一個考慮,這個電影要表現的元素很多,既要展現理想主題又要展現整個大唐的風貌,還要展現這些詩人波瀾壯闊的人生,以及詩詞的魅力,最后回到歷史的洪流之下,個人對于命運的奮斗或掙扎。體量本身就很大,元素也很多,所以最后進行了一些控制和整理,讓它變成了168分鐘的電影。
我覺得我們的選擇是對詩人、對文化的一種尊重,本身就需要這樣的長度和體量,以及這種講述方式來對待我們文化當中最寶貴的這些人、這些事。
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電影創作,兩位導演選擇的切入點是長安和唐朝,當初的考量是什么?
鄒靖:我們最重要的一個切入點是跟著人物走,一個人在一生當中如何面對他想追求的理想,如何成就自己人生的模樣,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無論在什么樣的時代,我們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它是人類的終極問題,所以這是我們最重要的切入點。
其次是對于詩詞、李白、高適這些形象的創造,很多人是從文字去理解、去背誦唐詩,但視覺化之后,它是一個怎樣的東西。我們希望大家再去讀唐詩的時候,腦海會有一個畫面。
李白是自由的、浪漫的、瀟灑的,但他實際上是復雜的、立體的,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出世、入世的兩面性是怎樣?當你看完電影后,會有更深入的了解。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